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构游戏互动指导策略

建构游戏互动指导策略

建构游戏互动指导策略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先后在两所幼儿园与老师共同研究游戏课题,在建构游戏指导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同时在建构游戏组织中不断挖掘其教育价值,促进了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

一、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将从哪些方面得到发展?(提出问题——引发互动:根据照片)
1、——社会性情感的培养
2、——充分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源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

●——搭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麦当劳、动物园、游乐场、立交桥、汽车城等(这些主题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过程中有效指导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不够、不合适怎么办?
2、一搭就倒怎么办?
3、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过程中多问问孩子“怎么办?”
3、——有助于动作协调发展。

●身体的平衡与协调
●小肌肉——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4、——认知能力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5、——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各位老师在指导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有哪些困惑呢?(互动)
●1、不同年龄班投放什么材料合适?
●2、孩子不会搭,老师不知道从何教起?
●3、不同年龄班的孩子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4、老师不参加,孩子就“瞎搭”,或者“不搭”怎么办?
●5、孩子水平总也提高不上去怎么办?
●6、玩的时候高兴,收的时候可就难了,不会收玩具怎么办?
●老师对待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时,最关键的问题是不了解本年龄班幼儿游戏的特点与表现,明确特点,根据目标制定有效互动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关注幼儿建构区活动中的特点及表现
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特点及表现
●1、喜欢色彩鲜艳、积木相对大的玩具,容易独自享用材料。

●2、常常是自己玩自己的,小班末期初步有共同搭建的意识。

(老师、“哥哥姐姐”是学习模仿的对象)
●3、关注游戏材料的摆弄和建构本身的过程,具有随意性,会把辅助材料当成玩具。

●4、经常以物代物,喜欢把积木当作马、板凳或其他物体。

●5、喜欢将积木堆高、围合、延长。

(基本技能的学习)
●6、喜欢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搭建楼房、动物园等。

●7、喜欢边做边说或先做后说,常常伴有想象。

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特点及表现
●8、喜欢搭建重复的作品。

●9、当自己的作品被同伴破坏,或无意中碰到别人的玩具时,会影响游戏的情绪。

●11、容易受同伴的影响,兴趣容易转移。

●12、经常玩与建构无关的游戏,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

●13、需要教师运用有趣的情境启发才能有目的地搭建。

●14、爱把玩具混在一起摆放,在标志的提示下能按颜色分类收放。

中班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的特点及表现:
●1、对搭积木有很大兴趣,尤其是男孩表现较为突出。

●2、有搭建积木的经验,有根据需要拿取建筑材料的意识。

●3、搭建比较模式化并爱模仿他人的构建,所搭建筑物没有明显特征。

●4、能根据环境气氛和辅助材料的提供进行主体建构,但建构计划比较简单。

●5、在搭建过程中,有一定的想象力,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6、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不能很好地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纠纷,容易为规则问题告状。

●7、喜欢让别人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

●8、搭建完毕后场地常有散乱积木。

●9、收拾积木时总是先推到再整理,推倒时还发出快乐的喊声。

大班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的特点及表现:
●1、对建构游戏十分感兴趣,男孩尤为突出。

●2、会根据一定的主题,有目的地进行建构。

●3、能根据需要,选择、自制建构和辅助材料。

●4、具有基本的建构技能,搭建的物体结构较中班更加复杂和富有创造性。

●5、有初步的分工、合作意识和能力,能在协商的基础上合作搭建出主题建筑群,各活动区域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

●6、在建构活动中,更加关注事物的细节、内部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根据目标确定重点,制定有效的指导策略。

(互动)
●小班目标☹快乐与发展教材
●提出问题:红色标注的目标是属于哪一领域的目标?为什么侧重这些目标?
●中班目标☹快乐与发展教材
●提出问题:红色标注的目标重点词,体现出对幼儿搭建水平新的要求是什么?
●大班目标☹快乐与发展教材
●提出问题:结合红色标注的目标,你将采取哪些策略?
四、结合幼儿建构活动中的特点,有效进行互动环境的创设。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建构区互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以环境、材料为载体、激发了幼儿对建构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与环境得交互中进行自主的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调、合作的社会交往能力。

●区域设置与环境创设
1、材料中渗透教育目标,蕴含指导策略。

●“积木穿新装”,原色积木的颜色添加有效激发了小班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花边”的作用大!在学习延长、围拢等技能的基础上,有效渗透“颜色认知”“接龙”的目标练习。

板材上的“小圆点”——为幼儿学习立体建构提供帮助。

“合二为一”使积木标准化,为幼儿搭建提供便利条件,有效提高幼儿水平。

“小筐巧利用”有效解决幼儿取放材料的问题,有效避免了无效时间的浪费。

2、有效挖掘墙饰的互动作用,支撑幼儿探索、引发幼儿相互学习。

“搭建步骤图”教幼儿学习新的搭建方法。

“房顶大观”“窗户怎样搭”帮助中大班幼儿提升经验,有效激发幼儿创新。

发挥“图例”作用,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互动创设“规则”墙饰,有效增强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展示是幼儿相互学习的最佳途径。

利用多媒体保留作品,暂留游戏过程,有效进行展示评价。

四、结合幼儿游戏特点及表现,挖掘互动指导策略。

小班——利用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搭建活动的兴趣。

●问题提出——对小班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产生怀疑。

●发现问题——以故事情境为背景、激发幼儿的情感,“以”情“支撑幼儿的游戏,能引发幼儿有效的学习。

●游戏前的故事铺垫。

(利用环节时间渗透)
故事情节设计的有目地引导
活动评价的情节贯穿
小策略:
●1、故事情节要熟知:可选择幼儿喜欢听的经典故事,例如”小兔乖乖“ “三只小猪””狼和小羊”等。

●2、改编要巧妙:紧密围绕搭建重点改编。

●3、辅材投放要到位。

●4、活动相互融合,图书区、墙饰、语言活动相互作用。

中班
——扩展幼儿经验、创造性的学习搭建方法。

●在掌握基本搭建技能“堆高”“围拢”“延长”的基础上,小班末期至中班初期学习“板木结合”的搭建方法。

板材的提供帮助幼儿形成空间概念,有效的帮助幼儿从平面到立体的认识过程。

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扩充幼儿经验,在指导过程中渗透多种搭建方法,有效提高幼儿搭建水平。

搭建方法的介绍:
●指导关键点:
●1、楼体的造型。

●2、抓住变化点“门”、“窗”、“顶”的造型变化。

●3、多种材料(主材、辅材的综合运用)
“大小混合”变化多——建筑区与积塑区材料巧妙结合、大、小型积木混合使用,为幼儿搭建提供更大创造的空间。

大班——
1、提出挑战任务,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愿望。

●提出挑战问题:
●不用板材看谁的房子搭的最好?
●房间里面怎样搭?试试看!
组织幼儿进行搭建、插接大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成功,有效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2、各活动区域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引发幼儿间相互合作,有效形成游戏动机。

幼儿作品欣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