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航天科工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9月正文目录1. 集团是国内航天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 (4)1.1 集团历史沿革与主业概况 (4)1.2“十二五”期间集团盈利能力较强,三大主业硕果累累 (5)1.3 规划“十三五”期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 (14)2. 三大板块协同发力,航天巨头蓄势待发 (15)2.1 航天防务:导弹技术优势明显,火箭卫星发展迅速 (15)2.2 信息技术:智慧产业着眼未来,可控产业崭露头角 (17)2.3 装备制造:六大产业多点开花,装备板块渐入佳境 (21)3. 内部整合+外延并购,集团积极探索资本运作 (27)3.1 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稳定偏低,资本运作内外兼顾 (27)3.2 未来集团资本运作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29)3.3 集团资本运作路径假想 (33)4. 多维度量化标准评估上市公司资产整合潜力 (34)4.1 上市公司资产整合预期强弱的评分体系 (34)4.2 上市公司资产整合预期强弱的排行榜 (36)5. 推荐关注集团资产整合潜力较强的上市公司 (37)5.1 重点推荐航天电器、航天长峰 (37)5.2 建议关注航天晨光、航天信息、航天通信 (41)6.附表:一张图看懂航天科工集团 (48)图目录图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成立历程 (4)图2:集团业务主要由航天防务、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构成 (5)图3:集团近3年营收增速保持在10%以上 (6)图4:“十二五”集团归母净利润增速保持在10%以上2 (7)图5: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快舟火箭、空间信息应用七大商业航天工程总投资、总产出均超1000亿 (8)图6:远红外灭火救援无人机侦察系统 (9)图7:无源空气再生呼吸面罩 (9)图8:集团智慧农场产业发展良好 (11)图9:总资产口径资产证券化率21%,排名倒数第一 (12)图10:净资产口径资产证券化率25%,排名倒数第一 (12)图11:营收口径资产证券化率26%,排名靠后 (13)图12:净利润口径资产证券化率25%,排名靠后 (13)图13:集团航天空间工程相关产品 (17)图14:航天科工一院智慧产业产品包括遥感软件等 (19)图15:二院自主可控产品包括电子票证系统等 (20)图16:十院自主可控产品包括自动售货电机等 (20)图17:科工集团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包括电动综合手术台等 (23)图18:科工集团特种车和零部件产品包括电动轮矿用车等 (24)图19:二院石化设备产品包括油泥沙装备等 (26)图20:十院石化设备产品包括钻井平台设备等 (26)图21:集团资本运作一张图 (28)图22:2015年航天科工二院和三院营收资产证券化率不足10% (32)图23:2015年航天科工二院和三院净利润资产证券化率不足10% (32)图24:航天电器主业为连接器及电机 (38)图25:航天电器经营业绩水平增长较为平稳 (38)图26:航天长峰主业为安保科技业务 (40)图27:航天长峰营收及净利润水平总体向好 (40)图28:航天晨光主业为特种装备及柔性管件 (42)图29: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水平略有下降 (42)图30:航天信息主业为金税业务及金融科技服务 (44)图31: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水平逐年提升 (44)图32:航天通信各业务营收构成 (46)图33: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水平总体向好 (46)图34:一张图看懂航天科工集团 (48)表目录表1:“1+2+3+4+5+N”转型升级战略思路确立 (14)表2:“54321”战术层面整体布局 (14)表3:航天防务板块主要业务和产品型号 (16)表4:信息技术板块主要业务和产品型号 (18)表5:装备制造板块主要业务和产品型号 (22)表6:2007年以来有关军工集团混改及院所改制的相关政策 (29)表7:航天科工集团近年关于资产整合和资本运作的发展规划与重要会议 (31)表8:航天科工二院和三院营收总和在集团中占比41% (31)表9:上市公司理论资产整合倍数 (33)表10: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资产整合评分结果 (36)表11: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资产整合预期强弱排行榜 (37)表12:上市公司估值表 (47)1. 集团是国内航天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1.1 集团历史沿革与主业概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经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等发展阶段。
集团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 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集团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主要从事航天防务、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三大主业,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
集团旗下拥有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动力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6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以及航天信息、航天通信、航天晨光、航天长峰、航天科技、航天电器、航天发展、航天凯天8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属单位。
图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成立历程集团主要从事航天防务、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三大主业。
集团承担着开发研制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任务,并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集团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生力军,在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和智慧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团航天防务业务包括武器装备体系、航天空间工程等领域;信息技术业务包括自主可控、智慧产业等领域;装备制造业务包括高端装备、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石油化工装备、电力装备、应急装备、工业基础件及新材料等领域。
图2:集团业务主要由航天防务、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构成注:图中比例为2016年各主业营收占比1.2“十二五”期间集团盈利能力较强,三大主业硕果累累(一)集团业绩稳健增长,行业地位不断上升“十二五”期间,集团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14.1%,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17.6%。
“十二五”期间,集团营业收入从1119.2亿元增长到1751.3亿元,增长56.5%,复合增长率14.1%;归母净利润从51.8亿元增长到92.4亿元,增长78.5%,复合增长率17.6%。
集团在2016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排名第13位,集团已连续10年获得考核A级,连续两个任期获得“业绩优秀企业奖”。
集团在201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91位,中国制造业100强中排名第31位,国际化经营收入近50亿美元。
图3:集团近3年营收增速保持在10%以上图4:“十二五”集团归母净利润增速保持在10%以上2(二)“十二五”期间集团三大主业硕果累累“十二五”期间集团深入实施转型升级战略,航天防务主业取得丰硕成果,民用产业及国际化经营均取得新的突破,核心竞争能力上升,管控能力不断加强。
2016年,航天科工转型升级二次创业总体步入第二阶段。
1)航天防务业务不断呈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航天空间业务不断突破,武器装备体系军民融合持续推进。
民用火箭快舟一、二号成功升空、空间工程部成立;集团助力神舟十号、嫦娥三号、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成功实施,发挥各类有效载荷和通用产品的专业优势,推动航天技术产业化发展,确立了集团公司在重大航天工程、有效载荷和卫星应用服务领域的重要地位,在空间工程领域形成良好局面并发布一系列商业航天发展规划;导弹武器装备涵盖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等作战体系,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各区域,构筑新一代防务对抗体系;FD-2000导弹武器系统在国际重大采购项目中以第一名中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图5: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快舟火箭、空间信息应用七大商业航天工程总投资、总产出均超1000亿2)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集团在装备制造产业中,重点发展重型工程装备、应急救援装备、激光装备、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等板块。
集团研发的多款应急救援装备在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尼泊尔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重大作用。
高层楼宇灭火系统、服务地下管线探测的探地雷达等装备在反恐、安保领域取得不错的成效。
集团成功收购卢森堡IEE公司(汽车安全电子领域)和英国AC公司旗下三家电子制造公司,布局汽车安全电子及零部件板块。
图6:远红外灭火救援无人机侦察系统图7:无源空气再生呼吸面罩3)信息技术:智慧产业、自主可控领域成果显著在信息技术产业中,信息安全、智慧城市、重点行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等成果显著。
航天安保科技系统成功实现从“大型活动安保”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系统工程的纵深拓展;集团的“金税、金卡、金盾”三大工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集团研发的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制证设备及系统在全国全面启用,实现了全程自主办理;集团研制的国内第一个涉及上千台计算机的自主可控安全网络和信息系统投入试运行,在摆脱国外信息技术封锁、实现信息系统大规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图8:集团智慧农场产业发展良好(三)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仅为21%,在央企军工集团中排名靠后在央企军工集团中,航天科工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相对偏低,排名靠后。
从总资产和净资产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集团总资产和净资产的21%和25%,资产证券化水平在央企军工集团中排名最后;以营业总收入及净利率来衡量,航天科工集团只有26%的营业收入和25%的净利润来自于上市公司,在央企军工集团中排名倒数,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集团公司业绩的贡献来源大部分来自上市公司体外的资产。
图9:总资产口径资产证券化率21%,排名倒数第一图10:净资产口径资产证券化率25%,排名倒数第一图11:营收口径资产证券化率26%,排名靠后图12:净利润口径资产证券化率25%,排名靠后1.3 规划“十三五”期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集团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
为此集团对于未来经济及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经济要求,同时提出了“1+2+3+4+5+N”转型升级战略、“54321”战术。
表1:“1+2+3+4+5+N”转型升级战略思路确立表2:“54321”战术层面整体布局(一)集团规划2020年实现营收3000亿以上,实现利润总额210亿以上集团“十三五”规划对集团业务及业绩的各项指标提出了要求。
规划指出,要明显提高集团内具有典型高科技特征的新一代龙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显著增强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