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综述李倩倩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重庆 40246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质量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全球的关注。
伴随着“激素门”,大米石蜡,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事件的发生。
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促进食品贸易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
[1]本文从食品安全的问题,因素,原因等方面介绍,寻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以促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得以改善。
关键词:食品安全;成因;对策;Overview on Chinese food safety issuesLI qianqian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 Rongchang Campus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2460,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material quality level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 food safety issue has been a global concern. Along with the "hormone", rice paraffin, tonyred, malachite green and other events occu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ood has become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health,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promoting food trade and maintain the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ood safety problem, factors, introduces the reasons, seek the counter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In order to promote in China's food safety problem can be improved.Key words:Food safety; cause; countermeasure;一引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遍布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由关心吃饱,吃好变成关心吃得科学,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但是,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也频频发生。
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优先考虑的问题,全球每年发腹泻的病例数高达15亿,由此造成300万儿童死亡,其中70%的病例归咎于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
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苏丹红食品遭到封杀,全国严查孔雀石绿,雀巢奶粉碘超标,广东凉果被逐出京,薯条致癌等等。
都令国人谈食色变,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已不容乐观。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食品数量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数量安全,是指从数量上反映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能力,它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特征,强调食品安全是人类基本生存权利。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一个单位范畴(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要求。
[2]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定和管理方法,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程度。
我国的食品生产和供给中还存在着食品制成品的合格率不高,食品中毒及食源性疾病没有得到控制,一些中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工艺和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检验手段不起,法律意识不够,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条例、标准的自觉性和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监督执法队伍力量与所担负的工作量相比还不足,执法水平还需提高等情况。
这些问题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导致我国目前食品不安全状况的存在。
三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成因很多,从原料的生产、制造、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
3.1对非正常利润的追求。
非正常利润是通过非正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利润,主要是非法利润。
我国食品加工企业利润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生产技术比较落后。
与国外食品加工业相比,我国食品加工业自主研发投入少,科技创新严重滞后。
据统计,我国食品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5%(且包含占较大比例的外资企业),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平均水平。
这是我国食品加工业在品牌上、生产技术上与外国食品加工企业相比,处于相对劣势。
二是食品行业价格竞争激烈。
我国食品行业为完全竞争行业,由于进入此行业的门槛低,是行业中企业数目多,规模小。
在由于食品产业由同质化高特点,使价格竞争十分激烈。
以上两点原因使我国食品加工业利润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由于食品加工企业长期处于低回报的状态中,在无法通过正常生产经营提高利润的背景下,部分生产者用非法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实现非正常利润,主要表现在:一是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
如“瘦肉精”、“红心鸭蛋”、“有毒奶粉”等。
二是利用劣质原料生产食品。
比如“地沟油炸食品”、陈馅月饼等。
三是减少灭菌过程,或不设检测程序。
有些大企业利用免检制度,降低灭菌,检测环节降低成本。
这就使得原本在食品原材料采购、食品产品出厂等环节中应该实时的监测手术被忽视,从而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4]3.2食品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数是媒体首先曝光后,广大消费者才知情。
我们不能否认我国的食品监管部门对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食品生产的分散性,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从而出现了监管盲区使食品监管不到位。
食品监管的不到位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监管部门人员不够专业。
食品安全监管应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机构。
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为例,其员工三分之一以上为科学家,全国的主要工作场所是各类实验室。
而我国食品监管体系总体上是一些行政机构如农业、卫生、质量检疫、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
高知识专业人员少,正是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食品安全检验常常是走过场。
二是部门地方化严重。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应该是国家机构,对全体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
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分支机构与行政区划无关。
我国的食品监管部门中农业、卫生属于地方组成部门,由于食品监管部门与大企业同属于地方政府,在维护地方税收的情况下,容易使监管不到位。
三是食品监管体系不顺,职能重复交叉导致执法效能不高。
我国现行食品监管体制是“以分段监管为主,以品种监管为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产生责、权、利脱节,多家食品监管部门由于责权难以明辨,又有部门利益,一方面难免出现重复和交叉监管;另一方面因工作“扯皮”而发生行政行为错位甚至缺席,造成“大家都在管,大家都难管”的局面,从而导致食品监管出现空白点,影响了食品安全执法的整体效率。
[5]3.3 媒体误导草木皆兵有些事件发生以后,一些媒体不经调查片面报道,由此引发的轩然大波,闹得人心惶惶,最后不得不通过权威部门发布权威数据来消除,不良影响是国家间的贸易受到巨大冲击。
例如:“甲醛啤酒事件”—“国产啤酒95%含甲醛”的说法是否有夸大事实的嫌疑,或者说这样的失实报道能不能在媒体职业操守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核实而避免。
另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也是导致“闹剧”时有发生的原因。
[6]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4.1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由于食品企业是有限理性的,具有经济人思维,也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他们在进行食品的供给时,拥有较大的信息成本优势,如果对违法后果的预期成本低于违法利益,他们会尽一切努力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不惜损人利己,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食品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行业违法,违规问题不同于其他行业,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不法者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
4.2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综合体制一是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制。
各级政府成立食品药品监管委员会,成员由农业、卫生、质量监督、检疫、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组成,全面负责指导、协调、调度各具体部门的工作;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各级食品监管部门的分段管理,明确责任;在实际操作上实行各部门的集中执法、联合办公等机制。
二是按照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总负责的要求,健全并落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增强食品监管部门的责任心。
三是建立统筹协作的技术监测系统。
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设备,实施食品质量抽检工作计划、项目安排、部门分工、采样方法和结果分析、资料汇总、信息发布相统一。
[7]4.3 引导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舆论引导,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开辟专版专栏,介绍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诚信企业和食品放心的企业,准确曝光食品违法案例,及时报道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和食品检测信息。
设立食品安全专业网页,介绍食品放心工作的进展动态及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对食品安全问题实行网上举报。
通过营造声势,扩大影响,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监督环境,使食品放心工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4 加强新闻自律,正确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食品安全事关众生,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客观事实、透明公开、接受社会方方面面的监督、保障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媒体在此问题上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理性、科学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向公众传达更多、更全面、更科学的信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正常的评估风险的尺度,再传达警示性信息的同时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实事求是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
[8]五结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关乎生命,安全重于泰山”。
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从根本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杜绝违法乱纪现象,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打击投机倒把的行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杜绝拜金主义,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还人民百姓一个真真正正的食品安全环境,这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1.刘为军,潘家荣,丁文峰.关于食品安全认识、成因及对策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7.42.侯俞.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差距及建议[J].食品研究与开发[J].2008.13.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J].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2002.24.杨欢进,牛建青.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9.55.李长健,张译.“社会性监管模式:中国安全监管模式研究”[J].广西人民学报,2006年第五期6.张新联.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食品科学,2005.47.林闽钢,许金梁.中国转型期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规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十期8.陈君石.国外食品安全现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法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