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2)第一节编制依据 (2)第二节编制原则 (3)第三节编制范围 (3)第二章 E匝道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4)一、工程概况 (4)二、组织机构建立情况 (4)三、人工、机械、材料的准备情况 (5)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 (8)五、进度计划和安排 (32)六、质量、安全、环保体系及措施 (32)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1、XX省XX至XX高速公路项目土建工程第1合同段《招标文件》,及其参考资料与补遗书;2、XX省XX至XX高速公路项目土建工程第1合同段《施工合同》;3、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和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XX至XX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4、引用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10—20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04》《公路工程实验规范 2001版》《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规程 JTJ76—95》5、现行国家、交通部、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6、施工项目相关的预算定额、劳动定额及机械台班定额等;7、国家、当地政府颁布的有关社会治安、劳动安全及保护、环境保护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相关标准;8、现场施工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9、我公司管理、装备、技术水平和可调用的设备能力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二节编制原则总的原则是施工组织设计要符合现场实际施工需要,确保工程安全、优质、按时完成。
1、根据合同文件对本工程质量与工期的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实施流水作业,达到均衡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本合同段工程任务。
2、采用标准化施工,即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施工操作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3、配备性能良好的施工机具,达到机械化施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4、科学管理,降低工程造价。
第三节编制范围XX至XX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黎家冲互通E匝道的路基工程等。
第二章 E匝道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XX高速第一合同段黎家冲互通路基工程,位于XX市黄泥坳办事处石段村。
区间里程EK0+113.575—EK0+313.277。
E匝道最小半径为100m,匝道最大纵坡2.956 %.互通E匝道总长199.702m。
填土方1794m3,填石方4694 m3,挖土方6602 m3,挖石方26406 m3。
2、路基两边均设7.5#浆砌片石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共606.92m3,挖土方1552 m3,挖石方1.1 m3, C30预制块36.66 m3,C15现浇25.66 m3,C20急流槽15.43 m3,碎石139 m3,固定钉79Kg,5cmPVC管37.5m ,R235钢筋821Kg,HRB335钢筋3995.4Kg,透水土工布624 m2,防水土工布366 m2,PVC-U管150.7 m,DN160PVC管178.3 m, DN200PVC管188.3 m。
二、组织机构建立情况三、人工、机械、材料的准备情况1、人员安排按工程实际需要调配现场管理、技术人员4人,技术工人10人。
2、机械设备已进场设备见附后《机械设备进场一览表》,并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及时补充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进场情况一览表3、试验设备见附后《机械设备进场一览表》主要试验、测量仪器清单4、工程所需水泥砂、片石、水泥等材料由施工便道运抵。
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一)路基施工准备1、路基开工前,技术人员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报请变更设计,做好路基土石方调配规划。
2、路基施工前,施工人员对路基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将用于路基填筑的材料进行所需的各种土工试验。
包括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颗粒分析、CBR值、重型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试验,石料检测试验。
2、全线已完成导线点、水准点测量数据的复测,并在线路附近增设了导线点与水准基点。
测量组按20m距离一个断面放出该段路基中桩、施工填筑边线(按设计填筑边桩加宽50cm),并完成了该段原地面横断面复测。
3、路基施工队进场后,立即组织人员设备拉通施工便道并与相邻各村级道路便道连接好,以保证材料、设备等进场,解决好通讯、电力和水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
二)场地清理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道路、河沟、通讯、电力设施、上下水道、坟墓及其他建筑物,应协助有关部门事先拆迁或改造。
2、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应移置在线路外,并进行妥善处理。
3、在填方地段的原始地面进行表面清理,清理的深度根据种植土的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集中堆放,外运至弃土场。
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表面后,整平压实到规定要求,才可进行填方作业。
4、路基施工前应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特别是多雨地区和雨季施工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排水沟的出口应通至桥涵进出口处,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截水沟挖出的废土应堆置在沟与路堑边坡顶一侧,并予以夯实。
对经过水田、水塘或潮湿路段,施工前先挖排水沟,沿路线的纵横方向呈方格网形布置,最外侧是纵向排水沟,其截面尺寸及横向排水沟间距须满足排水要求,沟内积水排出路基红线之外。
路基在施工前及在施工过程中,始终注意不能影响施工范围外的正常生活、生产,污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池塘,并派专人定期检查。
5、耕植土的清除及河塘的清淤必须认真彻底,对沿线基底的植物、腐质土要彻底清除。
6、经触探确定所需清淤地段,应先清除地面以下30cm内的表土,根据确定的清淤深度和处理方案,用推土机配合挖机转运废土,开挖至清淤深度后,进行回填。
回填按正常路基填筑方法进行施工。
清淤后,立即进行回填至高出原地面一定标高,以免形成积水。
7、对特殊路基及不良路基地段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处理,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三)清淤回填:1、清淤施工前,根据测量定位,沿道路两侧红线派人各修筑一道5.0m宽*0.5m高的土坎作为施工区域分界标志,这样既可减少与当地村民的矛盾纠纷,同时也起到在路基施工时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1、水田、水塘清淤:水田清淤前,除挖好两侧纵向1.2m宽*1.5m深的临时排水沟外,并按15m×15m采用人工挖成井字沟与两侧排水沟连接,沟的深度比淤泥厚度低10~20cm,这样既降低地下水位,使淤泥中的含水量尽量减少,又方便了施工,保证了当地农业用水的灌溉要求。
水塘清淤前,塘中积水尽量采用向低洼处挖沟自然排放形式,剩余无法排出的积水,采用泥浆泵抽排干净。
清淤开始施工前,先采用动力触探仪进行清淤深度检测,若清淤深度超过1.5m的地段,分两次触探,第一次触探至承载力大于100Kpa的地基层(能承受机械重量而不下陷),将第一层清淤后再进行第二次触探,确定继续清淤深度。
清淤后,经检测地基承载力大于180Kpa,且表面无松散浮泥,方可认为清淤干净。
然后可根据地下水位具体情况,适当晾晒后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并使其压实度大于93%,再报监理和业主进行断面测量,以确定清淤工程量。
3、由于本工程范围内的清淤地段,其淤泥层普遍覆盖厚度大,且表面多为流塑状,中、下层多为含水量极大的胶状软基,施工难度大,无法采用常规的清淤施工方法。
因此本工程准备按下述方法进行清淤施工:整体上全路幅分三个区域施工,先清道路中间部分,再清两侧部分。
即先用两台挖掘机采用三次传递清淤的办法,将道路中间部分的淤泥堆放在道路两侧红线内,然后将此部分已彻底清淤的区域填土碾压至地下水位以上1m左右的位置;然后再用三次传递清淤的办法,对道路两侧区域的部分进行清淤,并将淤泥用挖掘机装车,运至弃土区;因淤泥上无法行驶载重车辆,必须在弃土区配备好推土机和挖掘机,推土机用于平整,挖掘机则将堆放在运输道路上的淤泥转开,以保证淤泥的继续堆放,同时,尽量做到弃土和淤泥分层交递堆放。
4、清淤过程中必须设置集水坑,随时将地下水抽干。
清淤完成后,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认定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5、若出现软基,按设计或监理要求进行处理,如开挖换填、抛石、粉体搅拌桩等。
清淤验收后迅速进行回填施工,回填用土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填料(碎石土),同时路基两侧做好地下水渗透排水沟及盲沟,防止地下水反渗入路基而造成碾压时的翻浆现象产生。
软基地段填筑时,分层及接茬宜做成错台形状,台宽不宜小于2M。
2、回填1、在清淤完成后,进行基底承载力检验,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即进行回填合格碎石土。
(1)、填筑碎石土时按横向宽度分成水平层,逐层向上填筑;若原地面不平,从最低处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施工时在填筑区域四周设置标尺杆,大面积区域填筑时还应划分方格或挂线,严格控制每层的最大摊铺厚度不超过30cm,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用推土机将填料推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
每层填筑完毕需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回填,直至回填至原地面。
(2)开始碾压时,压路机采用慢速。
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经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处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轮宽的1/3,前后相邻区段(两碾压区段之前的平整碾压区段与其后的检验区段)宜纵向重叠2m以上。
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时,第一遍先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
碾压达到规定的遍数后及时进行压实度试验。
若达不到要求,则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碾压,直至设计要求为止。
(3)填方相邻作业若非同时同一水平面填筑,产生高低接头,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好台阶,后填地段应逐层将松土挖平并碾压密实。
如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4)淤泥在弃土场的堆弃应合理布置,完工后弃土堆须平整及绿化,并在周围适当防护,以防水土流失。
2、路基填、挖交界地段路堤填方(1)横向半填半挖地段填方,原地面表面翻松或挖成台阶,再进行分层填筑,以免因填筑不当而出现路基纵向裂缝。
(2)填筑时,必须从低处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特别要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碾压要做到密实无拼痕。
半填半挖路段的开挖,必须待下半填断面原地面处理好,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开挖上挖方断面。
对挖方中非适用材料必须废弃,严禁填在半填断面内。
(3)纵向填、挖交界处常伴随着半填半挖横断面,在施工时应按图纸要求妥善安排,做到纵、横交界填筑均衡,碾压密实无拼痕。
(4)半填半挖路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时,则土工合成材料的设置部位、层数和材料规格、质量要求应符合图纸要求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