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具有三角尺,剪刀,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圆、纸板题等图形。
学具有直角,钝角,锐角,吸管。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师: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藏着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去图形的王国找找看有什么数学知识在等着我们发现学习,好不好?
生:好!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师展示剪刀、钟面、三角尺.
生找角
师提问: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
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
生可能回答:
角是尖的
角有两条边
角有两条笔直的边
角有一个点
师引导生观察是否每个角都是这样,再完整地归纳角的特征。
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笔直的边。
练习:
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一个是直角,生上黑板标出各部分名称。
2.找角
(1)教具图片展示六个图形,生找角,并说明是角和不是角的原因。
(2)观察单元图,找角。
要求生具体地说出。
3.制作角
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
(1)游戏——谁是火眼金睛
师将正方形图片展示于黑板。
生拿出准备好的三个角找找哪一个是从正方形上剪下来的。
生找完后,师请生用一个动作告诉其他学生自己找对与否。
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游戏——变变变
生拿出学具吸管,师请生用吸管做一个角。
生做完展示,并说明为什么是角。
师:现在难度加大,谁能让这个角变大些。
生上讲台演示。
师引导生小结,并同时板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4.画角
师示范一遍
生观察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师引导生说出: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问:同学们,你们能画一个角吗?
生画,师来回巡视并指导。
选四位学生上黑板画角。
分组判断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八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师问:这堂课我们认识了谁?
生:角。
师问:教师怎样的?
生答: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笔直的边。
师问:该如何画角呢?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
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
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
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的优点: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让学生从被挡住图形露出的角判断
图形,再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
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游戏环节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3.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教学环节过于紧凑,可适当做做其他小游戏,舒展紧凑的学习状态。
2.教具准备有一幅图片上画的图形用鲜明的笔画会更好,因为铅笔画的会反光导致部分学生看不清,不利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