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人教版)
(二)转折:天京事变; 转折:天京事变;
1)概况: 概况:
①逼 洪 ④杀 ⑥走 杨 韦 石 ②杀 ③责 ⑤疑
2)原因: 原因:
A、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 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B、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个体的小生产 根本原因: 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3 材料3
材料三: 两广地区水、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 旱 、虫 年 年 两广地区水 直接原因 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例题: 例题: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的是一 个最基本的道理, 个最基本的道理,即( ) A. 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 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 能同安乐 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不可避免 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 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 级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2 材料2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 力搜刮,加捐加税。 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根本原因余起,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 余起, 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 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 及十几个省。 及十几个省。
天朝田亩制度
处于强盛时期 背景 建立“四有二无” 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社 会
资政新篇
处于衰落时期 振兴太平天国 ①政治;②经济;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③文化;④外交;
内容
①土地分配; 土地分配; 产品分配; ②产品分配;
①革命性;②落后性; 革命性;②进步性; ① 革命性; 落后性; 革命性; 进步性; 评价 空想性; 空想性; ③空想性; ③空想性;
《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关系是
A 完全一致 B相辅相成 相辅相成 C相互矛盾 相互矛盾 D继承发展 继承发展
《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的根本原因是 资政新篇》 ( ) A、农民阶级政权局限性 A、农民阶级政权局限性 B、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B、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C、处于战争环境 C、处于战争环境 D、中外反动势力太强大 D、中外反动势力太强大
革命性: 革命性:
——革命纲领,反封建; ——革命纲领,反封建; 革命纲领
落后性: 落后性: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 建主义范畴。 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 空想性: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失败教训: 失败教训: 在两半社会, 在两半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的重要文献: 太平天国的重要文献:
结果
无法实行
【探索活动2】《天朝田亩制度》和 天朝田亩制度》 探索活动2】《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为何都无法实行? 《资政新篇》为何都无法实行?
①客观上:没有一定 客观上: 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 田方案。 田方案。 主观上: ②主观上:平均分配 土地与生产、 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 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 根本无法实施。 想,根本无法实施。 根本上: ③根本上:违背了社 会发展规律。 会发展规律。 ①客观上:当时 客观上: 处于战争环境; 处于战争环境; 主观上: ②主观上:它不 是农民革命实践的 产物, 产物,没有反映农 民当时最迫切的愿 望和要求。 望和要求。 根本上: ③根本上:由于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 础和实施条件; 础和实施条件;
(二)转折:天京事变; 转折:天京事变;
③影响: 影响:
A、直接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 直接影响: 和凝聚力,出现了“国中无人” 朝中无将” 和凝聚力,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 的危险局面。 的危险局面。 B、间接影响: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从 间接影响: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 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C、深远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深远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二、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准备: 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准备: 讨 论 探 究 洪秀全用什么思想什么方式引导
农民起义,其思想有何特点? 农民起义,其思想有何特点? 上帝原来是老亲, 水源木本急寻真; 上帝原来是老亲, 水源木本急寻真; 原来是老亲 量宽异国皆同国, 心好天人亦世人。 量宽异国皆同国, 心好天人亦世人。 兽畜相残还不义 乡邻互杀断非仁 兽畜相残还不义, 乡邻互杀断非仁; 天生天养和为贵 和为贵, 各自相安享太平。 天生天养和为贵, 各自相安享太平。 ——洪秀全 ——洪秀全 《原道醒世训》 原道醒世训》 1)组织准备:创立拜上帝会 组织准备: 2)理论准备: 创拜上帝教 理论准备: 理论著作: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理论著作: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 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 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理论特点: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理论特点: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绝对平均
1859年 1859年
内容: 内容:
政治: 政治 以法治国, 以法治国,…… 经济: 发展工商业, 经济 发展工商业,…… 文教: 设立新式学堂, 文教 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 外交: 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 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 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天朝田亩制度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东征、天京突围(西征) 北伐、东征、天京突围(西征)
天京变乱
干王: 燕王: 干王:洪仁玕 燕王:秦日纲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英王: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853.3 北伐 西征 东征 1853.3 1856 全 盛 时 期 1856.9
重建领导核心
天王 洪秀全
讨 论 探 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 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 材料二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 平天国组成的武装。 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 年 咸丰十年) 国人华尔统领。 国人华尔统领。 ①主观: 战略上的失误; 主观: 战略上的失误; 失败原因: 失败原因:
1851.12 最 终 1851.1 失 败 1864.7
东乡称王
天王 洪秀全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二
平 天京事变 天 国 天 王 的 宝 座
天王府模型
阅读图片, 阅读图片,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太平 天国领导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天国领导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 论 探 究 二、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过程?
时间 前 开始 期 发展 建立对峙政权 革命纲领 全盛 后 转折 期 重建领导核心 革命纲领 失败
1851.1 1851.9 1853.3 1853.12 1856 1856.8 1856 1859 1864.1
史实(历史事件) 史实(历史事件)
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1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鸦片战争后 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 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 重人民负担, 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 重人民负担 , 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 : 太平天国运动是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 内容: 内容:
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产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产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实施目标: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实施目标: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 同穿,有钱同使, 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 匀,无人不保暖
社会实践的经济、阶级基础。 社会实践的经济、阶级基础。
天朝田亩制度
处于强盛时期 背景 建立“四有二无” 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社 会
资政新篇
处于衰落时期 振兴太平天国 ①政治;②经济;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③文化;④外交;
内容
①土地分配; 土地分配; 产品分配; ②产品分配;
①革命性;②落后性; 革命性;②进步性; ① 革命性; 落后性; 革命性; 进步性; 评价 空想性; 空想性; ③空想性; ③空想性;
处于强盛时期 背景 建立“四有二无” 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社 会
资政新篇
处于衰落时期 振兴太平天国 ①政治;②经济;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③文化;④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