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编号:监理实施细则工程名称:XXXX道路工程实施阶段: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xxxxxxxx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目录--------------------------------------------1 1 专业工程特点----------------------------------2 1.1 设计概况------------------------------------21.2 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及常见问题分析------------22 监理工作依据----------------------------------43 监理工作流程----------------------------------54 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值--------------------------6 4.1 基本要求------------------------------------64.2 实测项目------------------------------------75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7 5.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7 5.2 施工阶段监理-------------------------------11 5.3 养生及验收阶段监理-------------------------16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1 专业工程特点1.1 设计概况本工程道路基层结构设计为40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 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40cm基层分两层摊铺。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底基层必须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

(1)原材料技术要求: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缓凝水泥,其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

粗集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压碎值≤25%。

水泥、碎石其他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混合料技术要求:基层、底基层级配范围满足下表要求。

压实度:基层≥98%,底基层≥97%。

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基层≥4 MPa,底基层≥2.5 MPa。

1.2 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及常见问题分析1.2.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监理拟从以下几点重点控制:(1)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等原材料料源的考察与选定,进场原材料的抽检与验证。

(2)水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骨架密实型(3)水稳拌和站场地(后场)标准化建设:○1集料堆料仓场地硬化、雨棚搭设、分隔墙高度适宜不串料。

○2拌和站排水系统完善。

○3拌和站产量与施工进度要求相匹配。

○4拌和站配料系统计量装置标定核准合格。

(4)摊铺现场(前场):○1施工部署是否合理。

○2摊铺与碾压机械设备组合是否合理(主路与辅路摊铺时要一次全幅宽成型,尽量减少纵向接缝,每工作班连续摊铺的长度尽可能长,减少横向施工接缝)。

○3人员配备与岗位分工是否合理(施工员、机械操作手、辅助民工要配备足够并分工明确),现场测量与试验工作是否及时跟进。

○4压实度、厚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平整度、宽度、标高等技术指标与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的符合性。

1.2.2质量控制难点在于:(1)混合料应严格按配合比要求计量、拌和,按最佳含水量配制,由于含水量受气温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含水量的损耗不易掌握。

(2)混合料的松铺系数难以确定,因为对基层顶面的平整度和高程要求都较高,松铺厚度的确定将对成型后的基层面平整度及高程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

(3)压实方法不易确定,混合料的压实常受天气、含水量、压实机具的影响比较大,应因地制宜的加以掌握。

1.2.3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为防止混合料含水量过大出现弹软现象,要严格控制集料的含水量,并做好覆盖工作。

(2)为确保整体强度,混合料摊铺后,必须针对局部表面离析、骨料集中等现象,采用人工重新局部翻拌均匀后再进行碾压。

(3)为防止基层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合料含水量、粗骨料含量、养生、开放交通时间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4)在日常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并不重视养生过程,通常会因养生方法不当、或没及时洒水等造成养生效果不佳,从而使基层后期难以达到设计强度。

2 监理工作依据2.1 已批准的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2.2 设计文件;2.3 强制性条文;2.4 相关规范、标准、规程:(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3 监理工作流程4 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1 基本要求4.1.1 原材料质量控制:(1)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终凝时间≥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P.O)、矿渣硅酸盐(P.S)、火山灰硅酸盐水泥(P.P)。

水泥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经复试合格后使用。

(2)土: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土中<0.6mm颗粒的含量应<30%;土的均匀系数应≥5,宜>10,塑性指数宜为10~17。

(3)粒料: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以做粒料原材;各种粒料的级配、最大粒径、压碎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集料中硫酸盐含量应≤0.25%,有机质含量应≤2%。

(4)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宜使用饮用水和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凡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使用。

原材料的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表7.5.1的规定。

4.1.2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规范要求(见4.2实测项目表)。

4.1.3基层、底基层的7d无侧限抗压试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表面平整、坚实、接缝平顺,无明显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推移、裂缝、贴皮、松散、浮料。

4.2 实测项目5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5.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5.1.1 审查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流程、质保体系,以及工期计划、安全及环保措施。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宜在冬期开始前15~30d完成施工;且不宜在雨季施工,不得在雨天施工。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搅拌厂内集中拌制,且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5.1.2 原材料试验与审批:在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在所选定的料场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规定的各项试验,并应将试验结果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才可批准使用,材料质量应符合4.1.1的要求。

5.1.3审查混合料配合比: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用经试验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稳定材料的水泥剂量应以水泥质量占全部干燥被稳定材料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2)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第7章第7.2.2条、7.5.3条的规定。

(3)混合料按设计掺配后,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依据。

(4)混合料7d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最小掺量对粗粒、中粒材料应为3%,对细粒材料应为4%。

(5)由试验来确定满足强度要求的施工用配合比(实际采用的水泥掺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1.0%;采用集中厂拌时可增加0.5%),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6)若设计文件提供了混合料配合比,应要求施工单位对使用材料的质量参数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当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时,再对设计文件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强度验证,并将验证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7)只有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的混合料配合比才可使用。

5.1.4 审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及质量状况: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自行检查为本工程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的品种、数量及运行质量,并将检查调试结果汇成设备清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监理工程师按报验的设备清单,根据施工规范对施工机械的功能要求对其数量与质量逐一进行审查,主要包括:拌和机(厂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粉碎设备、运输设备、摊铺设备、整平机械、洒水车、压实设备(各种吨位的压路机)及其他施工机具,对功能不全或不能满足施工技术功能要求的机械设备,应禁止使用。

5.1.5 检查路基及下承层准备情况:(1)在基层施工前,督促施工单位对路基作全面的外形检查及功能性检测,并修整路基,使路基表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

检查路基的宽度、高程、平整度、压实度及弯沉值等是否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并对下承层准备情况进行验收,符合要求时可以施工基层。

(2)当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分层摊铺时,应确保其下层新施工的稳定层养生7d以上;并应在下层施工质量检测合格后,开始摊铺上层稳定材料。

在铺筑上层前,应在下层顶面先撒薄层水泥或水泥净浆。

(3)当下承层为土基时,必须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3~4遍,过干或表层松散时应适当洒水,对过湿有弹簧现象应挖开晾晒、换土或掺石灰、水泥处理。

(4)当下承层为老路面时,应将老路面的低洼、坑洞、搓板、辙槽及松散处处理好。

5.1.6复核施工放样:施工单位应在合格的下承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用红油漆标出基层的边缘设计高程及松铺厚度标记,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

5.1.7 审查试验段开工报告:在正式开工前宜要求施工单位先做试验段(长度不小于单幅100m),试验路段在铺筑前,施工单位应做好试铺前准备工作,并将准备采用的试铺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通过对现场的检查以及对报告审核,确认满足试铺条件,可同意试铺路段开工。

由试验段施工需验证和决定的主要内容如下:(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例:○1调试拌和设备,使使各料仓供料与拌和机运行速度适配;○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3检查混合料含水量、混合料试件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比的控制;○2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方法和适用机具;○3含水量的控制方法;○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5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及工序的协调和配合;○6压实度的检查方法,初定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等。

(6)质量检查内容、检验方法和检验频率。

试铺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标准中规定正式路面的2-3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