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闻事业简史
--德国文化概论结课小论文
摘要
德国是欧洲大国,它的许多产品比如电子设备、汽车、工业设计等都领先于世界水平,这得益于德国人的严谨和细致。
但是在新闻事业方面,德国却一直落后于英法等国,这是由于历史上的很多原因导致的。
德国是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定期刊物的国家,但是由于国家长期的分裂、战争和黑暗统治,德国一直到16世纪末都处于落后的地位。
关键词:德国报业通讯社
一、封建时期
(一)定期刊物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是德国的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
虽然每周定期发行,但是每次只有一条新闻。
后来相继出现了《法兰克福报》、《新到新闻》等,这些都是世界领先的报刊形式。
1670年至1790年,德语地区先后出现了3494中期刊,已经超过了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期刊出版的总和。
(二)封建势力压制
虽然德国办报理念超前,但是当时的德意志封建割据、邦国林立,政治上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即便政治混乱,但是统治者依然压制报刊印刷,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
1608年,神圣罗马帝国规定:报纸出版前必须由教会或者地方检察官检查。
18世纪,普鲁士国王为了维护自己的集权统治,只允许官方报纸《柏林特权报》发行,内容也基本是通告法令,其他报刊不允许出版。
1728年,政策有所放松,但是也只是各地方政府创办官报刊载商业新闻和广告。
当时德意志的另一个邦国奥地利也只有一份官报,其他报刊是禁止印刷的。
这一办法在德国延续了上百年,民办刊物无处容身,报业发展缓慢。
二、资本主义时期
(一)资产积极革命时期
1.资产阶级报刊
1789年,德国出现了一份有影响的商业性报刊《总汇报》,但是一直受到政治打压,1810年终于在奥格斯堡立足。
该报自创刊之日起就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大革命消息,显示出自由的精神和民主倾向。
随后拿破仑一路攻陷至德国境内,出现了大批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报刊,如《知识界晨报》《莱茵信使》等。
好景不长,1814年拿破仑溃败,5年后德意志联邦议会制定书包检查令,规定只有《普鲁士国家通报》作为政府机关发言,其余报纸不得评论君王和议会,马克思称其为“精神上的大斋期”。
1848年3月,德国爆发资产阶级,各地纷纷办报。
但一年不到革命失败,民主报刊随之消失,封建势力开始了更为严厉的新闻管制,一切以官方为标准。
直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仍然没有一份大报出现。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德国进入了28年的“铁血”统治时期。
8
年后德意志结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除奥地利)。
这一时期,国家统一、封建主义慢慢消除,加之后来的工业革命,传播技术日益发展,德国的报业逐渐繁荣。
《总汇报》、《科伦日报》等继续发展,廉价报纸《柏林日报》也应运而生。
1890年俾斯麦下台,“反社会党人法”被废除,德国报刊终于迎来完全自由的环境,商业化的大众报纸也迅速崛起。
2.无产阶级报刊
资本主义日益发展,工人队伍也不断壮大。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后,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也正在爆发。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办了第一份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
《新莱茵报》不断宣传共产主义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统一的德国;对外推行反沙皇俄国的战争。
《新莱茵报》的宣传极具特色,将理论与策略结合起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且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二) 20世纪的德国报业
1.两次大战期间的报业
19世纪末,现代大众报纸兴起,商业化报纸迅速发展,报业垄断组织逐渐出现。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报业的宣传战也配合的相当好。
政府在战争时期严格控制报刊内容,一战时期由直接隶属德军司令部的“作战新闻局”负责检查;二战时期纳粹统治下的报业更是造谣生事,煽动战争狂热。
纳粹媒介这种狂热的鼓噪和欺骗性宣传对德国民众有很强的蛊惑力,这种蛊惑人心的、煽动性的、欺骗性的宣传被后人视为一种典型的宣传模式,即“纳粹式宣传”。
2.二战后的报业
二战后德国分裂。
联邦德国报业迅速发展,并出现集中、垄断化趋势。
经过多年的竞争与兼并,至80年代,联邦德国形成10个大的报业集团。
民主德国的新闻业则是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建立党政机关报,各类专业性报刊杂志。
至80年代,民主德国出版日报39种,总发行量八百多万份。
1990年德国统一,新闻业重组改制,民主德国报业、报社全部转化为私有资产。
1995年出版的报纸总计有444种,总发行量约3240万份。
三、通讯社时代
1.沃尔夫通讯社
沃尔夫通讯社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沃尔夫通讯社业务发展极为顺利,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定,组成联环同盟。
沃尔夫通讯社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后置于俾斯麦政府控制下,改组为股份公司。
后来一战爆发,沃尔夫通讯社与欧洲其他地区失去联系,被迫终止国外业务。
一战后失去国外市场,二战时希特勒将其改组,沃尔夫通讯社就此消失。
2.其他通讯社
德新社是联邦德国最大的通讯社,由英美法三国新闻社组成。
德新社成立后,联邦德国很快出现了大量地方性和专业性的新闻社,如德意志电讯社、联合经济通讯社、基督教新闻社等。
德意志通讯社是民主德国唯一的国家通讯社,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比较权威的新闻发布机关。
两德统一后,德通社改为独立股份公司,影响力骤减。
四、德国新闻业不发达的个人观点
德国虽然在历史上有过闪光点,但是纵观全局,没有任何一家报社是连续发展一而惯之的。
大型报社都需要基础和读者,德国报纸繁多,但是没有一家能够拥有自己的历史血统,或者是独特的风格。
每个历史时期出现大量报刊,但是发展空间不足,政府打压激烈,报业链很容易断裂。
在英美法等国大力发展新闻业的时候,德国政局不稳,报业难以发展。
资本主义时期又遇到世界大战,风生水起的沃尔夫通讯社又被孤立于世界之外,发言权也服从于政党。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德国新闻业无法像其他产业一样达到世界领先水准,在新闻业上出现了大国的短板。
参考文献:
1.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 程曼丽《传播学教程》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 尼尔波兹曼(美)《娱乐至死》 [M]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4.阿道司·赫胥黎(英)《美丽新世界》[M]王波译重庆出版社2005年6月版
5.马歇尔·麦克卢汉(加)《理解媒介》[M] 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