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的哲学思考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
广义的“项目”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但论述的对象不是泛指一般项目,而是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意义的项目,它具有一性、一次性、整体性、多目标性和寿命周期性等特性。
项目管理则自古就有,起源于古代的建设工程项目,如中国的古长城、都江堰,埃及的金字塔等。
但作为现代意义的项目管理初开始于国防系统,应用迅速的是建筑部门,大量存在的建筑工程为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成熟提供了条件。
目前,项目管理已广泛地普及到水利、电力、医药、化工、IT 等行业和部门。
从新发展趋势看,项目管理已不仅仅是工程项目,现已发展到社会领域。
在国外,一个重大法律问题、一项具有创造意义的广告活动甚至一次议员或政府官员的竞选,都可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在国内,如三峡工程已不仅是水利设施,而是包括移民在内的极为复杂的社会工程。
结合传统的管理五要素,项目管理可以定义为: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实现项目立项时确立的目标,作为一门学科则是融决策、管理、效益为一体的组织、过程和方法的集合。
项目是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胞,加强项目管理则是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学者格雷厄姆曾指出“项目是适应环境变化的普遍方式,故而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项目管理的水平”。
美国著名杂志《财富》也曾预测项目管理工作(尤其是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具挑战性和竞争力的黄金职业。
事实上,项目管理既是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是管理学的分支,其间也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二、项目管理具有哲学理念
(一)现代项目管理的形成体现了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辩证物主义认为,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开始于实践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辨证运动首先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及二者的统一。
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想象、幻想、知觉、灵感等非逻辑方法,也可以与思维逻辑抽象相结合,共同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而后再回到实践中对已有的理论进行检验,实现认识又一次更为重大的飞跃。
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出现是工程和工程管理实践的结果。
人类从事项目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前的历史,但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在完成这些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项目的方法论中,艺术成分多于科学成分,经验性大于理性,项目管理者个人的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和经验判断起着关键作用。
现代项目管理萌芽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于60年代后,形成于9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由于政治和军事需要,产生了国防工程需求如“北极星导弹”、“阿波罗登月”等,这些项目技术复杂、耗资巨大,若没有合理的管理方法,项目便容易失败,损失惨重。
于是项目所涉及的各种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开发了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这也是人们对项目管理进行理性思考的起点。
随着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便产生以欧洲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这两个项目管理研究的组织体系,他们不断对项目管理的实践活动及其相应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并出版了来源于项目管理实践总结的诸多理论性著作。
同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迅速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在许多行业取得了颇见效益的应用,并不断被充实。
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技术复杂、工作繁重、不确定性因素多的大型项目、复杂的科研项目、军事项目、航天项目和社会项目的出现,新的项目管理思想、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行为科学)、方法(预测技术、决策技术、网络技术、数理统计方法、线性规划和排队论)与工具(计算机应用、图文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项目管理软件)开始引入,从而使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
可以说,现代项目管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认识→
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是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向于无限的发展过程。
项目管理来源于实践,并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原始的粗放的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实现认识对项目管理的次飞跃;然后将从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又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并得到补充,这样循环往复,经过差不多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现在项目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涉及各行各业的综合性学科,从而实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质的飞跃并达到二者统一。
(二)项目管理中主客体辨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