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几点探讨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个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能否持续快速地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党的千秋伟业能否后继有人。
在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更需培养和选拔一批能够担负起历史重任的领导人才。
我们必须从党的事业出发,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当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困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一是选拔年轻干部的视野不宽,渠道不畅。
闭关自守,画地为牢是影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主要障碍。
过去在选拔干部上,习惯于在熟悉的人中选人,在领导身边选人,在本单位、本系统选人,选人的范围窄小,甚至有时觉得无人可选。
二是用人观念陈旧,缺乏胆识和气魄。
具体表现为:“不放心、不放手、不放宽”这三种心态。
不放心,就是担心年轻干部缺少经验,怕一旦用人失误,会造成影响和损失;不放手,就是不敢给年轻干部压重担,客观上束缚了年轻干部
的手脚,压制了年轻干部创造性的发挥;不放宽,就是对年轻干部求全责备,同样的缺点,对老同志往往就能原谅,而对年轻干部就要求的非常严,严格要求并没有错,但是给年轻干部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也使他们不敢放开手脚大胆闯、大胆试。
三是备而不用,备用脱节。
客观上,由于受领导干部职数的限制,不能超编配备,该下的下不去,该上的也就上不来,关键是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在主观上,还是没有把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真正重视起来,后备是一回事,使用又是一回事,缺乏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四是培养选拔的制度不健全。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度,缺乏长远的、具体的操作规范,没有形成后备干部队伍的正规化管理机制。
二、完善“选、育、管、用”工作制度,努力实现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正规化
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是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四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也是干部成长规律的具体过程。
要想使年轻干部的选拔工作能够真正纳入到各级党组织的议事日程,必须在管理的正规化上下功夫。
一是制定和实施后备干部选拔制度。
对后备干部的选拔标准、选拔范围、选拔程序和审批程序都要进行规范,制定
具体的操作依据。
二是完善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制度。
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规划,坚持培训的经常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要坚持经常性、多样性和针对性,拓展后备干部的视野,提高他们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是健全后备干部管理制度。
在具体管理中应实行《后备干部谈话制度》、《后备干部学习、工作经验交流制度》、《后备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后备干部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本人学习、思想、工作情况制度》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
要用健全的制度来规范后备干部队伍的管理,通过正规化管理不断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建立后备干部成长跟踪记实制度。
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安排专人对后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政绩、群众评议等情况进行跟踪记实,便于组织了解情况,对优秀者随时提拔使用。
五是建立上级组织定期检查后备干部工作制度。
上级组织要将各级组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使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制,定期检查有关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在具体操作上,要突出“四个重点”,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第一,要以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为重点,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就必须摆正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跳出小圈子,面向大市场,广开知人渠道,拓宽选贤门路,充分发扬民主,紧紧依靠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面向成绩显著的地区和单位,在更大的范围内识人选人。
这样选拔的渠道才会越走越宽,选拔出的人才素质才会越来越高,使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二,要以解决备用脱节问题为重点,正确处理好培养与使用的关系。
首先在“备”上要处理好三个字。
一是“早”字,要从早上抓起,增强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坚持早选拔、早培养、早使用。
因为人才成长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了几年,就等于错过了一代人。
二是“全”字。
要有目的地选拔后备干部,要因用而备,因需而备,因岗而备,要常备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三是“精”字。
后备干部必须是优中选优,实行“动态管理”,在使用上,既要讲台阶,又不唯台阶。
第三,要以转变识人、用人观念为重点,处理好看本质与看现象,看主流与看支流的关系。
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年轻干部。
在提拔使用年轻干部时,不与老同志比资历、比经验、
比贡献,而要看本质、看潜力、看发展。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出发,全面理解干部的德才标准,克服求全责备的思想,既要“见其长而不避其短”,又要“见其短而不掩其长”,分清主流和支流,因人而异,用其所长。
第四,要以改善班子结构、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为重点,处理好调动青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与充分发挥老同志工作积极性的关系。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才续接问题,因此,在大力提拔使用年轻干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调动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不论是从班子建设的结构性要求出发,还是从事业的长远发展处着眼,都应该保护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要做到讲年龄而不唯年龄,对符合德才条件的,该提拔仍然要提拔,只有这样才能使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走向健康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