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试卷说明本套押题试卷是编者本着厚积薄发的出发点编写,涉及了教育理论的重点知识和考点。
没有严格按照往年的试题类型,请广大学员在复习检测时做到心中有数。
2014年河南的招教考试试题类型均覆盖,编者也提醒考生复习时要全面掌握。
更多资料请加QQ530898217进空间转载分享,也可以直接在地址栏输入直达本站学习。
——————————————————————————————————多1A2A.3.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5.学生入学后,教师会自然地成为他们亲近、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这说明学生具有()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6.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C.学习兴趣D.学习期待7.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B.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实现的C.教学包括课程D.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的8.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是()A.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来巩固知识B.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来巩固知识C.运用感知觉的对比来巩固知识D.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9.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A.以学生为本B.以学校为本C.以知识为本D.以成绩为本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1.心理断乳期是指()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15.《学记》中说:“学不躐等”。
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教育机智2.性格3.自我效能感4.德育过程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结合实际,论述师生关系的三种模式。
2.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学校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7.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8.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布臵作业D.成绩评定11.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12.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13.掌握概念时运用变式的目的是()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14.“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5.听觉中枢位于()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______科学。
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_____。
3.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_作用。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_____与受教育者已有______的矛盾。
7.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______、______。
3.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4.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多)A.性格B.动机C.兴趣D.意志2.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比较均匀D.没有规律3.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卢梭C.杜威D.赞科夫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是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16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___和。
2.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学制。
3.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______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______。
4.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活动、______活动、个人活动。
5.学生既是教育的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
6.“望梅止渴”属于______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______的条件反射。
7.感觉阈限可分为______与______两种。
分)判。
)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首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9.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10.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2.结合实际,说说教师如何帮助维护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一个有一定智力缺陷的男孩,平时语文、英语的成绩都不怎么好。
有一天,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个男孩很喜欢劳动,于是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他2.一、填空(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0)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________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2.1903年颁布的___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___、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4.___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
5.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___。
6.红、橙、黄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_______。
7.情感包括理智感、______和美感。
8.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知识,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多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4.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A.做人教育B.职业教育C.基础教育D.专业教育5.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6.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A.积极作用B.影响作用C.制约作用D.导向作用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8.“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9.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从而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10.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11.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A.认识B.情感C.能力D.意识12.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13.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是()A.遗传因素B.先天素质C.环境D.基因14.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5.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B.20~40C.60~120D.70~80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分)1.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
但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
”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
”学生满脸不解的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
”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又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读完上述案例,你有什么感想?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