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急单插单多种少量之生产管理技巧
急单插单多种少量之生产管理技巧
管 理
科學性(事)
系統化 數據化
重點化
綜合性(人+事)
異常處理 例外管理
-8-
管理的意義:
管理﹕『管』好這條『理』
•管﹕持竹鞭督導之官也 •理﹕督導要心中有『理』存在
公司規章、作業標準 品質規格、生產計劃 目標願景、預算期望
保持已設定的 水準
指『管理』 維持
管理的目的﹕使『實際結果』與『已定水準』相符合
-5-
訂貨生産的特征:
❖ 於每次生産時,依顧客所要求的式樣、品質、規格等進行組織、 安排。(造船、土建工程)
1. 工作量不穩定,程序變更頻繁,機械運轉率低,作業度容易改變 2. 依照訂貨進行生産,基本上是多種少量生産 3. 接受訂單後才進行設計或生産組織 4. 使用的機器設備大都爲通用的機械 5. 工廠佈局大都依機種別或産品別來進行 6. 産品的制造週期較長 7. 對員工的作業熟練度要求高 8. 所需材料,除部分通用品&標准品外,需要每次訂購
急單插單多種少量之 生産管理技巧
-1-
課程大綱
❖生産的意義和型態 ❖管理的意義和職能 ❖生産管理的組織設定與工作職責 ❖生産管理方式的變革與比較 ❖急單、插單與生産計劃 ❖多種少量生産方式之管理技巧
-2-
一、生産的意義
運用材料(Material)、機械設備(Machine)、人(Man)、結合作業 方法(Method),達成品質(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 要求的作業活動,謂之生産。
使用産品 服裝、醫療、雕刻 汽車、計算機
輿大量生産相似
優點
選擇範圍大,按顧 客要求制作
單位成本低,對員 富於柔性,産品
工技術要求低,生 質量高,可適應
産效率高
顧客多樣化需求
缺點
效率低、成本高, 標准化程度低,品 質難保證
設備專用缺乏柔性,對員工要求高, 固定成本高,過量 員工工作壓力大 庫存,難適應經常 性設計和工藝變更
-9-
管理的職能:
決 策
協調
創 新
-10-
三、企業的組織結構與職責界定
股東大會
經理
經理
經理
管理課長
領班
領班
員工
員工
董事會 總經
TOP(經管層)
廠長
廠長
廠長
制造課長
技朮課長
廠長
管理層
領班
領班
領班
領班
員工
員工
員工
員工
員工
-11-
企業經營績效管理制度規劃:
心態
觀念願景
定位政策
目標方針
靈魂
靜態
組織架構
生産的意義:
人員 材料 設備
Input
Q
生産
産品
C
方法
D
資金
利潤
Output
-3-
生産的型態
訂貨生産
生
産
型
訂貨+預估(混合)
態
預估生産
多種少量 中種中量 少種多量
個別生産 批次生産 連續生産
-4-
預估生産的特征:
❖ 爲因應一個不特定顧客所構成的市場需求,對産品的式樣、品質、 規格等先做預估、再從事生産的形態。(食品、家電、服裝、汽車)
價格
低1
2
3
4
5
6 消費水平 高
-18-
主要競爭因素與生産方式的關係
價格 成本競爭 大量生産
供不應求 賣方市場
質量 質量競爭
精細生産
品種
時間
信譽
柔性競爭 時間競爭 服務競爭
集成制造
敏捷制造
大量定制
第一次轉折:供過於求 買方市場
環保 環保競爭
綠色制造 第二次轉折 理性需求 買方市場
企業中心
顧客中心
天人和諧
-14-
四、生産管理方式的變革與比較
生産方式的變革
綠色制造 大量定制生産 敏捷制造 集成制造 精細生産 大量生産 手工生産
-15-
生産方式的比較
手工生産
大量生産
精細生産
特點
品種多、定制型生 産,工具簡單低效 對工人的技術要求 高
大量標准化産出, 一機多用,産品 産品單一,以産量 多樣,占用空間 爲重點,專用設備,少,所需員工少, 勞動分工簡化操作 成品庫存少
價值觀
重設備,輕員工
以顧客爲中心 過剩經濟,環境不穩定 對顧客服務效率,信譽 資源整合論 分散、自主、有共同目標 指導性多 多功能團隊的扁平化組織 上級充分聽取下級意見 通過協商,同級常溝通 自我控制 高 各別處理,提高服務效率 重人力資源開發
-17-
生産方式變革的原因
競
爭
因Leabharlann 環保素信譽時間
品種
質量
職能執掌
人員編制
骨肉
動態
制度規章
作業流程
表單系統
血管
數態
管理情報
情報流程
異常分析
神經
-12-
組織生産過程的原則:
適用 範圍 優點
缺點
工藝專業化原則 鑄造、鍛造、熱處理、機械加工
1.對産品品種變化的適應能力強 2.加工工藝相同,操作易熟練 3.設備集中易於管理 4.生産系統的可靠性高
1.加工過程中轉運次數多、運輸線 路長 2.不同加工單位間的協作關係複雜 3.使用通用設備,生産效率低 4.運輸路線長,等待時間多;在制 品數量大,生産週期長
-16-
生産管理方式的比較
管理方式
以企業爲中心
經濟環境 短缺經濟,環境穩定
追求目標 內部資源利用效率
理論依據 勞動分工論
決策模式 集中、統一
計 劃 指令性多
組 織 金字塔式,層次多
指 揮 強調下級服從上級
協 調 通過命令,同級少聯繫
控 制 組織控制
對員工要求 低
對任務處理方式 成批處理,提高工作效率
對象專業化原則
汽車制造廠、電機車間、齒輪車間、 曲軸車間
1.可減少運輸距離、縮短運輸路線 2.協作關係簡單易於管理 3.生産對象固定,可使用專用高效 設備 4.在制品少,生産週期短
1.對品種變化的適應能力差 2.生産系統的可靠性差 3.工藝及設備管理複雜
-13-
組織生産過程的基本要求:
▪生産過程的連續性 ▪生産過程的平行性 ▪生産過程的比例性 ▪生産過程的均衡性 ▪生産過程的准時性
-6-
混合生産(預估+訂貨)的特征: ❖ 因應産品多品種化,規格個別化(多種少量)要求及短
交期要求,防止成本高,而將共同的零配件或半成 品,材料做預估生産(計劃生産)。即在訂貨生産的型 態上,對共同的零配件或半成品、材料做預估生産 安排。
-7-
二、管理的意義與職能
何謂管理:
藝術性(人)
組織文化 人際關係 領導統御
1. 作業安定、成本低 2. 依銷售預測來進行計劃生産,且大都爲大量生産 3. 産品的設計和工藝在一定期間是定型的 4. 使用的機器設備大都爲專機、單能機 5. 工廠佈局基本依産品類型來進行 6. 産品的單位制造時間較短 7. 採用流程作業,作業細分,對員工的作業熟練度要求不高 8. 所需材料,可依生産計劃進行有計劃的採購
-19-
五、急單、插單與生産計劃
生産計劃的內涵
生産規劃 (廣義)
生産量計劃 成品庫存計劃 設備投資計劃 主要原物料預算 研究發展計劃 制造成本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