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了解)1.饲料动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
2.国际上通常采用1864年,德国Hanneberg 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 Proximate Analysis),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水分、粗灰分(或矿物质)、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无氮浸出物(NFE)。
3.必需氨基酸(EAA)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成年非生长单胃动物需要8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
生长动物尚需精氨酸、组氨酸。
5.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6.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7.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缩写EFA)8.常量矿物元素常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钙、磷、钠、钾、氯、镁、硫等七种。
9.钙、磷不足对动物的影响:幼畜饲料中钙磷不足则生长缓慢,严重时可患佝偻病;成年动物钙磷不足时易患骨质疏松症(溶骨症)。
孕畜的产后瘫痪。
10.根据溶解性,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11.营养需要(Nutrient Requirements,也称营养需要量)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达到一定的生产水平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需要量。
11.饲养标准的指标体系和指标种类:不同饲养标准或营养需要除了在制定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定额时采用的指标体系有所不同以外,其他指标所采用的体系基本相同。
在确定营养指标的种类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则差异较大。
12.维持是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
指畜禽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处于等平衡,同时畜禽体保持健康。
13.维持需要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组织成分保持相对恒定,即体内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即成为处于维持状态。
满足处于维持状态下动物的营养需要,称为维持需要。
14.根据生产类型,可将生产需要划分为生长、肥育、繁殖、产奶、产蛋、产毛、役用等营养需要。
15.饲养标准(Feeding Standard) 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简言之,即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16.(了解)饲料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叫消化。
17.(了解)饲料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
简答题1.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1)植物性饲料都含有粗纤维,而动物没有。
2)植物性饲料中的粗蛋质包括氨化物,而畜体组成中除体蛋白外,含有游离氨基酸和某些激素。
动植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如动物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质高。
3)绝大多数植物性饲料中含有的脂肪不多,性质也与动物有别。
4)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的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而畜体内仅含有少量的糖原和葡萄糖。
5)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钙较缺乏,钾、镁、铁较多,而动物体则相反,钙多,钾镁较少。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3)微生物消化3.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中具有的优缺点?1)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分解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直接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物质供宿主利用。
2)缺点:是微生物发酵使饲料中能量损失较多,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和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CH4、CO2、H2、O2等气体,排出体外而流失。
4.动物体内水的来源和排出?1)水的来源有三条途径:饮水、饲料水和代谢水。
2)水的排出有三条途径:粪和尿的排泄、肺脏和皮肤的蒸发、经动物产品排出。
5.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应注意的问题?1)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般需2~4周适应期。
2)用尿素提供氮源时,应补充硫、磷、铁、锰、钴等的不足,因尿素不含这些元素,且氮与硫之比以10-14:1为宜。
3)供给足够的碳源。
4)当日粮已满足瘤胃微生物正常生长对氮的需要时,添加尿素等NPN效果不佳。
一般高能或高采食量情况下,微生物生长旺盛,对NPN的利用能力较高。
5)一般奶牛饲粮中尿素的用量不能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才能保证既安全,又有良好的效果。
如果饲粮本身含NPN较高,如青贮料,尿素用量则应酌减。
6.脂类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2)脂类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3)供给动物必需脂肪酸。
4)脂类的其他作用:防护作用、代谢水的主要来源。
7.影响反刍动物粗纤维利用率的因素?1)日粮粗蛋白质水平。
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
3)日粮中矿物质。
4)饲料加工技术。
8.影响钙磷利用的因素?1)肠中的酸度。
2)饲料中钙磷的比例。
3)维生素D的供给。
4)饲料中草酸、植酸的含量。
9.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以下特点?1)水溶性维生素可从食物及饲料的水溶物中提取。
2)除含碳、氢、氧元素外,多数都含有氮,有的还含硫或者钴。
3)B族维生素主要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
多数情况下,缺乏症无特异性,而且难以与其生化功能直接相联系。
食欲下降和生长受阻是共同的缺乏症状。
4)B族维生素多数通过被动的扩散方式吸收,但在饲粮供应不足时,可以主动的方式吸收。
维生素B的吸收较特殊,需要胃分泌的一种内因子帮助。
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
5)除维生素B126)主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
10.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每条要扩展一下)1)动物这一因素包括动物种类、品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皮毛类型及密度等;动物种类不同,维持需要明显不同,如牛每天维持需要的绝对量比禽高数十倍;同种而不同品种的动物,维持需要也不一样,如产蛋鸡的维持能量需要比肉鸡高10-15%,奶用种牛比肉用种牛高10-20%;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维持需要差异亦较明显,年龄越小,单位体重的基础代谢越高,2-9kg的仔猪比20kg以上猪的维持能量需要高15%左右。
2)活动量3)饲料4)环境温度第二章饲料1.消化能饲料消化能是指动物食入饲料的总能扣除粪能后所剩余的能量的价值。
2.代谢能是指饲料的消化能在扣除尿能和甲烷气体后所剩余的部分,即e。
ME=DE-UE-CH43.净能是指饲料中真正能被动物利用的那部分能量,它是饲料能量价值评定的最终生理指标和最准确指标,尤其是对反刍动物更应采用净能体系。
NE=HE-MI。
4.L.E.Harris根据饲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分为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8大类。
5.能量饲料主要包括谷实类、糠麸类、脱水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以及乳清粉等。
6.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微生物蛋白质饲料和工业合成产品。
7.富含脂肪的豆类籽实和油料籽实提取油后的副产品统称为饼粕类饲料。
经压榨提油后饼状为饼,而经浸提脱油后的碎片或粗粉状副产品为粕。
8.配合饲料(formula feed)指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及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以满足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
9.日粮(ration)是指一个个体饲养动物在一昼夜内所采食的各种饲料组分的总量。
10.饲粮(diet)根据动物的日粮组成,将各原料组成换算成百分含量而配制的混合饲料。
11.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饲粮中的、能强化基础日粮的营养价值,保护饲料中营养物质避免其在储存期间的损失,并能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和促进动物生长发育,从而改善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以及以及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微量添加物质的总称。
传统广义的饲料添加剂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后者主要包括生长促进剂、动物保健剂、助消化剂、动物产品品质改进剂和饲料保护剂等。
而现在饲料编码分类体系中的饲料添加剂则专指非营养性添加剂。
12.蛋白质化学评分它是以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依据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
此法首先要测定待测饲料蛋白质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然后与标准蛋白质(即全卵蛋白质)中相应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比较,求出二者的比值即为化学评分。
13.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指数此法是以鸡蛋(或牛乳)的蛋白质作为营养完善的标准蛋白质,假定其组成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均是理想的,以此作为评定的标准。
然后,分析测定待测饲料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再按公式计算必需氨基酸。
简答题:1.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1)化学分析方法(实验室评定方法)。
2)动物营养试验方法:包括动物饲养试验、屠宰试验、消化试验和代谢试验等。
3)体外模拟试验方法:通过人工手段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动物体内的消化过程,来评定饲料养分,和能量的消化率,以期提高饲料评价的实际效率。
2.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1)水分含量高。
2)蛋白质含量较高,品质较优。
3)粗纤维含量较低。
4)钙磷比例适宜。
5)维生素含量丰富。
3.饼粕类饲料的共同营养特点?1)蛋白质含量均较高,且品质一般较好。
2)残留有一定量的油脂,含脂量相对较高,而淀粉较少,故能量价值一般也较高。
3)每一种饼粕饲料均含有不同的抗营养因子或有毒成分,因此使用时特别需要注意合理应用。
4.配合饲料的种类?1)全价配合饲料2)混合饲料3)浓缩饲料4)精料混合料5)预混合饲料大题对角法配饲料。
第四章动物育种1.引种将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引进到当地来,作为育种的素材,这叫引种。
2.风土训化当家畜被引入到新地区后,若能按照新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地势、光照、饲料及饲养管理方式等)改造自身的生理机能,逐渐适应新环境,不但能正常地生存、繁殖、生长发育,并且能保持原有的基本特征和特性,这种逐渐适应新环境的复杂过程,就叫风土驯化。
3.体高(鬐胛高):是鬐胛顶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也称耆甲高。
4.体长(体斜长):是由肩端到臀端的直线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