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层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译读—研读—品读—悟读—醉读的程序;(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言现象;同时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性格志趣,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说起柳树,一直是中国文学所歌咏的对象,早至《诗经》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唐代的贺知章的《咏柳》更是耳熟能详,历代的许多作家喜柳、咏柳,那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你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柳树为号的诗人是谁吗?他就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陶渊明(板书)二、作者简介下面咱们先一起回顾一下陶渊明,(课件展示)1、陶渊明,名____,字_____,____时代的著名诗人。
2、陶渊明少年时期,怀揣“大济苍生”的儒家之志,但因为社会黑暗,加上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抱负难施,最后以自辞彭泽县令结束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开始了“归园田居”的道家生活,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成为隐逸诗人之宗。
我们学过他的什么文章?3、诗人喜欢陶醉自然,归隐田园,因为他屋前种了五颗柳树,便自号五柳先生,并写下了《五柳先生传》,用以自况,将自己化身为文中的五柳先生以赞美淡泊超然的田园生活。
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一下他的《五柳先生传》(板书:五柳先生传)三、初读课文1、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了,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看看你能读准吗?(课件:检查预习)。
2、找两位同学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要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之后咱找同学起来评价一下。
3、齐读课文。
四、译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自译课文,注意勾画重点词语的解释,不理解的句子可进行合作探究。
2、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3、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解释词语,翻译句子)五、研读课文传记,主要记叙一个人的生平经历,一般来说,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那么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师生一起梳理:1、名号的由来:是怎么得来的?2、性格特征: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兴趣爱好:课文写了几个爱好?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著文章4、生活状况:住的房屋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穿的衣服是:短褐穿结;吃的喝的:箪瓢屡空。
面对生活的穷困,他却“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六、品读课文1、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题认识,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建议:可采用如下句式回答从文中“________”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理解闲静少言(课件)在《移居》中说:“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可见陶渊明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可在文中却说闲静少言,那他对谁少言?陶渊明当时被应征去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著书立说,可是他拒绝了,因此此处的闲静少言,表明的是他的政治态度,远离官场的纷扰,不谈国事。
3、陶渊明是怎样评价他自己的呢?“不戚戚于贫贱”与前文的哪句话相照应?明确: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陶渊明渴望生活在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记》就给我们描绘了世外桃源中的理想美好的社会生活,在这里,他又提到了传说中的理想的上古时代。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请同学们看一下课下注释(无怀氏和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可以说这是对五柳先生高洁人格的高度赞扬。
七、悟读课文读完全文,让我们不得不钦佩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他不媚权贵,不流于世俗,敢于跟现实说“不”(板书),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课文中好多句子带有“不”字,咱们一起来找一下。
(课件)1、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明确:钱钟书说,“不”字是这篇文章的眼目。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赞叹,也使文章读起来生动活泼,引人深思。
2、这篇文章虽然是陶渊明自况,但却不等于完全写实,在实际生活中陶渊明也没有整日这么超脱悠然,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课件),对自己壮志未伸,年华虚度竟然焦灼到整天不能平静。
所以这篇《五柳先生传》重在刻画一种精神,一种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为“陶渊明精神”。
八、醉读课文带着对这种精神的理解和敬仰,下面咱们把课文再读一遍。
在读的时候,你可以在心中想象着陶渊明是如何安然自若,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咱们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老师给这篇文章加了个背景,咱们师生合作,老师读完,请同学们接着读课文,注意要读出你就是那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恬淡自若的陶渊明。
(配乐)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的小茅屋。
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多姿。
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
读完,学生接着读课文。
九、放飞想象陶渊明生活在东晋黑暗的社会里,他选择了辞官归隐,你说: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课件)不管时空如何转换,陶渊明身上所折射的人格魅力,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的一种理想,一个“不”字,表现了他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一个“不”字,彰显了他不媚权贵,淡泊自然的精神,一个“不”字,也凝结成了淡逸而傲岸的《五柳先生传》。
十、师生共勉我们生活在安定和谐的社会里,但生活中依然充满了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学完此文,我们就应该像陶渊明一样摒弃浮躁,时刻保持内心的宁静,做一个淡泊而自然的人。
岁月匆匆,青春易逝,最后让我们再引用陶渊明的几句诗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愿我们都能珍惜时间,共创美好未来!十一、布置作业1、给自己写一篇自传,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字数不少于300字。
2、推荐阅读本文的姊妹篇《归去来兮辞》。
十二、当堂背诵1、自由背诵2、找学生背诵。
3、齐背(没背过的可以读)。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常识,而且思维异常活跃,所以在检查预习、译读课文、研读课文等环节活动的开展,应该比较轻而易举,不过后三个环节:品读课文、悟读课文、放飞想象,已进入了深入探究的层次,需要学生与学过及课外知识进行链接,系统阐述个人观点,并进而学以致用,所以必要的引导点拨和相关材料的必要展示就尤为重要效果分析这节课环节设置紧凑,思路清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老师对文本的挖掘,引领了学生的思维,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领悟作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回答问题很踊跃,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五柳先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名号由来、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评测练习一、给下列字注音:嗜辄吝褐箪屡晏黔娄汲兹俦觞欤二、解释词语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亦不详其姓字()③每有会意(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⑥曾不吝情去留()⑦环堵萧然()⑧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⑨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⑩衔觞赋诗()三、翻译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整体设计能始终体现新课标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世。
整个课堂生动活泼,三维目标的实践和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他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所以一节好的语文课,它的导语很重要。
本节课我以现在春天的柳树导入,创设情境,很自然的引出第一个以柳树为号的诗人——陶渊明。
2、走进作者,联系背景,深入解读文本。
文言文是千年以前文人所写的,由于时空的距离感,所以不好理解。
这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尤其本文实际陶渊明为自己写的自传,更有必要全面详尽的介绍陶渊明。
所以我在学习新课之前,通过梳理陶渊明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发展的特点。
3、环节设计紧凑,培养学生研读能力整堂课环节设计紧凑,从研读、品读、悟读、醉读,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而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不必千篇一律。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深受学生欢迎。
在“醉读课文”环节使用了配乐朗读,师生一起朗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展示,提高了课堂效率,扩大了教学容量。
只是容量上还是稍大了一些,时间上稍显紧张。
在研读课文环节,有点着急,没能给学生回答的机会,所以如何深入的研读文本,应该是以后教学方式上需要突破的一个关键点。
作为教育者,我也将不断反思,学习,积累,为创设有生命活力的开放的课堂而努力。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