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任务书 (2)摘要 (4)说明书正文 (5)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5)1.原始数据 (5)2.设计题目 (5)二、结构计算 (5)三、传热计算 (7)四、阻力计算 (8)五、强度计算 (9)1.冷却水水管 (9)2.制冷剂进出口管径 (9)3.管板 (10)4支座 (10)5.密封垫片 (10)6.螺钉 (10)6.1螺钉载荷 (10)6.2螺钉面积 (10)6.3螺钉的设计载荷 (10)7.端盖 (11)六、实习心得 (11)七、参考文献 (12)八、附图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 35KW 壳管冷凝器 学生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 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xx 班姓 名 xx 学 号xxxx一、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一台如题目名称所示的换热器。
给定原始参数:1. 换热器的换热量Q= 35 kw;2. 给定制冷剂 R22 ;3. 制冷剂温度 t k =40℃4.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0132t C ="0136t C =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学生独立完成设计。
2)换热器设计要结构合理,设计计算正确。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换热面积计算, 换热器的结构布置, 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
3)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分明,符号国家标准,尺寸标注规范,使用计算机绘图。
4)说明书要求: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层次分明,用计算机打印。
格式要求:(1)课程设计封面;(2)任务书;(3)摘要;(4)目录;(5)正文,包括设计的主要参数、热力计算、传热计算、换热器结构尺寸计算布置及阻力计算等设计过程;对所设计的换热器总体结构的讨论分析;正文数据和公式要有文献来源编号、心得体会等;(6)参考文献。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按照设计计算结果,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1份;2)绘制换热器的装配图1张,拆画关键部件零件图1~2张。
[1] 史美中,王中铮.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 吴业正.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 吴业正. 制冷原理及设备(第2版)[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4] 余建祖.换热器原理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5]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沈维道等工程热力学(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其它设计资料:包括各种换热器设计标准、制冷工程设计手册、制冷设备手册、制冷机工艺、空气调节等相关文献资料。
发出任务书日期:年 6 月27 日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年 7 月 9日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主管院长签章: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35kW 管壳式冷凝器,其给定的条件是: 换热器的换热量Q=35KW; 制冷剂R22; 制冷剂温度040k t C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进口'0132t C = ; 出口"0136t C =。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方面,即热力计算,结构计算,阻力计算,强度校核等。
通过冷凝器型式选择、规划结构尺寸冷却水流量vs q 的计算、初步规划尺寸、 管程与有效长度的选择、管内冷却水与换热管内壁面的热流密度的计算、换热管平均管排数的计算、平均传热温差m t 的计算、部件的强度校核等一系列过程,得到的主要参数如下:换热面积2of 4.9m A =、有效总管长L=35.97m 、换热管总数NZ=9根×4程=36根、长径比i l/D =4.12、热流密度2o5090W/m q =、水泵功率e338 w p =等,并由此设计出一个平盖端头的管壳式冷凝器。
在选用零部件上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包括GB150-1998、GB/T 5782、GB8163-87等,这些标准主要应用在强度计算方面,包括筒体、端盖、管板、支座、支撑板、 冷却水接口连接管、制冷剂连接管口径大小、垫片的选择及螺钉的载荷计算等。
该型管壳式冷凝器主要应用在小型的制冷场合。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1、设计题目:35kW 管壳式冷凝器 2、原始数据:冷凝器的换热量:Q=35KW ; 给定制冷剂:R22 制冷剂温度:040k t C =冷却水进出口温度: 进口'0132t C = ; 出口"0136t C =二、结构计算管型选择。
按《小型制冷装置》表3-4选取3号滚轧低翅片紫铜管为传热管,有关参数为:i t tb f 10.4 mm ,15.1 mm ,0.4 mm ,12.4 mm ,1.2 mm d d d s δ=====。
单位管长的各换热面积计算如下:每米管长翅顶面积:2dt t fm/0.01510.0004/0.00120.0158m ad S ππδ==⨯⨯=每米管长翅侧面积:()()()22222ft b f m /20.001510.0124/20.00120.0972m ad d s ππ=-=⨯-⨯=每米管长翅间管面面积:()()()2b b f t f m /0.01240.00120.0004/0.00120.026ma d s s ππδ=-=⨯⨯-=每米管长管内侧面积:2i i m 0.0104=0.0327ma d ππ==⨯每米管长管外总面积:2ofd f b m0.01580.09720.0260.139maa a a =++=++=估算传热管总长。
假定按管外面积计算的热流密度2o5000W m q =,则应布置的传热面积及有效总管长分别为:2kofo250005m 5000Q Aq=== ; of of 5L 35.97m 0.139A a === 确定每程管数Z 、有效单管长l 及流程数N 。
取冷却水进口温度w132C t =︒,出口温度w236C t=︒,由水物性表可知,在平均温度34℃时水的密度3994.3kg /m ρ=,比定压热容p 4174J (kg k)c =⋅,则所需水量:()()3kvp w2w125000m 0.00151s994.341743632Q q C t t ρ===⨯⨯--取冷却水流速w=2.0 m/s ,则每流程管数: v22i 40.00151Z 8.89 0.0104 2.0d w4qππ⨯===⨯⨯根,取Z=9根 实际水流速度: v22i 40.00151w 1.98m /s 0.01049d Z4qππ⨯=⨯⨯=对流程数N 、总根数NZ 、有效单管长l 、壳体内径i D 及长径比i l/D 进行组合计算,组合计算如下表所示:表一、组合计算结果流程数N总根数NZ有效单管长l/m壳体内径i m D长径比il/D2 18 2.0 0.124 16.13 4361.00.2434.12分析组合计算结果,为便于加工制造,宜选用4流程方案。
传热管的布置排列及主体结构。
右图为传热管布置排列示意图,每程管数Z=9根,传热管按三角形排列,按《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表2.3的要求,管板上相邻管孔中心距为22 mm ,分程隔板槽两侧相邻管的中心距为35 mm 。
考虑到冷凝器可能需要一定的储液功能,故在排管上左右对称而上下不对称,下半部分只布置两排换热管。
按《热交换器原 图一、布管示意图理与设计》第47页的要求,最靠 近壳体的换热管与壳体内壁的距离取8 mm ,则所需最小壳体内径为243 mm ,根据无缝钢管规格(GB8163-87),选用外径为273 mm ,壁厚为8 mm ,内径为257 mm 的无缝钢管作为壳体材料。
三、热力计算传热计算及所需传热面积确定。
水侧表面传热系数计算:从水物性表及《小型制冷装置》表3-12可知,水在平均温度m34C t=︒时,运动粘度26m 0.746610s υ-=⨯,物性集合参数B=2178.2。
因为雷诺数4i6w 1.980.0104Re 27581>100.746610d υ-⨯===⨯,水在管内的流动状态为湍流,按《小型制冷装置》第78页(3-5)式计算水侧表面传热系数:0.80.820.20.2wi i w 1.98W B =2178.29376.12(m K)d 0.0104α=⨯=⋅制冷剂侧冷凝表面传热系数计算:根据管排布置,管排修正系数按《小型制冷装置》第77页(3-4)式计算:0.8330.8330.833n 41102430.8836ε⨯+⨯+⨯== 根据所选管型低翅片管传热增强系数按《小型制冷装置》第77页(3-2)式计算。
其中环翅当量高度为: 2222't b t(d d )(15.112.4h 3.86 mm 4415.1d ππ--===⨯)增强系数:1/41/4bdf b 'ofof d 0.0260.01580.097212.41.11.11.384h 0.1390.139 3.86a a a aa ϕ+⎛⎫+⎛⎫=+=+⨯⨯= ⎪⎪⎝⎭⎝⎭查《小型制冷装置》表3-11,R22在k 40C t =︒时,B=1447.1,按《小型制冷装置》第76页(3-1)式计算制冷剂侧冷凝表面传热系数:-0.250.250.250.252bkon k wo k wo W 0.725Bd ()0.7251447.10.01241.3840.88()3829.13(m K)t t t t ϕθαε---=-=⨯⨯⨯⨯⨯-=⋅ 对数平均温差计算:w2w1m kw1kw236325.77 C4032lnln 4036t t t t t tθ--===︒----取水侧污垢系数2i0.00009 (m k)r=⋅,将有关各值代入《小型制冷装置》第78页(3-6)及(3-7)式计算热流密度oq (单位为2W m ):0.75oo3655.08qθ=oo o5.77-1182.5(5.77-)10.1390.0010.139(0.00009)9376.120.03273930.0358qθθ==⨯+⨯+⨯选取不同的oθ(单位为℃)进行试凑计算,结果见下表:表二、试凑计算结果oθ/℃第一式2ow m q -⋅()第二式2ow m q -⋅()1.45 5060 5106 1.46 5086 5095 1.475112 5083当oθ=1.46℃时,两式o q 误差已很小,取2o5090W/m q =计算实际所需传热面积:2kofo250004.9 m 5090QAq===四、阻力计算冷却水侧阻力计算。
按《小型制冷装置》第79页(3-8)式计算冷却水侧流动阻力,其中阻力系数为:0.250.250.31640.31640.0246Re 27581ξ=== 冷却水侧阻力:2ti 2P 0.5w N 1.5(N 1)1.00.070.5994.31.980.024641.5(41)0.010434349 Pa=0.034349Mpal d ρξ⎡⎤∆=++⎢⎥⎢⎥⎣⎦+⎡⎤=⨯⨯⨯⨯+⨯+⎢⎥⎣⎦=式中,t l 表示左、右两管板外侧端面间的距离,按照《制冷机工艺》第111页表6-5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