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优秀课件(7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优秀课件(74页)


思想情感
王绩作品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於人间。有以酒请者, 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 复起 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 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 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 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 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 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诗词中的黄鹤楼
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一忝 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 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等诗 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 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 好的缘故吧。据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 《登金陵凤凰台》,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两首诗在唐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朝描写景物的 诗里,的确可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以互相媲美,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也都堪称佳作。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 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 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 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 传之久远。
野望
王绩
作者名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镐 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 传》,撰《酒经》《酒谱》。
野望,古诗名,《野望》诗以王绩与杜甫 所作流传最广。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 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 孤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 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杜甫《野望》诗共有两首,均表达出诗人 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国破家亡,天涯漂 泊的情怀。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 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 (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 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 联)。“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 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律诗是 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 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 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 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 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 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 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 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诗词中的黄鹤楼
▲孟浩然的《鹦鹅洲送王九之江左》,就是一首写站在黄
鹤楼上遥望鹦鹅洲景色的诗。 ▲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水阔, 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 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 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旧友。 ▲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在他的《送康太守》 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城下沧江水,江边 黄鹤楼。”
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 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 格,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然 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 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 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 的人交朋友了。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也流露 出孤独苦闷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 情怀。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 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 赋。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新课导入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 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唐 诗的魅力。
文体知识 律诗 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 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 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律诗的 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 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 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 56字。(2)通常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 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 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野望
诗人隐居 的地方。 傍晚,太阳快 落山的时候 徘徊, 彷徨。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一作“ 春色” 小牛这里 指牛群 落日的 余光 鸟兽这里 指猎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视; 互看。 代指 隐居生活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 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 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 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 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 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