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浅析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种思想流派应运而生。

这一学术领域的繁荣景象,被后世成为“百家争鸣”。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其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兼爱”思想其内容
墨家著有十大教义,分别是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其中兼爱是核心政治思想。

所谓兼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即是互爱互助,体现在国与国之间即是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

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战乱纷飞,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并指出当时社会混乱的原因皆起于人们之间的“不相爱”。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i,这是墨子提出的解决之道,即“兼爱”。

人人做到“视人若己”,则能社会和睦,国家安宁。

二.“兼爱”思想的特点
了解“兼爱”思想的特点,首先要了解何为“兼”?用现代白话文解释“兼”,即“全部,整个”。

所有的一切事物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且各部分都是平等的。

那么,“兼爱”就是爱一切人和事,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和事。

张岱年曾言:“墨子的兼,与孔子的仁,大体相近,然亦颇不同。

仁是由己推人,由近及远,以自己为起点,而渐渐扩大;由远近之程度,而有厚薄。

兼则是不分人我,不分远近,对一切人,一律同等爱之助之。

”ii其平等性的体现,不仅体现在社会范围领域,还体现在时空领域。

“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iii正印证了墨家的“兼爱”是超越时空的限制,为对全人类的爱。

由此可知,墨家的兼爱思想具有广泛性。

墨家之“爱”是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没有这里、那里之别,是对全人类的大爱。

其次,墨家向来强调思想的实用性,因而“兼爱”思想离不开“利”。

墨家的“兼爱”是“爱”、“利”结合的,其全称应是“兼相爱交相利”。

爱与利是对立统一的,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墨子的“兼爱”思想一经提出,变遭到了非议,人们认为这只是空想,没实用性,没人愿意做无利可图的事情,不可应用。

墨子反击道:“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

”iv在墨子看来,好的东西就应该有其用处。

“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

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

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

’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

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

”v墨子认为在爱他的过程中,就可以受到别人的尊敬、爱戴,付出就会有回报,可以成为天下的高士。

总而言之,人若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须先关爱他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善待,须先利益他人。

只有通过利他,才能达到利己,即是说自己的利益存在于他人的利益实现过程中。

具体来说,就是主动先爱他人,满足了他人的利益,从而才能达到人人
互爱、互利的境界。

从这层特点来分析,墨家的“兼爱”思想其实具有功利主义的色彩。

三.“兼爱”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建设。

“兼爱”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理念。

当今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历史变革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精神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出现多元化发展现象。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事物也随之产生。

人与人之间和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导致道德体系岌岌可危,无疑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创建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做到不带有色眼光看人。

平等是对以金钱、地位取人这种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际关系的否定。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应理解善待他人、尊重体谅他人、平等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就目前的中国社会来看,人与人之间并不缺乏自爱、情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真正缺乏的是兼爱。

人人应做到从爱亲人、爱朋友,到爱他人、爱一切需要关爱的人。

这种“兼爱”是可以简单易实施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多参加公益性活动,去养老院照顾老人,陪他们聊天;去山区支教,陪留守儿童做游戏;去血站献血,为与病魔作斗争的患者送去救命的血。

这种“爱”才是当今社会应该推崇的爱,是跨越地域、肤色、城乡、年龄等不同障碍才实现的爱,是需要敢于抛弃狭隘、自私才能付出的爱。

如果“兼爱”思想能深入人心,那么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极爱自己又爱他人,没有战乱,没有纷争的社会。

这种理想的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是充满大爱的社会。

把“兼爱”思想运用到国际交往中,就是要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各个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该被平等地视为国际社会的一员。

在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双方都应把他国当成本国来审视问题,不能用武力解决所有事情,把他国人民看成是自己的人民,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民族解放斗争,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和平外交政策,再到我国对某些霸权主义国家侵略行径和强权政治的谴责抗议,以及对弱小国家的帮助扶持等,都体现了我国内政外交中的“兼爱”。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个流派的思想都各有特点。

墨家的“兼爱”思想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要求人们相爱相利,不要相恶交别,要利他、利天下。

这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发展,颇具特点。

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其中的优秀思想成果,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有益的内容。

i《墨子.兼爱中》
ii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78页
iii《墨子.大取》
iv《墨子.兼爱下》
v《墨子.兼爱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