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外国学前教育史三B第八章,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一【爱伦•凯】【大纲】识记:1,爱伦•凯2,【“儿童的世纪”】3,家庭教育4,“未来的学校”领会:1,了解爱伦•凯思想形成的基础2,理解爱伦•凯关于“儿童的世纪”的内涵3,分析和评价爱伦•凯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应用:1,爱伦•凯关于“儿童的世纪”思想的现实意义2,分析爱伦•凯关于“未来学校观”对幼儿园建设的启示。
1.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瑞典智慧女神”女作家爱伦·凯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
P494△△2.爱伦•凯认为,家庭是人类教育中最具建设性的要素。
3.未来的学校是个性主义的学校,其宗旨是:人格可自由发展。
【2005.4】39.“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儿童的世纪》】【2009.4】1),“瑞典智慧女神”爱伦·凯在《儿童的世纪》中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
有两大主要内容:2)成人需要怎样了解孩子的性质呢?(1)成人必须充分意识到儿童对人类的意义(2)要尊重儿童的个性;3)成人如何保留孩子纯朴天真的性质呢?(1)推崇卢梭自然、自由的教育;(2)对儿童要少干涉.(3)不放弃必要的管理。
4)成为新教育运动的最早呐喊声,激动千家万户,启示一个世纪,更新了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教育实践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分析和评价爱伦•凯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家庭是人类教育中最具建设性的要素。
以下是父母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的5个方法:1)正确地摆正家庭在教育中的位置。
2)其次正确处理双亲与子女的关系。
3)母性不自私。
4)父母追求高尚的生活境界,自然可以深刻地影响孩子。
5)返朴归真。
3,爱伦•凯论“未来的学校”未来的学校是个性主义的学校,其宗旨是:人格可自由发展。
未来学校应有以下特征:1)崇尚自然。
2)共通陶冶之学校。
学生构成的综合性;男女共学。
3)各尽其善、个性自由发展的学校。
4)适合孩子多方面兴趣、促进学生多方面才能发展的学校。
5)采用“苏格拉底法”。
未来学校对教师的要求:1)必须能理解孩子,能与小孩同游戏、生活、学习。
2)师范毕业生实习一年后,经评定合格才能聘任。
3)有独立人格、见解,不附和学生,也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
二【杜威】【大纲】识记:1,《民主主义与教育》2,“儿童中心主义”领会:1,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应用:1,评述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思想2,分析和评价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杜威,最系统、最集中地阐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是其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P503△△△△.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论点概括教育本质:杜威△△△.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就是______。
35.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P5101,《民主主义与教育》1)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系统、最集中地阐述,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指导纲领,影响深远。
2)阐述了教育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
2【2004.7】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
【2005.4】【2006.4】■■■1)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其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的一个核心要求。
2)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弊病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的口号。
3)主张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
4)重视儿童本能活动,作为教育出发点。
教育的任务:为儿童本能的生长和儿童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5)评价:深入批判传统教育弊端,在教育领域开展深刻革命,影响非常广泛持久。
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缺陷在于:它是在本能论心理学基础上提出的,完全否定了社会实践对人的作用,不科学。
3【2003.4】杜威怎样论述教育本质?如何评价P505杜威这样论述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1. 教育即生长:从生物化本能论的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使儿童本能生长。
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并把他们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2. 教育即生活:从社会学观点出发,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应该利用儿童观现有的生活周围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3、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既然经验是世界的基础,教育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
4,评价:杜威教育本质的论述,虽然有些合理的见解,但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唯心主义的,他在论述教育本质问题时,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教育的阶级性,没有把能正确阐明教育在促进社火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4,分析和评价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1)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的基本原则。
儿童应从自身活动中学习,教学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
2)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儿童在自己活动中获得经验、知识,直接经验就是知识。
3)要求现代学校,用活动教学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用活动课程取代学科课程。
4)活动教学,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注重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5)杜威批判了传统学校的教育弊端,批评传统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忽略了真正的中心:儿童活动。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僵死状态,为学校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开拓性人才。
6)但杜威过分强调活动课程和儿童的直接经验,不附和教学规律,浪费了儿童学习精力和时间,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
5,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1)论幼儿期重要性。
主张教育从一出生开始,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2)论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
学龄前儿童教育内容主要就是游戏活动游戏应符合儿童本能和兴趣需要。
从儿童兴趣需要出发,组织其他活动课程。
三【蒙特梭利】【大纲】识记:1,《蒙特梭利教学法》2,“儿童之家”领会:1,蒙特梭利关于教育原则的论述2,蒙特梭利关于教育环境的论述应用:分析评价蒙特梭利的感官教育论.1907,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名为“儿童之家”P515△△△1,《蒙台梭利教学法》【2008.4】【见2008.4参考答案】2,“儿童之家”1)1907,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
2)不收费,但“约法三章”:家长按时接送,与“儿童之家”密切配合,经常报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3)蒙特梭利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修改后,用于正常儿童,取得巨大成功,引起广泛注意。
3,蒙特梭利关于教育原则的论述1)对旧式学校和家庭教育压抑儿童个性的做法给予猛烈抨击。
2)新教育应本着自由原则进行,重视儿童发展的内在力量,在儿童自由活动中,促使其潜在能力提高。
4,蒙特梭利关于教育环境的论述“有准备的环境”,即通过成人帮助,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合其发展的环境。
有以下6个标准和要求。
1)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2)能提供美观、实用,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3)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4)能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
5)能让儿童独立活动,自然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6)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5.【2009.7】材料分析题蒙台梭利在其著作中仔细描写了其感觉训练和教育的方法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评价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
[材料]在实验教育法中,感觉训练无疑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我采用的方法是以教具进行教学实验,等待孩子的自发反应。
……我们的第一套教材是由福禄倍尔小砖块和立方块组成,我们让孩子注意这两种物体的不同形状,让他们睁着眼睛,仔细和准确感知这些物体,并反复用语言提醒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物体各自特点上。
然后告诉孩子,把立方块放在右边,把小砖块放在左边,只是触摸,不用眼睛看。
最后,让孩子蒙住眼睛,再重复这种练习。
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做好这个练习,经过两三次后,他们就能完全不出错误。
练习中共用24块小砖和立方块,以便使这种游戏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
1,蒙特梭利,非常重视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蒙特梭利教学法一大特点。
2,强调感官教育的重要性:1)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加强相应教育,使感官最充分发展。
2)感官训练是形成认识能力的第一道大门,有利于发展观察和辨别力。
3,设计一套“感官练习材料”(“蒙特梭利练习材料”)包括听、视、嗅、触觉材料,以触觉为主。
4,幼儿常以触觉代替视觉、听觉,以触觉认识事物,因此要重视触觉训练。
触觉材料非常丰富,有滑度、温度、重量、实体触觉材料。
5,“感官练习材料的特点:1)按用途分类,分别训练某一种感觉。
2)使用时,尽可能排除其他感官干扰,使所训练的感官得到的印象尽可能地纯正、清晰。
3)教具有控制、纠正错误的功能。
儿童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比较,提高感知能力的精确性和敏锐性。
6,强调感官训练,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训练材料,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性强,易引起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7,感官训练的不足之处:1)感觉训练孤立进行,割裂了各种感觉之间的内在联系。
2)方法有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倾向,易受操作顺序束缚,不利于培养想象和创造力。
四【克鲁普斯卡娅】【大纲】识记:1,克鲁普斯卡娅2,《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领会:1,克鲁普斯卡娅关于学前社会教育重要性的论述2,克鲁普斯卡娅关于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论述应用:分析克鲁普斯卡娅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的作者是克鲁普斯卡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为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学前教育理论是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理论1.克鲁普斯卡娅【2009.4】1)苏联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2)主持制定了发展学前教育的各种政策性文件,如《幼儿园规程》《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等。
3)她认为,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论述了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4)对学前教育中的体育、德育、智育、以及游戏和玩具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5)为苏联社会主义前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对苏联学前教育发展起了很大推动。
2,克鲁普斯卡娅关于学前社会教育重要性的论述1)把发展学前社会教育,同国家建设联系在一起。
2)从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学前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3)从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角度,强调了学前社会教育重要意义。
3,克鲁普斯卡娅关于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论述1)体育:幼儿园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关心儿童身体健康。
合理安排幼儿生活、保健措施、营养卫生的食品。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活动场地,多进行户外活动。
2)德育:幼儿园另一项重要任务,为幼儿奠定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