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酸强碱滴定

强酸强碱滴定


滴定前 V=0
HCl H2O
pH=1.00
计量点前 V<V0
计量点 V=V0
HCl余 NaCl H2O NaCl H2O
V=19.98mL (Er=-0.1%)
pH=4.30
pH = 7.00
计量点后 V>V0
NaCl NaOH过量 H2O
V=20.02mL (Er= 0.1%)
pH=9.70
.
NaOH滴定HCl溶液的pH
即:使pHep与pHsp尽可能接近 突跃范围:4.30~9.70 选用指示剂: 酚酞(pH=8.0-10.0) 甲基橙(pH=3.1-4.4) 甲
基红(pH=4.4-6.2)
.
练一练
• 选择酸碱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
A滴定突跃范围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D酸碱溶液的浓度 E指示剂分子的摩尔质量
Kt: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
△pH= pHep - pHsp
强碱(酸)滴定 强酸(碱)时:
c=csp2
Kt
1 Kw
1014
Et
10p H10p csp Kt
H
10% 0
强碱(酸)滴定 弱酸(碱)时:
c=csp
Kt
Ka Kw
.
(K t
Kb Kw
)
例1:用0.1000mol·L-1NaOH滴定0. 1000mol·L-1HCl,用酚酞作指示剂,滴 定误差是多少?
解:化学计量点
pHsp=7.00 csp=0.05000 mol·L-1
查表得,酚酞的pKHIn=9.10,
即pHep=9.10
△pH= pHep - pHsp=9.10-7.00=2.10
Et
10p H10p csp Kt
H
10% 0
Et 01.0025 .100 100102.11 00410% 0=0.02%
2、C↑10倍,⊿pH↑2个单位,可选指示剂多 ➢ 1.0 mol/L NaOH→1.0 mol/L HCL
⊿pH=3.3~10.7 选择甲基橙,甲基红,酚酞 ➢ 0.1mol/Ll NaOH→0.1mol/L HCL ⊿pH=4.3~9.7 选择甲基红,酚酞,甲基橙 ➢ 0.01mol/L NaOH→0.01mol/L HCL ⊿pH=5.3~8.7 选择甲基红,酚酞
20.00 2.00 0.20 0.04 0.02 0.00
突跃 范围
0.02 0.04
0.20
2.00 20.00
.
pH
1.00 2.28 3.30 4.00 4.30 7.00 9.70 10.00 10.70 11.70 12.50
滴定分析的研究步骤:
1.判断能否被准确滴定 2.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绘制滴定曲线找出滴定突跃 4.根据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 5.讨论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
例2:用0.1000mol·L–1NaOH滴定0.1000 mol·L–1HAc时,若滴定至(1)
pH=9.20,(2)pH=8.20,分别计算两种情况时的终点
- 4.74
误差?pKa=10
解: Kt K Kw a 110014.4.7040109.26
突跃范围随滴定剂和被滴定剂浓度 改变而改变,指示剂的选择也应 . 视情况而定。
强酸滴定强碱
.
HCl滴定NaOH(条件同前): 1、滴定曲线: 见下图的虚线,pH从大到小。
2、滴定突跃: 9.70~4.30
3、指示剂:
酚酞、甲基红(误差在0.1%内) 甲基橙:滴定至橙色(pH=4.0)(误差为+0.2%) 校正方法:P127自学
.
滴定分析的研究步骤:
1.判断能否被准确滴定 2.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绘制滴定曲线找出滴定突跃 4.根据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 5.讨论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依据----- 滴定突跃范围 凡在突跃范围以内能发生颜色变化的指示剂,都可用.
(凡变色范围全部或大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的指示剂都可 用)
答案:E
.
滴定分析的研究步骤:
1.判断能否被准确滴定 2.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绘制滴定曲线找出滴定突跃 4.根据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 5.讨论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
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
1、影响因素:
(1)滴定常数Kt:Kt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2)反应物浓度c:c越大,突跃范围也越大。 对于强碱和强酸的滴定,在一定温度和溶剂中, Kt为定值,故其影响因素为浓度c。
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
强碱滴定强酸
.
NaOH 0.1000 mol/L (c)
v
HCl 0.1000 mol/L(c) 20.00ml(v0)
.
滴定分析的研究步骤:
1.判断能否被准确滴定 2.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绘制滴定曲线找出滴定突跃 4.根据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 5.讨论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
四、终点误差Et
1、定义:由于滴定终点(ep)与化学计量点(sp)不一致而产生的误差。
指示剂的变色点
2、定义式:Et =
滴定剂不足或过质 量的 的量 物 被测物的物质的量 100%
3、计算式:
林邦公式
Et
10p
H10p cKt
H
10% 0
c:是按化学计量点(终点)体 积计算时,被测物的分析浓度。
.
在酸碱滴定过程中,以滴定剂加入体 积比(或滴定百分数)为横坐标,以 溶液的pH值为纵坐标作图,得到酸碱 滴定曲线。
.
NaOH滴定HCl的滴定曲线
pH
5.40
2.70 2.70
9.70 7.00 4.30
1.00 0.00
19.9+0.1%
VNaOH
(ml)
滴定突跃:计量点附近溶液pH值的急剧变化 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前后±0.1%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值的变化范围
加入NaOH/mL HCl被滴定的百分数 剩余HCl/mL 剩余NaOH/mL
0.00
18.00
19.80
19.96
19.98
20.00
0.0 4
20.02
20.04
20.20
22.00
40.00
90.00 99.00 99.80 99.90 100.0 100.1 100.2 101.0 110.0 200.0
.
滴定反应
H+ + OH- = H2O
平衡常数(滴定常数) Kt K 1W1.011 04(25 C)
反应进行程度 很大
.
滴定分析的研究步骤:
1.判断能否被准确滴定 2.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绘制滴定曲线找出滴定突跃 4.根据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 5.讨论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
滴定 阶段
溶液 组成 pH的 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