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项目监理大纲(基坑部分)编制依据(1)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德胜门对景仿古建筑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日期:2015年05月)。
(2)北京房地中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德胜门对景仿古建筑工程施工图》(日期:2015.11.04);(3)北京航勘建设有限公司提供的《德胜门对景仿古建筑工程基坑支护与地下水控制工程施工设计图》(日期:2016年2月)(4)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德胜门对景仿古建筑工程地下管线探测报告》(日期:2015年3月修测)(5)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气候及地理条件及拟建场区周围环境和交通现状等条件的调查资料(6)国家、北京市现行工程领域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有关的行业法规和法令等,主要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及相关地方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岩土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城市建设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北京地标)》(DB11/1115-20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11/945-201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政府令第247号)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北京市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的通知(京建施(2009)841号)关于印发《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对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中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京建发(2013)435号)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北京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设计、监测工作的通知》(京建发(2014)3号)一.工程概况及基坑特点1 工程概况拟建德胜门对景仿古建筑工程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二环路南侧、德胜门城楼对面,是北京市西城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负责实施的公益项目。
该项目地处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东至德内大街北口,西至什刹海变电站,北至北二环辅路,南至西海北沿与水章胡同。
项目为仿古建筑工程,使用功能为老北京传统文化展览馆、水土保持管理站和社区文化活动服务中心。
工程分西、中、东三院,其中西路院地上二层;中路院地上一层,局部二层;东路院地上一层。
西路院和中路院下部设二层地下室,地上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架构体系。
建设用地面积约9200m2,总建筑面积19200m2。
根据结构图纸,本工程设计±0.00为绝对标高47.45m,基标高-15.72m、-16.62m。
场地北高南低。
基坑长约95m,宽约95m,周长约382m,面积约7000m2,深约16m。
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坑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
2 .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周边环境:北侧:为代征绿地,距离北二环辅路大约80m。
北二环辅路道路下分布有上水、电信、污水、雨水等管线。
此外,在北侧结构外有一条电力管廊,电力管廊埋深为绝对标高33.14m—30.84m,电力管廊宽2m,高度2.3m。
西侧:为西海北沿17号,地上2-3层仿古建筑,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8m,结构完好。
此外,西侧地下有一条新建污水管线,管径800mm,污水管线底标高为绝对标高42.96m。
南侧:距离西海约12m,西海水深1.5-2.0m,西南侧有一条军线缆,底标高为绝对标高45.31m。
南侧红线外为西海北沿路及水章胡同,道路宽约6-8m,道路下分布有上水、电信、污水、雨水等管线。
东侧:为将来建设东路院,距离德胜门内大街大约60m。
德胜门内大街道路下分布有上水、电信、污水、雨水等管线。
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1 地质概况3.1.1地形、地物概述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区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40米左右。
长河水自西北注入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等湖泊,逶迤相接、纵观全区。
拟建建筑物场地目前存在建筑垃圾等,勘探点孔口高程约46.46~49.25m。
3.1.2地层岩性概述岩土体特征本次勘察4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人工填土、新近沉积层、一般第四纪沉积层及第三纪基岩构成。
根据现场钻探情况将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人工填土层:①1杂填土:杂色,湿~很湿,松散~稍密,可见大量的砖渣、灰渣及混凝土碎块,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充填。
厚度0.5~5.6 m。
①2粘质粉土素填土:褐黄色,稍湿~很湿,松散~稍密,以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为主,含有少量砖渣、灰渣。
厚度0.6~4.8 m。
该层总厚度3.0~7.5m,层底标高为41.02~45.03m。
新近沉积地层:②粘土:暗褐黄色~灰色,很湿,可塑~软塑,高压缩性。
含云母及氧化铁,含②1砂质粉土~粘质粉土。
该层厚度为 1.5~6.9m,层底标高为36.92~40.79 m。
②1砂质粉土~粘质粉土:褐黄~灰黄色,湿~很湿,中密~密实,中~中高压缩性。
含云母、氧化铁。
厚度0.4~2.6m。
②2粉砂:褐灰~灰色,颗粒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稍湿,稍密~中密,含云母及氧化铁,局部为细砂。
厚度0.5~1.5m。
一般第四系沉积地层:③卵石:杂色,稍湿~很湿,密实,一般粒径20-60mm,本次勘察可见最大粒径不小于140mm,大于2mm颗粒约占总质量的60~80%,亚圆形,中粗砂填充;该层总厚度为6.3~9.6m,层底标高为29.32~32.02m。
③1圆砾:杂色,稍湿~很湿,中密~密实,一般粒径5~15mm,最大粒径不小于50mm,亚圆形,中粗砂填充。
局部夹细沙薄层或透镜体。
厚度0.5~3.6m。
③2细砂:褐黄~褐灰色,颗粒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稍湿~很湿,中密~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可见砾石,局部夹中砂、粉土透镜体。
厚度0.4~4.3m。
④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软塑,湿~很湿,中低~中高压缩性。
含云母、氧化铁、姜石。
含④1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2粉砂。
该层总厚度为6.2~8.9m,层底标高为24.19~24.97m。
④1砂质粉土~粘质粉土:褐黄色,很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主要以薄层或透镜体形式存在。
厚度0.3~2.0m。
④2粉砂:褐黄色,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主要以薄层或透镜体形式存在。
厚度0.4~1.3m。
⑤卵石:杂色,稍湿,密实,一般粒径10~50mm,最大粒径不小于150mm,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约为总质量60~80%,亚圆形,中粗砂充填。
含⑤1圆砾、⑤2细砂。
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17.6m。
⑤1圆砾:杂色,稍湿,中密~密实,一般粒径5~15mm,最大粒径不小于50mm,亚圆形,中粗砂填充。
最大揭露厚度1.9m。
⑤2细砂:褐黄色,稍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可见砾石。
最大揭露厚度2.6m。
⑤3砂质粉土~粘质粉土:褐黄色,很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主要以薄层或透镜体形式存在。
最大揭露厚度1.8m。
第三纪基岩:⑥强风化角砾岩:杂色,湿,坚硬,泥质胶结,胶结物已大部分风化呈砂状,砾石风化程度高。
本次勘察仅1#、9#钻孔揭露该层。
最大揭露厚度0.5m。
3.2 地下水概况3.2.1 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钻探深度范围内存在3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潜水、微承压水。
场地在地表以下40.0m深度范围内存在3层地下水。
第一层地下水为上层滞水,主要分布在拟建场地的西部及西南部,该层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2.60~5.10m,初见水位埋深约为2.40~5.00m,稳定水位标高41.46~44.30m,初见水位标高41.36~44.10m。
含水层主要为①层人工填土层。
第二层地下水为潜水,在拟建场地内普遍分布,该层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4.30~17.60m,初见水位埋深约14.50~19.50m,稳定水位标高28.86~33.22m,初见水位埋深约27.42~32.62m。
含水层主要为③层卵石的中下部及④2粉砂层。
第三层为微承压水,该层地下水位稳定水位埋深约22.10~24.70m,初见水位埋深约22.40~25.10m,稳定水位标高23.4624.60m,初见水位埋深约22.76~24.30m。
含水层为⑤卵石层。
3.2.2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第一层地下水为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西海)或地下管线渗漏补给,以蒸发的方式排泄。
水量不大且随季节变化,一般6~9月份地下水位较高,其他月份水位相对较低,其水位年变幅一般约为0.50-1.0m 左右。
第二层地下水为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侧向径流补给,以蒸发及向下越流的方式排泄。
地下水位随季节影响而变化,一般6~9月份地下水位较高,其他月份水位相对较低,变化幅度一般约为1.0-2.0m左右。
第三层为微承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侧向径流补给,以蒸发及向下越流的方式排泄。
3.2.3历年最高水位记录拟建场区1959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表。
工程场区近3~5年最高潜水水位(不含上层滞水)埋深约12.0m,高程约35.0m左右。
4.基坑工程特点4.1本工程地理位置重要,关注度高。
基坑深度大,安全性要求高,基坑安全等级一级,因此,基坑支护方案应符合经济安全可行的原则。
4.2土方量大,开挖周期长。
工程位于中心城区,土方作业时间受限制,外界因素影响大,工效低,土方开挖方案及施工组织应有明确的计划及合理性。
4.3基坑使用经过冬雨季。
设计应有足够安全度,施工有可行的应急预案及冬雨季施工方案,避免雨水浸泡,场地周边应全部硬化处理。
4.4场地周边条件复杂。
首先应探明周边管线位置、走向、埋深、用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