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鉴定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完全,受到一定限制。满 足以下条件之一者: ①能建立明确的精神障碍诊断;被鉴定人的精神症 状对其某一项或几项特定民事行为能力有影响,符 合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而对其它民事行为 能力无影响,符合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 ②能建立明确的精神障碍诊断:被鉴定人的精神症 状对其某一项或几项特定民事行为能力有影响,但 这种影响只受某种情形或场合的限制,就该情形或 场合而言,符合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而在 另外一些情形或场合下符合“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的标准。
特定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
当委托的特定民事行为能力为一项民事活动 (可以包括与本事项有关的多项民事活动)时, 分 为 “ 完 全 ” 、 “ 无 ” 二 级 , 评 定 标 准 同 2. 5 .5 .l条款中(1)和(2)条目中“完全民事行为能 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条款,其中 的评定条目专指对需评定的特定民事行为能力 而言。 当委托的特定民事行为能力超过一项民事活 动(多项民事活动是相互独立的),按照一般 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则进行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
被鉴定人不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力和承担民事义 务,满足以下条款者:
①能建立明确的精神障碍诊断; ②被鉴定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完全丧失了对相应民
事行为能力,并符合以下任一条款: a.无法理解或曲解该民事行为代表的意义和性质及对 自己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b.不能够理解相应民事行为的法律程序; c.无法自主行使该民事事务的权利及承担相应的民事义 务; d.完全丧失了保护自己与个人利益的能力; e.完全不能自主做出正确的、主客观相一致的意思表达。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梁光利
基本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也称行为能力,是指行为人 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 担民事义务,从而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 关系的资格,亦即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发生 民事法律效力的资格。 始于出生
民事能力行为分类
一般民事行为能力和特定民事行为能力
前者指当事人在取得民事行为能力资格后, 直至这种资格消亡和终止的整个过程中, 该当事人对自己参加的所有民事活动所实 施的行为,具有辨认和意思表达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条规 定
鉴定步骤
明确精神医学诊断:按照《检查与诊断方 法》实施;
分析被鉴定人的精神状况对一般民事行为或某 特定民事行为能力的影响;
按照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原则,评定被鉴定人 民事行为能力的受损情况。
民事行为能力分级
一般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 分为“完全”、 “限制”、“无”
后者指当事人在涉及某一项或某几项民事 活动时,对自己相关的辨认和意思表达的 能力
法律依据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 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 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 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 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 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特定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 分为以下两种情 况:
完全民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能力:
被鉴定人有能力以自己的行为取得和行使法律所允许的 任何权力,并能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并具有以下条件之 一者: ①不能建立精神障碍诊断: ②虽然能建立精神障碍诊断,但精神症状对被鉴定人
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无影响,满足以下各项条款: a.完全理解该民事行为代表的意义和性质,及对自己 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b.理解相应民事行为的法律程序; c.能够自主行使该民事行为的权利及承担相应的民事 义务; d.具有保护自己与个人利益的能力; e.能够自主做出正确的、主客观相一致的意思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