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寄生虫感染与侏儒
例呈下半身短,上半身长;3)性发育较迟,或不受影响;4)智能低下
常见,呈散在流行。
据调查,感染1000条成虫的病例并不少见。
朱师
晦等(1981)在广东查治了2214名本病患者,发现其中侏儒症患者32人,由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侏儒症为1.44 %。
河南省卫生防疫站(1974)在该省淮阳县调查了108名华支睾吸虫病人,其中有生长发育障碍者7人,占6.48%。
1976年,他们又在沈邱县收治137名本病患者,其中有生长发育障碍者23 人,占16.8 %,比例颇高。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1975)在东阿县发现93例15岁以下的本病患者,21例有明显的生长发育不良;在临沂县的一次调查中,发现92例华支睾吸虫病人,3例出现严重生长发育障碍,其中侯窝大队患者侯XX,男,26岁,身高仅120cm为典型的侏儒症病人。
9.2.3钩虫、疟原虫、姜片虫、黑热病原虫、旋盘尾线虫等
据文献记载,这些寄生虫的重度感染也会引起儿童的生长发育受阻。
少数出现侏儒症。
9.3寄生虫感染所致的侏儒症的临床表现
9.3.1 日本血吸虫
儿童时期反复感染血吸虫病后,除思有腹泻,便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外,有的还表现为侏儒症。
其侏儒症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9.3.1.1身体生长迟缓,矮小,无青春前期生长加速的现象江西上饶地区的72例血吸虫病侏儒,平均年龄18岁,平均身高137cm较同年龄正常人身高(163cm)矮26cm约低16%只相当于12岁正常儿童高度。
患者的躯干、四肢和头部均接近正常比例,唯面容明显苍老。
9.3.1.2 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乏。
虽至发育年龄,男性生殖器如幼童状,睾丸小,胡须、腋毛、阴毛等均不生长,无性要求;女性则卵巢、子宫及外生殖器均如幼儿状,原发性闭经,乳房、臀部不发育。
9.3.1.3 骨骼发育不全骨路的生长与成熟受到抑制,骨龄较实际年龄为
幼。
X线检查末见全身骨路有明显破坏现象,但发育均受到影响,表现为:
1)全身长骨呈对称性细短;2)骨骺线闭合明显延迟,骨骺线粗糙而呈凹凸不平的不规则形状,但骨化中心出现并不延迟;3)多数患者的骨小梁细小;4)
管形长骨的骨皮质较薄;5)骨体钙质沉淀不足,骨质较稀松;6)蝶鞍形态正常;
7)女性骨盆较小,呈漏斗状;8)头颅大小正常,骨缝闭合正常。
9.3.1.4 智力无明显减退现象,脑电波在正常范围内。
但精神表现幼稚。
9.3.1.5 实验室检查1)24小时尿中卵泡刺激素测定偏低;2)血清蛋
白结合碘试验偏低;3)24小时尿中酚固醇测定普遍增高;4)24小时尿中17。
9.3.6黑热病原虫
侏儒患者的体格发育障碍。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是垂体前叶各种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综合征。
儿童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障碍和继发性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机能
低下。
垂体前叶分泌7种重要激素,其中生长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分泌缺乏则生长发育受阻,分泌亢进又会导致巨人症。
其病变部位可在垂体、下丘脑或下丘脑-垂体之间的联系(垂体门脉系)的中断。
血管病变、肿瘤、感染、全身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都是引起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病因。
血吸虫病引起垂体等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的机制,有以下几种可能:1)血吸虫虫卵的代谢分泌物与所引起的机体局部病变,通过反射机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垂体功能低下。
2)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肝、肾、肠等脏器的损害对垂体功能和骨骼的发育有直接影响。
骨生长最基本和必需的过程是软骨的硫化作用,由生长激素在生长介素的介导下促进骨的生长,而生长介素主要在肝、肾中合成,肝、肾受损害会影响这一合成。
另外,近年来发现某些胃肠多肽激素,如舒血管肠驮激素,不仅存在于消化道,而且在下丘脑及垂体门脉血液中存有,被认为它可能有调节垂体激素分泌的作用,肠道病变可影响此激素分泌,并继之影响垂体的分泌功能。
3)血吸虫病侏儒均有巨脾症,脾功能亢进对垂体有抑制作用。
实验证明,用切除的血吸虫病巨脾浸出液注射幼鼠或幼兔,可抑制动物的生长发育。
4)因血吸虫病造成的营养不良与精神抑郁,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使垂体功能降低。
据统计,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中,有21% (14 / 67)表现有营养不良,7% (7 /100)表现有精神紊乱。
5)血吸虫病人常有血锌及尿锌低,表明有锌缺乏,这与肠道吸收不良,肝功能受到损害有关。
锌是一些金属酶的组成部分,锌缺乏可使依赖锌的酶系活性降低,影响细胞功能,弓I起身材矮小,性不发育和垂体功能低下。
何运外来钰等(1984)对28例青少年血吸虫病保儒症患者进行了内分泌检测,并与年龄接近的医学院学生对比,结果生长激素并未见缺乏,故认为血吸虫病侏儒与垂体保儒的内分泌功能状况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故血吸虫病侏儒症的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明。
陆仁康等(1985)对19例青少年日本血吸虫保儒症患者进行LRH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兴奋试验检测,结果初步表明青少年血吸虫侏儒病人的下丘脑一垂体。
靶腺轴的反馈机制大致正常,垂体的血清生长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催乳素等激素并不缺乏,其储备功能亦大致正常,但周围靶腺激素有或高或低的不正常,这与垂体性侏儒症等明显不同,亦与中老年晚期日本血吸虫病人的有不同,认为使用LRH和TRH 作垂体兴奋试验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至于其他一些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侏儒症,其治病机制一般认为与血吸虫感染的有部分乃至大部分相似之处。
例如,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的感染,可能系由于肝、肠等脏器受损害,营养吸收不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乃致出现侏儒症;钩虫则还与机体慢性失血,降低了血液中红细胞、血浆蛋白以及必需的矿物质,其中钙质的缺失可影响甲状腺功能,
从而成为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的原因。
在此即不分别一一叙述,仅用图示表明寄生虫感染所引起侏儒症的致病机制(图9—1)。
9.5寄生虫病侏儒症的治疗和预后
侏儒症一经肯定诊断,宜及早进行治疗。
如确诊为生长发育障碍者,于14岁前可试用小量甲状腺素、维生素B族和泛酸钙等,以协助生长。
早期明确患侏儒症者,自8—12岁起,即可用内分泌激素治疗。
以求获取较好疗效。
常用的激素有苯丙酸诺龙,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状腺干制剂和19—去睾酮苯丙酸脂等。
此外,还可加强体育锻炼辅助身体的生长发育。
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侏儒症和生长发育障碍,单用激素治疗往往难以奏效,须先使用杀虫药物消除病原。
在杀虫治疗后,侏儒症状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若再辅以激素和其他疗法,收效是显著的,会出现一个较为快速的生长发育现象。
血吸虫病保儒症患者,经杀虫治疗后,垂体功能得到改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可使骨骺板未融合的长骨迅速增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性功能逐步趋向正常。
9例早期血吸虫病侏儒,年龄较小,身体一般状况尚好,锑剂治疗后一年随访6例,发现身高增长6—8cm体重增加1 —5kg,生殖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但对晚期的血吸虫病保儒,单用锑剂杀虫则效果往往欠佳。
32例患者于锑剂治后I 一4年随访,有半数未见生长,9/10的人无生殖器官发育。
但若锑剂治疗后再经切脾手术,则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且I /3的人有性器官发育。
说明再经外科切脾以改善体征,比单用锑剂治疗的效果要好,也说明脾充血所致的脾功能亢进有抑制垂体前叶分泌功能的作用。
这是去除了脾内的抑制物质的原因,还是肝功能得到改善的关系,还是两者兼有之,尚不清楚。
陆仁康等(1983)在用吡喹酮病原治疗后,使用LRH—A(促排卵素U )12.5卩g 一次静脉注射,对大多数青少年日本血吸虫病侏儒症患者的生长发育和激素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很安全。
单用吡喹酮杀虫治疗,对青少年血吸虫病性侏儒症患者的血浆激素水平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血浆辜酮、雌二醇、生长激素的影响显著,并可能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但对甲状腺素、皮质醇、黄体生成激素和促黄体释放素(LRH)垂体兴奋试验则影响不大。
临床观察还证实,先杀虫治疗,继之手术切脾或用其他疗法治疗巨脾症,再继以激素配合中药(补益肝肾类)治疗,是效果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对37例血吸虫病侏儒的治疗后观察发现:1)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治后一个月,体重平均增加 4.25kg ; 2)身材皆有长高,治后3 个月平均增长3.13cm,最高为6cm多数上半身与下半身均增长,但以上半身增高较显著;3)生殖器官发育,男性阴茎增大与勃起,睾丸质地由柔软变为充实增大;女性见月经,乳房发育,腋毛、阴毛均陆续出现;4)骨骼见发育,女性骨盆的横径均增大,长骨的骨骺线保留情况如前,可见,激素治疗后骨路的发育加快,但末呈发育成熟状,骨骼仍可发育,患者仍可继续长高。
另外,根据血吸虫病侏儒患者血、尿中锌含量明显降低的情况,在病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