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温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温度》教学设计

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判断温度呢?
生活环境,参与
两名学生分别用手指伸进水杯里,说出冷热感觉,分别贴上“冷”和“热”字,并判断温水为几分热。
请第三名同学在不动手的情况下判断三杯水的冷热程度。(根据吸管中液柱高度)
预设伏笔
激发兴趣
通过体验冷热的感觉,引出物理学中温度的概念,学生易与理解接受。
通过两名学生对温水的不同冷热感觉,使学生认识到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
二、层层递进测量温度
1.认识温度计
我从东北带来一个“大家伙”,他对温度的变化感觉可灵敏了!(出示自制的温度计)
演示:1.把玻璃瓶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
2.把玻璃瓶浸没在沸水中。
分别观察输液管中液柱的液面稳定时所对应的位置,做好标记。
3. 如果我们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度,在刻度板某个位置做个标记,我们又如何来判断它对应的物体温度呢?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强,所以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应该是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对比。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温度计、三只纸杯、冰水、沸水、演示温度计、体温计、课件
学具: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纸杯、温度计使用说明书
教学流程设计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取回自己小组缺少的温度计,认识各类温度计。
总结温度计使用的步骤,并按照正确步骤重新实验(预设时间1分钟);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和对水温的感觉。
培养学生阅读并理解说明书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分析归纳,达到学生真正掌握温度计使用的目的。
使学生学会用物理语言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而不是从“概念走向物理”的理念。
三、归纳小结 讨论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温度,学会了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课堂讨论:是真的吗?
1.炒菜时火焰的温度70℃
2.人体的正常体温37℃
3.重庆市夏季最高温度100℃
4.吉林省冬季最低温度0℃
参与总结
3.温度计按照用途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明确: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估 选 放 等读 拿
巩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跃跃欲试
学生动手实验用温度计测水温
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没有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2.没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就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随意离开被测液体;4.读数时视线俯视;5.读数时不带单位。
认识并说出液面的升降变化是由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引起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只要能答出在0度和10度之间均匀等分10份并标上刻度即可。对问题回答的最好的学生,教师奖励他把温度的单位以他的姓氏命名。
自由讨论,对“大家伙”进行改进,如小瓶太大了,不方便,可以缩小为玻璃泡;对应的将输液管换成密闭的玻璃管,并将内径变细;将其中的液体改为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从而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学生回答
回忆总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通过一步步的实验和思考改进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刻度方法,加深对摄氏温度的理解。
经历体验的过程,品味成功的喜悦。
2.正确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
认识了温度计,同学们想不想用温度计测出这三杯水的温度呢?
现在,同学们可以拿出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对于温度计如何使用,我们可以先阅读“温度计的使用说明书”。
教师预设问题:1.被测温度超过了温度计的量程;2.测同样的水温,温度计的分度值不同,读数有差异;3.分到了体温计、寒暑表不适合测水温。
引导讨论:1.如果超过了量程,会出现什么情况?
明确:测量前先要估测被测温度,选一支合适的温度计。
2.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
明确:观察分度值和零刻线便于读数
教案
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温度》是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介绍摄尔修斯和摄氏温度。
明确:温度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测出物体的温度,我们再想想,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还有没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配合flash动画)
(展示温度计) “大家伙”被我们改成了这个可爱的“小家伙”,请同学们为它命名。
学生观察自制温度计
参与实验,分别观察输液管中液柱的液面稳定时所对应的位置,做好标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刻度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实验和实例为基础,体验物理探究实验的过程,对身边物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归纳总结
学以致用,了解生活中常见温度。
四、板书设计
3.1温度
一、温度
单位:摄氏度 ℃
二、温度计
使用方法: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
通过了解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有哪些创新想法?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感受温度
重庆印象:老火锅的九宫格,应该分为一分辣、二分辣……九分辣;
“三杯果奶敬同学”:拿出插有吸管的果奶分别浸在热水(红色杯)、冷水(蓝色杯)、温水(白色杯)的三杯水中敬给同学。
明确: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如果我们规定:红色杯里的水为十分热,蓝色杯里的水为0分热,试判断白色杯中水应该是几分热呢?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对比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已经有初步印象,对温度的单位、温度计的读数也有初步了解,所以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温度计,但对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我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3.正确使用体温计
情景表演:带生病的同学到医院看病
引导讨论: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配合flash动画)
由一名学生扮演护士,为生病的同学测体温,其他同学发现他在使用体温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甩就使用;2.没有把玻璃泡夹在腋窝中;3.等的时间不够或过长;4.读数时手拿了玻璃泡;5.不会读数;6.没有观察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