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适合度景观理论主要是通过对系统中要素的 数量( N) 、每个要素的可能状态( A) 、要素之间的 联系( K) 等参数的变化和关系的模拟,来探索系 统发展的规律[25]。根据 McCarthy( 2003) 的研究, 技术管理能力要素能与 NK 模型的参数进行很好 的适配,因而适合度景观理论和方法对研究技术 管理能力 提 升 路 径 选 择 具 有 很 好 的 适 用 性[24]。 技术管理能力包括资源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和质量管理能力三个要素,即 N = 3; 每个要素可 以设置两种状态: 适合( 1) 和不适合( 0) ,即 A = 2; 三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每个要素都会和其他 两个要素发生作用,即 K = 2。这样,技术管理能 力状态的可能性组合空间 δ 有 AN = 23 = 8 种,即:
黎永明 ( 2002)
三代 变迁
①重视 R&D; ②采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和一系列做法; ③目标管理。
吴贵生等 四种 ( 2002) 模式
①行业平台基础之上的企业设计、生产; ②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并组织实施; ③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 ④进行自主技术开发。
许庆瑞等 五个 ( 2004) 阶段
和技术保护[3]。Beatriz 等 ( 2001 ) 认为提升技术 管理能力的关键过程是清查技术能力、评价技术、 优化组织、丰富技术来源、增强吸收能力、保护知 识产权和监视技术状态[4]。SPRU( 2004) 认为技 术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根据扫描、聚焦、资源、执 行和学习这五项活动组成的网络按顺序开展或同 时开展[5]。我国学 者 对 于 技术管理 能力提 升 的 研究目前主要着眼于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领 域[6],并以时间为序进行研究。代表性的观点包 括黎永明( 2002) 的科技管理三代变迁[7]、吴贵生 等( 2002 ) 的 技 术 管 理 四 种 模 式[8] 和 许 庆 瑞 等 ( 2004) 的技术管理发展五个阶段[9]( 见表 1) 。
δ = {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企业绩效反映了技术管理能力对企业发展的 作用效果,可以将其作为技术管理能力适合度值 的表征。只有适宜的要素配置才能产生最优的适 合度。根据 NK 模型,可以用布尔立方体来描述 技术管理的适合度景观。技术管理能力要素的各 种配置组合位于立方体的各个顶点,拥有高适合 度值的组合就是景观中的高峰。多个高峰出现表
H1: 高成熟度水平上要素状态均衡的技术管
理能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 2. 2 技术管理能力与技术生命周期
技术生命周期揭示了技术从开发到退出市场 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不仅支配了技术的发展, 也决定 技 术 管 理 模 式 的 变 化[14,15]。 将 技 术 生 命 周期作为权变因素,技术管理的情境可以归纳为 三种: 技术成长期、技术成熟期和技术衰退期[16]。 不同情境下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有所不同。在技 术成长期,要完成技术由产生到商业化的过程,技 术管理应当以保证高质量的技术开发为主要任 务[17]。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了使技术性能持 续不断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需要保证各种技术 过程以及 产 品 过 程 有 良 好 的 执 行 情 况[18]。 技 术 进入衰退期后,企业为保持利润,应开发新的技术 以替代旧 技 术[19]。 技 术 管 理 任 务 在 技 术 生 命 周 期过程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技术管理能力要素 重点的变化。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技术管理能 力应注重技术研发质量管理能力; 在技术成熟阶 段,技术管理能力的重点在于管理和控制资源的 能力; 而在技术衰退期,组织管理能力则成为首要 的考虑因素。因此,在不同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 技术管理能力各要素的关系会有不同的表现,所 体现出来的,就是不同阶段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 路径会有不同。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 技术生命周期会影响技术管理能力的提 升路径。
根据以上分析及研究假设,构建以提升企业 绩效为导向且考虑技术生命周期影响的技术管理 能力提升的研究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框架 Fig. 1 Analysis Framework of Promotion of TMC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管理能力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基于适合度景观理论研究了企业 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与其要素的成熟度及配置相关; 技术生命周期对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不同。本 文对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及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企业应在考虑不同 情境的条件下采取适合的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 技术管理; 适合度景观; 技术生命周期
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由 专家对内容范围与指标进行符合性判断。专家的 意见表明,所设置的指标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目 标,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对所设置的指标 进行因子分析,公因子数量与问卷设计时的假设 相符; 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 70% 以上,每 个指标都在其中一个公因子上有较高负荷值( 大 于 0. 4) ,而对其它公因子的负荷值较低。这些都 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问卷的信度通过 测量 Cronbach’s α 系数进行检验。经计算,各量 表的 Cronbach’s α 值均大于 0. 7,表明问卷具有 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第3 期
吴伟伟,于 渤等: 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 61 ·
3 研究设计
3. 1 研究工具 适合度景观理论( Fitness landscape theory) 是
用来研究复杂系统内部因素变化对系统整体状态 影响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系统要素的不同组合 使得系统具有不同的适合度,每个变量的贡献可 以通过 NK 模型进行有效测度[20]。适合度景观 理论作为研究复杂系统演化行为的有效工具,得 到了组 织 和 管 理 学 家 的 认 可[21,22]。 企 业 技 术 管 理是一个复 杂 系 统[23],在 这 一 系 统 中,资 源 管 理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的不同配置 状态决定了技术管理能力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 程度的高低。因而应用适合度景观理论研究不同 要素配置状态对技术管理能力适合度的影响,并 据此判断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路径是一种合理的 方法[24]。
调查采用 Likert 五点量表,请中高层管理者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每项指标进行打分,按照 “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程度,设置 1 - 5 个等级。取平均值可得各要素能力的成熟度值。
问卷调查共涉及 151 家企业,其中小型企业 占 23. 4% ,中 型 企 业 占 42. 9% ,大 型 企 业 占 33. 7% 。被调查企业分布于航天、生物制药、汽车 制造、石油化工、钢铁、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寻呼、 装备制造、软件、新材料等 10 个产业。这些产业 都是处于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的代表性产业。 如航天产业是典型的快速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石 化、冶炼产业是典型的应用成熟技术的产业; 寻呼 产业即将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在所调查的企业 中,处于技术成长期的企业 67 家; 处于技术成熟 期的企业 61 家; 处于技术衰退期的企业 23 家。 3. 3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3. 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知识 经 济 时 代,技 术 管 理 能 力 (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TMC) 成为决定企业竞争 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1]。在我国,面对激烈的市 场竞争,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能力提升 战略,使得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不能形成良 性循环,进而影响了竞争优势的获取[2]。研究如 何提升企业技术管理能力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 践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学者大多从技术过程视角研究技术管 理能力的提升,很少从更深层次的内部要素角度进 行探讨,同时忽视了对不同技术管理情境的考虑。 本文构建了基于要素的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 究框架,并以技术生命周期为情境变量,通过调查
收稿日期: 2009 - 09 - 21; 修回日期: 2010 - 09 - 0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972098,起止时间: 2010 - 2012; 71002061,起止时间: 2011 - 2013)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学者认识到: “技术本身 不 是 竞 争 力,管 理 才 是 竞 争 力 ”,但 是 目前专门针对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的研究还十 分有限。Gregory ( 1995) 提出了技术管理五过程 模型,认为技术管理能力提升应该着眼于技术鉴 定、技术选择、技术的获取和消化、技术开发应用
①质量控制; ②质量管理; ③R&D 与技术创新管理; ④技术战略管理; ⑤全面创新管理。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 1 技术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 技术管理能力是通过对企业技术资源、技术
组织和技术质量的管理,有效地把技术能力转化 为生产 力 并 促 使 企 业 绩 效 最 大 化 的 能 力[10,11]。 技术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是资源管理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三个要素组合 效果的反映,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要素的能力成 熟度状态以及要素的配置关系。要素的能力成熟 度状态直接决定了技术管理能力的成熟度( Technology Management Maturity,TMM) 。资源管理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的成熟度越高, 技术管理能力成熟度越高,表明技术管理能力越 大,就越能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12]。资源管理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相互依赖、相互 影响,一种要素能力的提升,必然以其他两种要素 适宜的能力状态为基础。因而技术管理能力作用 的发挥是 三 种 要 素 整 体 性 配 置 的 结 果[13]。 均 衡 的配置意味着要素能力状态差异较小,更有利于 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对环境适应性的提升。由此, 提出以下假设:
明要素之间有上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了整 体适应性的积聚和均衡。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的路 径分析,就是找出可能性空间中的每一种状态及 其适合度,根据能力提升原则,识别技术管理能力 提升的方对企业技术管理能力设置了资源管理能 力( TRM) 、组织管理能力( TOM) 和质量管理能力 ( TQM) 三 大 要 素 共 58 个 指 标[27]; 对 企 业 绩 效 ( EP) 设置了管理绩效、市场绩效、研发绩效三个 要素共 14 个指标[28]( 见表 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