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煤、石油、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属于()。
A.潜在资源B.可更新资源C.不可更新资源D.无限资源2.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
A.资源和潜在资源B.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C.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D.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3.在生态系统中,包括了所有的动物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4.我国宪法采用了哪种分类方法对环境进行了分类?()A.按照环境的形成B.按照环境的功能C.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D.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 5.在生态环境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6.在环境科学中,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生物富集B.生物系统的物质环境C.生物量金字塔D.生物放大7.在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所提供的能量,上一位营养级生物通常只能利用其()。
A.1/20B.1/10C.1/5D.1/28.在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被称为()。
A.食物网B.位C.营养级D.系统9.可以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包括()A.大气B.太阳C.马戏团里的驯兽D.人工培育的良种二、多项选择题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两大类。
A.自然环境B.人工环境C.生活环境D.生态环境E.区域环境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态系统的洁净功能C.生态系统的过滤功能D.生态系统的食物流动E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A.次生环境问题B.原生环境问题C.公害D.自然环境的破坏E.环境污染4.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E.转化者5.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
A.室内环境B.村镇环境C.城市环境D.区域环境E.全球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第二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关系。
2.简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3.简述环境科学的任务。
四、论述题。
1.试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我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上采()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沦”C.“目的三无论”D.“目的多元论”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主体B.客体C.内容D.状态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
A.人与动物的关系B.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人的关系4.理论上环境法的基础直接目标是()。
A.协调人与环境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B.促进经济发展C.保护人群健康D.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根本任务是()。
A.保护人民健康B.保护环境与资源C.发展生产力D.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A.人与物的关系B.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点包括()。
A.综合性B.广泛性C.技术性D.社会性E.共同性2.规定环境法的唯一目的是保护人群健康的国家是()。
A.中国B.日本C.匈牙利D.美国E.加拿大3.参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企业B.国家机关C.各种事业单位D.其他社会组织E.公民4.下列各项能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空气B.风力C.光照D.月亮E.动物园里的狮子5.环境与资源保护关系的客体有()。
A.物B.行为C.精神财富D.有体物E.其他权益三、简答题1.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2.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四个特征。
3.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的几种观点。
4.简述《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三项任务。
5.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各要素及其特点。
6.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四、论述题。
1.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任务。
第三章环境与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产生了第一代环境污染的是()的发展。
A.农牧经济B.工业经济C.电器化经济D.信息化经济2.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在环境法的()。
A.孕育阶段B.产生阶段C发展阶段D.完备阶段3.早在公元前3世纪,杰出的先秦思想家()指出,如果按照法则处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就可以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
A.孔子B.老子C.庄子D.苟况4.西周时期颁布()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今者,死无赦。
”A.《法制》B.《盐铁论注》C.《伐崇令》D.《田律》5.第一次提出“有关部门对于排出的工业医疗和生活污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的是()。
A.1953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B.1957年《水土保持暂行纲要》C.1956年《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D.1959年《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6.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是在()。
A.1971年B.1972年C.1973年D.1978年7.()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8.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规定的是()。
A.1954年宪法C.1982年宪法B.1978年宪法D.1999年宪法9.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
A.1978年《宪法》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2年《宪法》D.1989年《环境保护法》10.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A.开发者个人所有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C.谁开发谁所有D.全民所有11.新中国成立后,对防治工业污染作出规定的第一个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B.《工厂安全卫生规程》C.《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D.《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12.国务院第一次向全国发出注意环境污染的警告是由下列哪一事件引发的?()A.海河流域污染B.淮河流域污染C.官厅水库与北京西郊污染D.滇池污染13.现代外国环境法产生阶段的立法特征主要是()。
A.针对环境污染实行控制立法B.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C.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立法D.针对国际环境问题立法二、多项选择题1.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方面,我国颁布的法律包括()。
A.水土保护法B.森林法C.野生动物保护法D.土地管理法E.矿产资源法2.现代环境法产生于工业发达国家,大体经历了()。
A.产生阶段B.发展阶段C.停滞阶段D.初步完善阶段E.完善阶段3.环境法在产生阶段的公害事件有()。
A.1873年伦敦毒雾事件B.1948年美国光化学烟雾事件C.20世纪50年代日本熊本水俣病事件D.1873年日本爱知县因二氧化硫造成附近农业的严重损害事件E.1930年比利时污染事件4.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律部门定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经济法的一个分支B.正在向独立部门法发展C.已形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D.有其所调整的明确的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E.成为独立法律部门,有其历史必然性5.西方国家早期的环境立法的特点是()。
A.主要针对大气和水的污染B.防治范围比较狭窄C.防治范围相当广泛D.立法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规定或采用治理技术E.较少涉及国家对环境的管理三、简答题1.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依据标志和必然性。
2.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时期立法的发展过程。
3.简述外国环境法的发展阶段的立法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外国环境法的完备阶段的环境立法的特点。
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的是()。
A.土地利用规划法B.环境污染防治法C.中外合资企业法D.自然保护法2.各种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法依据是()。
A.宪法B.民法C.行政法D.经济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于()。
A.1979年B.1989年C.1984年D.1993年4.“三废”不包括()。
A.废气B.废液C.废渣D.废品5.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
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6.城市规划法属于()。
A.土地利用规划法B.污染防治法C.自然保护法D.环境行政管理法7.城市的土地属于();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的以外,属于()。
A.国家所有国家所有B.国家所有个人所有C.集体所有个人所有D.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二、多项选择题1.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和单行法的关系是()。
A.它们同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B.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单行法是基本法的具体化D.基本法是单行法的立法依据E.基本法主要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定,单行法则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作出具体的规定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D.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判例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3.土地利用规划法包括()。
A.国土整治法B.农业区域规划法C.城市规划法D.开发区规划法E.村镇规划法4.我国环境标准以()为主体。
A.检测方法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标准样品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E.基础标准5.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大体分为如下几类()。
A.土地利用规划法B.污染防治法C.自然资源利用法D.自然保护法E.环境行政管理法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D.环境标准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规范三、简答题1.简述经济法中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主要规定。
2.简述环境与资源法体系的构成。
3.简述环境与资源法体系研究的意义。
四、论述题。
1.试论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该法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一、单项选择题1.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的行政法规由()制定。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北京市政府D.国家环保总局2.下列是由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法律文件是()。
A.《环境保护法》B.《自然保护区条例》C.《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D.《环境标准管理办法》3.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