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边坡渗水流沙解决措施方案

基坑边坡渗水流沙解决措施方案

基坑边坡渗水流沙解决措施方案基坑边坡渗水、流沙应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目录一、编制依据 (4)二、工程概况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4)2.1工程概况 (4)2.2工程地质条件 (5)2.3水文地质条件 (9)三、边坡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9)3.1 边坡渗水原因分析 (9)3.2 边坡渗水、流沙处理措施 (9)四、突发事件应急预防 (14)一、编制依据1.1设计文件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本工程相关图纸。

1.2国家相关规程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2.1工程概况2.1.1 参建单位概况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2.1.2 工程基本概况拟建工程场地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

坐落在世纪大道西侧,北与金晶路相邻,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00平方米,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高程1101.000m。

经调查,场区原为连片鱼塘。

经填方平整后,整个场地地形较平坦。

本工程±0.00m为1101.0m,成形工段场地基本平整,场地标高接近±0.00,熔化工段场地起伏较大,自然地面标高约为-0.5m。

熔化工段垫层底标高为-11.76m,基坑开挖深度为10.7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配料车间垫层底标高为-7.15m,基坑深度为6.25m设计,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

根据目前图纸提供情况,已确定熔化工段边坡采用联合支护方式,-11.76m~-6.76m采用1:0.5土钉墙支护,-6.76m~-0.5m采用1:1自然放坡;配料车间-7.15m~-5.15m采用1:1.25自然放坡,上部采用1:1自然放坡。

2.2工程地质条件2.2.1 场地地形概况勘探点地面高程1099.54~1101.43m,最大高差1.89m。

地貌单元隶属贺兰山东麓冲洪积平原。

拟建场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脊柱复合部位。

场区及周围没有发现大的区域性断裂构造,第四系沉积地层厚度巨大,以砂土为主,地质条件稳定。

拟建场地地表有植被发育,熔化成形工段场地不平整,高差较大,表层为新近回填的素填土,混有小卵石煤渣等。

场地周边无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且场地较宽阔。

2.2.2 气象环境石嘴山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高原气候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日照充分,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夏热而短促,冬寒而漫长,冷热变化急剧,年温差、日温差较大。

统计近35年气象资料,石嘴山大武口地区,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3℃。

最大降雨量174mm,最大蒸发量2157mm,最大风速22m/s,西北风及偏西风为主导风,基本风压值0.65KN/m2,基本雪压值取0.1KN/m2。

土壤标准冻深1.04m,每年11月下旬开始冰冻,翌年3月解冻。

2.2.3 地层土质概述场区内除地表浅部分布有素填土外,其下为第四系湖积、冲洪积相地层。

各土层岩土工程性状自上而下分述如下(地层编号与剖面图一致):①素填土(Q4ml):厚0.6~2.20m,平均 1.22m;层底标高1098.38~1100.64m,平均1099.60m。

土黄色~黄绿色,以粉土为主,含黏土物质,混有少量草根,局部含煤渣。

干燥~稍湿,松散。

层内取Ⅱ级原状土样9件,做标准贯入试验87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如下表:统计值指标样本数n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修正系数γs标准值φk天然含水量W 9 22.4-17.41.8 0.09 1.06 21.3天然重度9 19.9-18.10.6 0.03 0.98 18.8干燥重度γd (kN/m3)916.3-15.015.50.4 0.03 0.98 15.2天然9 0.756-0.6080.05 0.09 1.06 0.74压缩系数9 0.28-0.09/ / / /压缩模量9 17.9-6.3/ / / /标贯修正击87 14.0-2.02.1 0.46 0.92 4.1堆积年代小于5年,土质很不均匀,建议挖除。

②粉质黏土(Q4al+l):厚2.30~9.70m,平均5.13m。

层底埋深3.60~9.70m,平均6.18m;层底标高1091.23~1097.30m,平均1094.54m。

整个场区均有分布。

黄绿色,局部泛灰绿色。

夹粉土条带,局部增厚成层状或透镜状(②-1粉土,另述)。

含少量粉细砂。

湿~饱和,可塑。

层内取Ⅱ级原状土样69件,做标准贯入试验1240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如下表:统计值指标样本数n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修正系数γs标准值φk天然含水量W 68 27.9-18.32.3 0.10 1.02 24.0液限WL (%)68 37.2-28.52.4 0.07 0.99 31.9塑限WP68 23.8-1 1.7 0.08 1.02 20.2天然重度68 20.0-17.60.6 0.03 0.99 18.3干燥重度γd (kN/m3)6816.5-13.715.30.6 0.04 0.99 15.2液性指数IL 680.75-0.030.31/ / / /天然孔隙比68 0.868-0.6100.07 0.09 1.02 0.756压缩系数68 0.44-0.08/ / / /压缩模量68 21.1-4.2/ / / /标贯修正击12425.5-3.83.2 0.29 0.98 10.7由原状土样孔隙比e0及液性指数IL查表确定承载力基本值ƒ0=260kPa,回归修正系数ψf=0.95,承载力特征值ƒak=247kPa;标贯统计结果确定承载力特征值ƒak=250kPa。

考虑土层不均匀因素,推荐其承载力特征值ƒak=180kPa。

②-1粉土(Q4al+pl):厚0.7~2.3m,平均1.23m。

层底埋深2.6~7.6m,平均5.0m。

夹于第②层粉质黏土层中,黄绿色及黄褐色,含粉质黏土条带。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低。

湿~饱和。

多呈中密状态。

层内取Ⅱ级原状土样11件,做标准贯入试验78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如下表:统计值指标样本数n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修正系数γs标准值φk天然含水量W 11 24.8-19.51.9 0.08 1.04 23.7液限WL (%)11 28.7-23.61.4 0.05 0.97 25.3塑限WP (%)11 20.7-16.41.3 0.07 1.04 18.8天然11 19.4-10.6 0.03 0.98 18.3干燥重度γd (kN/m3)1116.2-14.615.50.6 0.04 0.98 15.2天然11 0.812-0.6310.05 0.07 1.04 0.732压缩系数11 0.28-0.13/ / / /压缩模量11 13.5-6.1/ / / /标贯修正击78 19.1-4.83.0 0.26 0.95 11.1由原状土样孔隙比e0及含水量W确定承载力基本值ƒ0=220kPa,回归修正系数ψf=0.93,承载力特征值ƒak=205kPa;标贯统计结果确定承载力特征值ƒak=180kPa。

综合推荐其承载力特征值ƒak=180kPa。

③细砂(Q4al+pl):厚0.6~5.0m,平均2.73m。

层底埋深6.9~11.0m,平均8.87m;层顶标高1093.08~1097.18m,平均1094.57m。

灰绿色~黄褐色,以细砂为主,含小砾,局部夹砾石薄层及透镜体,夹粉土及粉质黏土条带。

主要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及暗色矿物。

饱和,多呈中密状态。

层内做标准贯入试验424次,将标贯修正击数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样本数n 最大值最平标变修标424 40.8 12.3 26.2 5.2 0.20 0.98 25.7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220kPa④粉土(Q4al+pl):层顶埋深6.9~11.0m,平均8.64m。

层顶标高1089.79~1095.0m,平均1092.08m。

黄褐色,含少量粉砂颗粒。

饱和。

无光泽反应。

呈中密状态。

层内做标准贯入试验682次,将标贯修正击数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标准值682 31.5 11.5 18.0 3.0 0.17 0.99 17.8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250kPa。

⑤粉质黏土(Q4al+pl):厚0.65~2.75m,平均2.09m。

为本次勘察底部控制地层。

黄褐色及灰绿色,含少量粉土颗粒。

可塑~硬塑。

无摇振反应。

切口光滑,具光泽。

干强度及韧性高。

层内做标准贯入试验21次,将标贯修正击数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样本数最大值ma最小值mi平均值φm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修正系数γs标准值φk21 26.6 18.2 22.1 2.0 0.09 0.97 21.4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ƒak=350kPa。

2.3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及周边无河流、水库、湖泊等地表水系,勘察期间正值丰水期,实测地下水位埋深1.44-3.33m,平均2.62m(即水位高程1098.10m)。

属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水位动态年变化幅度约1.0m。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处宁夏干旱区(K>1.5),场地土层以粉质黏土为主,属弱透水层。

土的含水量W>20%,熔化工段和配料车间采用深基础,基础置于弱透水层的地下水中,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之规定,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三、边坡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3.1 边坡渗水原因分析本工程基坑降水方式采用井点降水,目前熔化工段周边共设降水井40口,间距为12m,熔化、成形工段之间降水井共设4口,间距20m,井深21-22m,截止至本方案编制之日,熔化工段已持续降水40天,成形工段未降水。

目前熔化工段周边降水井内水位保持在-21m~-22m,各井出水量均匀,无明显减小现象,基坑内观测井水位-14m~-18m。

因场地原为连片鱼塘,且开挖后发现地质状况较复杂,经分析,熔化工段边坡渗水主要为土层内富含水。

因局部含水层(细沙)被弱透水层及隔水层(粉质粘土、粘土层)隔离,水无法快速渗入降水井内,导致基坑开挖后局部出现渗水现象,且伴随流沙。

3.2 边坡渗水、流沙处理措施截止3.13日熔化工段基坑内渗水及流沙位置如下图:3.2.1 边坡渗水处理措施结合当地经验及相关专家建议,根据本工程特点及现状,制定边坡渗水处理措施如下:1、在局部水量较大的部位加设降水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