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究方法读书笔记1.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过程。
1.1西方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
西方会计研究方法论的发展较早,对其进行研究的学者众多,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1)注重理论研究轻视研究方法。
一般认为,西方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初,其标志是斯普拉格的《账户原理》(1907)和佩顿的《会计理论》(1922)的出版。
1922年,佩顿教授的《会计理论》中,虽然采用了演绎法,但并未涉及会计研究方法问题。
利特尔顿20世纪50年代初的《会计理论结构》(1953),虽然最早提出了会计理论结构概念,但对于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结构的概念及组成元素也没有探讨,仅仅就归纳法提出一些研究。
可见,这一阶段的会计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还处于初始阶段。
(2)对于研究方法的初步探讨。
提出各种会计研究方法并加以专门论述,即具有会计研究方法体系雏形的,应归功于亨德里克森。
他于1977年出版的《会计理论》,归纳了会计研究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等。
亨德里克森的研究虽然没有将这些研究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结构,但指出了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的,为后来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3)会计研究方法的系统化研究。
最早真正提出和论述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学者是贝克奥伊。
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他将会计研究方法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传统方法及会计理论研究的现代方法两个层次。
每一层又由若干具体会计研究方法元素构成,贝克奥伊所划分的研究方法体系,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分为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两个层次,没有体现出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系统性,仅仅是会计研究方法的简单分类;但毕竞是对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构建的开创,对西方甚至我国都带来较大的影响。
1.2我国会计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研究相比西方要晚,且一开始主要以借鉴西方的经验为主,可以总结为一下三个阶段:(1)借鉴西方会计研究方法,构建的方法体系。
如陈今池在《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中总结了西方的会计研究方法体系,魏明海博士等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对西方的这种会计研究方法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国内一些学者将这些方法汇集,构成了一种方法的体系,这两种方法体系,借鉴了西方主要的会计研究方法,作为工具的汇总,它有较强的操作和指导意义。
(2)以吴水澎教授为代表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我国会计理论界对方法体系的讨论较为集中在1997年至1999年这一时期,实证会计研究法逐渐引起我国会计理论界的重视,《会计研究》于1997年第7期,集中刊登了几篇有关实证会计研究基础、分析和应用的文章。
1999年9月《实证会计理论》一书由陈少华教授和黄世忠教授翻译成中文并介绍给中国读者。
我国实证研究发展的原因:一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课题和数据;二是海外学者的推动;三是博士生教学方式的变革2.会计主要研究方法整个会计研究方法论体系按照从抽象到一般的顺序可以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和会计研究具体方法论。
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会计研究方法论结构体系,并用于指导会计研究工作。
其中,哲学方法论是会计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基础,对于会计研究具有基本指导作用;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是会计研究方法论体系的核心,在正确的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对于会计研究工作起核心指导作用;在正确的哲学方法论和适宜的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指导下,会计研究具体方法论对于会计研究工作发挥具体指导作用,也是会计实务操作的基础。
2.1会计研究一般方法论自从20世纪70年代实证主义通过经济学被引入会计领域之后,“休谟铡刀”也将会计研究一分为二: 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
可以说,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是会计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某项会计研究要么属于规范研究,要么属于实证研究。
规范研究涉及价值命题,主要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
例如:会计应否做假账?选择哪种资产计价方法更好?实证研究涉及是非命题,主要回答诸如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例如:新准则实施是否改进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是如何选择资产计价方法的?2.1.1规范会计研究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是归纳主义的奠基人,他坚持经验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知识的发现建立在感觉经验基础之上。
之后,归纳主义受到了许多西方哲学家的追捧,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归纳主义强调了感觉经验在认知客观事物过程中的作用,但同时也忽视了人的理性思维在认知客观事物过程中的巨大能动作用。
演绎主义方法论思想来源于17世纪法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
笛卡尔主张使用演绎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数学的方法,通过演绎逻辑达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所形成的会计理论称为“规范会计理论”。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高度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
规范会计研究的主要特点:一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即把定的评价标准作为研究的对象或讨论的基础,再根据这种标准分析现象。
二是规范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带有主观性和不可重复性。
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既可用演绎法,也可用归纳法。
演绎法是指由一定的基本概念或一般的前提出发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就会计理论研究来说,演绎法是指从一定的会计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得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程序的研究方法。
是一种由一般性原理推导与一般性原理有关的个别事实的逻辑方法。
其推导程序为:前提命题→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
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所得出的会计结论层次分明,首尾一贯,具备逻辑严密性,从而有助于理论的优化与发展。
归纳法是对大量事项进行观察、计量、分类,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
其推导程序为:观察→分类→概括→验证。
其优点是可以不受预定的模式束缚,把理论概念或结论建立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上。
规范会计研究的系统性缺陷:(1)规范会计研究忽略了对作为演绎逻辑推理起点的假设或前提的判别和检验;(2)规范会计研究往往忽视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不重视会计主体的行为因素,仅将会计环境中的不同利益集团简化为一个总体来看待;(3)运用规范会计研究得到的结果往往由于缺乏经验支持而代表了“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
2.1.2实证会计研究在现代自然科学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的历史背景下,会计学科学化的呼声日益强烈,于是出现了把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运用于会计研究的尝试。
1968年,雷·鲍尔(Ray Ball)和菲利普·布朗(Philip Brown)发表了《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评价》的论文,标志着实证会计研究的诞生。
实证会计理论借鉴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凯恩斯的实证经济学思想和方法,解释现存的各种会计实务,从而用实证方法证明有关会计假设,以对未来会计实务进行预测,被比弗称为是一场会计学的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罗斯特学派的简森、瓦茨和齐默尔曼为代表的会计学者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卓有成效的实证会计研究,从而使得实证会计研究逐步得到了认可、普及和发展。
到了80年代,以《实证会计理论》(瓦茨和齐默尔曼。
1986)的问世为标志,实证会计研究成为财务会计研究的主流,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为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0年代,在西方会计理论界,实证研究方法达到鼎盛时期。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较为固定,其具体程序为:确立研究课题→ 寻找有关理论→提出假设→假设的可操作性→设计研究方案→分析数据→测试假设→结果分析。
其研究特点表现在于:(1)它从评价规范会计所依据的前提入手,对规范会计理论赖以依存的前提的现实有效性进行检验,进而肯定或否定规范会计研究结果。
(2)它运用研究得到的实证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解释,说明现存会计实务程序、方法在应用程度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且对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实务和那些虽已发生但尚未通过系统性证据加以证实的现象和实务提供解释。
(3)它重视对会计主体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大量引进了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如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等,拓宽了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围。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科学性、务实性。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力图使用有限的事实和现象去证明普遍命题,因而其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只具有概率或偶然性。
(2)过分强调模型化和定量比,由于忽略某些臆断是次要的因素,有时会导致研究对象过于简化和研究的系统性偏差。
(3)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完全排除价值判断也有不尽合理之处,因为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
作为“经济人”的会计研究者,在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之中,不可能完全避免个人偏好所带来的先入为主的干扰。
实证研究的过程为:1.确认研究问题→ 2 文献综述口→3.提出假说→4研究设计→5选取样本与收集数据→6.统计分析→7.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8.评价研究过程2.2会计研究具体方法2.2.1档案式研究方法档案式研究,是对档案文本中包含的数据展开分析,并以分析的结果作为其研究结论支撑的一种研究方法。
档案式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和实证主义特点。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实验观察的诗句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
档案式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研究设计→样本与数据→统计分析→解释与结论。
2.2.2实验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研究涵盖财务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不仅包含传统的关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的内容,而且打上了其他相关学科和理论的烙印,如有效资本市场、新的组织设计和组织契约、行为学、心理学、计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和金融理论等,都对会计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事实上成为了会计理论研究的组成部分,会计理论和以上相关学科理论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
按照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经验和实践,在对这些理论和学科领域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当着重关注研究对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概括出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外理论界已经形成共识与会计理论紧密相关的这些理论和学科内容适合于采用实验研究法。
实验方法在会计中的应用是与行为会计研究联系在一起的。
具体的研究过程:(1)在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作观察思考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2)根据理论,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测,提出假设命题;(3)设计研究程序和方法;(4)搜集有关数据资料;(5)运用这些数据资料对前面提出的假设命题进行检验;(6)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研究结论对现实或理论的意义以及可以进一步研究或改进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