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模拟降雨器在降雨冲刷试验中的应用
1.泥石流源地松散体起动条件
根据泥石流组成物质,选择4种物质的裸露斜坡进行人工降雨实验,坡度基于不同物质的休止角而定;受降雨装置的限制,实验径流小区设计规模为5m@1.5m,周围用铁皮环包,避免降雨流失。
经过对神木县、东胜市1958~1996年气象水文统计资料分析,选择高频率、短历时、大强度降雨为实验雨强,分别为2mm/min、1.2mm/min,降雨总量均为50mm。
径流小区的出口处设计三层径流桶,前二桶有九孔,其中一孔注入下层径流桶。
不同物质起动条件不同,同一物质,降雨强度大小不同,其侵蚀量与产流时刻差异很大;同一组成物质,由于人为干扰所造成的侵蚀量相差很大。
2.绝缘子雨水冲刷试验研究
雨水对绝缘子表面积污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以及降雨时间作用下雨水对绝缘子表面污秽的冲刷影响,以此对绝缘子表面积污作出修正。
天然降雨的主要特征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分布的均匀性;雨滴终点速度;雨滴动能等。
因此可用上述降雨特征值作为人工模拟降雨的比较和评价标准。
4径流冲刷试验
水土流失预测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护措施布设的关键依据,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及其适用性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以实际例子探讨了人工降雨与径流冲刷试验在开发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方法;人工降雨;径流冲刷试验
将人工模拟降雨与径流冲刷试验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水土流失预测,解决了资料和试验数据问题,且大大提高了水土流失预测的可靠性,为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开辟了新的思路,对提出防护重点和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较准确地预测路基边坡新增水土流失量,在资料查阅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按两种雨强即平均雨强和百年一遇雨强设计了两组试验。
在每组试验过程中,每隔3min用测尺法测量每条细沟的长、宽、深,对因降雨和径流冲刷引起的侵蚀沟发展过程进行观测;一次降雨结束后,对整个坡面侵蚀沟形态(包括长、宽、深)和数量进行分段测量,以统计侵蚀量。
ZK-3人工模拟降雨器总体技术指标:
1)、有效降雨面积:2*6m(可以根据不同条件定制)
2)、降雨高度:4m(可以根据不同条件定制)
3)、雨强连续变化范围:20-200mm/h
4)、降雨均匀度系数:大于0.86
5)、雨滴大小调控范围:1.7~2.8mm
6)、降雨调节精度:7mm/h
5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作用及其对雨水化学的影响
降水过程对杭州市颗粒物具有显著的冲刷作用,对其中的粗粒径颗粒物和碱性化学组分冲刷效果尤为明显.TSP和PM10的浓度在降雨前中后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降雨前高于降雨中,降雨初期出现显著下降,连续性降水天气时出现连续下降,在降雨停止后又出现上升.颗粒物的酸缓冲能力A值和碱性化学组成整体上呈相似的变化规律,均随降水过程的发展而降低.
其他实验研究
做成膜剂降雨冲刷试验降雨条件下输电线路塔基边坡稳定性分析草泥喷护对黄土路堑边坡防冲刷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