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教学途径和方法论文

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教学途径和方法论文

论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

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怎样使学生的作文具有创造性,实际性,这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作文教学;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44-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

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怎样使学生的作文具有创造性,实际性,这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的途径
1、明确写作体裁
小学作文从形式上可分为四大类型,即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扩写与续写、应用文。

从内容上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
是四种常见的。

作文的文体不同,写作方法也不一样。

写人的文章要教给学生善于抓抓住人物外貌特征、采用多种对话形式、注意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2、明确写作步骤
一是丰富素材,勤于练笔。

以课后作业、日记为主要载体,加大练笔次数,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写日记是最好的练笔方法。

我们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收益无穷。

二是大量阅读,积累词汇。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是一对孪生姐妹,紧密相连。

我们学校开展的大阅读实验课题,为学生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们的经验更为丰富。

在此就不多赘述。

三是激发兴趣,热爱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写作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写作需要情感做动力,所以我重点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愿意写,热爱写。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采用多种形式,抓好火车头。

四是因势利导,抓好改评。

一是自改。

我认为自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首先是训练学生打草稿,让学生先自己修改,改的时候要用嘴读,读到不顺的地方就修改。

然后老师浏览学生草稿,提出面上的修改建议。

二是小组改。

使学生互帮互学发挥集体的智慧,他在读别人作文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他能给别人找到问题,也能约束自己,同组同学对他的评价有时比老师说的他更能接受。

三是老师改。

我认为老师改作文不能面面俱到,在评价学生
作文时,要抓住训练重点,训练到位。

学生作文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1、注重生活的积累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经常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

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五分钟,让学生做演讲。

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阅读量也增加了。

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实际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

2、注重学生良好作文兴趣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的、积极的接受写作训练,主动的去提高写作水平。

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我首先注重了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我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闪现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打造了全新的亮点。

其次,激发写作的兴趣还要尽量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

3、注重渗透式训练
以课文为范文,作文渗透在教学中。

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勤
于练笔,培养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心,挖掘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点,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

4、注重方法的指导
写作教学就是要将写作指导贯穿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

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中必须注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