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验规程目录1、灌砂法容重测定仪校验方法 (1)2、雷氏夹校验方法 (2)3、雷氏夹测定仪校验方法 (4)4、水泥试模校验方法 (5)5、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校验方法 (6)6、密度筒校验方法 (7)7、40mm×40mm水泥抗压夹具校验方法 (8)8、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压碎值仪校验 (9)9、坍落度筒及捣棒校验方法 (11)10、针状规准仪校验记录 (12)11、片状规准仪校验记录 (13)12、砂、石标准筛校验方法 (14)13、振筛机自检校验方法 (16)14、砂浆分层度仪自检校验方法 (17)15、钢筋冷弯弯芯自检校验方法 (18)16、连续式钢筋打点仪校验规程 (19)17、轻型触探仪校验规程 (19)一、灌砂法容重测定仪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容重测定仪的校验。
1、概述灌砂法容重测定仪用于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回填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
2、技术要求2.1 外观:无裂纹或其他明显变形。
2.2 容积和密度标定的精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
3、校验用标准器具3.1 电子天平:称量15kg,感量0.5g。
3.2 温度计:量程0~50℃,精度1℃。
4、校验方法4.1 外观:目测。
4.2 标定罐容积的测量:称取标定罐及平板玻璃盖板的质量(m1),精确至0.5g。
向罐内徐徐注入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罐口内缘,然后用玻璃板沿罐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罐口水面(水面无气泡为止),擦干罐外水分,称取罐、水、玻璃板总质量m2,并测量水温,精确至1℃。
计算出罐内水的质量m3,并按表4.2.1计算罐内水的体积即标定罐容积V,重复测量共3次,其容积差值不得大于3ml,取其平均值,否则重测。
不同水温时每克水的体积表4.2.14.3 按下列步骤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4.3.1 向灌砂筒内装砂,筒内砂的高度距筒顶15mm。
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m2,准确至1g。
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4.3.2 将开关打开,使灌砂筒筒底的流砂孔、圆锥形漏斗上端开口圆孔及试坑内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
4.3.3 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罐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4.3.4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0.5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筒下部圆锥体的砂m2。
4.3.5 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4.4 按下列步骤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γs(g/cm3):4.4.1 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
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3,准确至0.5g。
4.4.2 按公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 a(g):m a= m1–m2–m3式中:m a——标定罐中砂的质量(g)m1——装入灌砂筒内砂的总质量(g)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m3——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4.4.3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4.4.4按公式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γs(g/cm3):γs = m a /V式中:γs——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V——标定罐的体积(cm3)5、校验结果处理5.1 外观检查合格。
5.2 按上述校验方法校验后资料整理备用。
6、校验周期:一年。
7、附录:校验记录表格式表001。
二、雷氏夹校验方法本方法适应于新的或使用中的雷氏夹的校验。
1、概述雷氏夹是测定水泥净浆安定性的一种专用器具之一,是测定水泥净浆在雷氏夹中沸煮后的膨胀值。
2、技术要求2.1 由铜质材料制成。
2.2 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5±2.5范围内,即2X=17.5±2.5,当卸去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的状态。
3、校验用计量器具3.1 游标卡尺:量程150mm,分度值0.02mm3.2 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1mm。
3.3 塞尺4、校验方法4.1 环模壁厚检查用游卡尺在环模上下周边的开口两侧及中间部位计6处分别测量厚度,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值0.5±0.05mm为合格。
4.2 环模内径检查用游标卡尺在环模上下周边互相垂直的部位计4处分别测量内径,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值为30±1mm为合格。
4.3 指针根部焊长垂直距离检查用钢直尺和直角尺测量。
先将直角尺的直角顶点置于针尖根部,使直角的一边与针尖外测靠紧,然后用钢板尺的端边与直角尺的另一边靠紧,量焊缝垂直长度,取平均值。
其值10±0.5mm为合格。
4.4 环模切口宽度检查用塞尺在环模上、下开口处测量计2处,取平均值,其值<1mm为合格。
4.5 指针长度检查用钢直尺检查,取值150 mm±1 mm为合格。
4.6 指针直径检查用游标卡尺在指针的中部测量,取值2 mm±0.05 mm为合格。
4.7 环模高度检查用游标卡尺在环模口互相垂直的位置测量四处,取平均值,取值30 mm±1 mm。
4.8 针尖间距及针尖距离增值校验用雷氏膨胀测定仪进行校验。
将一根指针的根部悬挂在仪器上的尼龙丝上,在仪器竖向刻度尺上读取针尖间距,其值10 mm±1 mm为合格;然后在另一根针尖根部挂上300g 质量的专用砝码,在仪器竖向砝码,在仪器竖向刻度尺上读取针尖间距,增值17.5 mm±2.5 mm为合格。
5、校验结果处理校验结果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合格者方可使用。
6、校验周期:一年。
7、附录检验记录表格式表002。
三、雷氏夹测定仪校验方法1、技术要求1.1 模子底座半径200+0.2mm;1.2 模子座至膨胀值标尺1790+2mm,悬丝至弹性标尺1490+2mm。
1.3 标尺最小刻度0.5mm,刻度线清晰,无变形。
1.3 立柱与底座垂直,悬臂与立柱垂直。
2、校验项目及条件2.1 校验项目2.1.1 检查外观和标尺最小刻度2.1.2 雷氏膨胀测定仪尺寸2.2校验用器具2.2.1 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2.2.2 直角尺2.2.3 弧度板3、校验方法3.1 外观检查。
3.2 用直角尺测量立柱与底座是否垂直,悬臂与立柱是否垂直。
3.3 用弧度板测量模子底座半径。
3.4 用游标卡尺测量模子座至膨胀值标尺距离,悬丝与弹性标尺距离。
4、校验结果处理全部项目均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5、校验周期:一年。
6、附录:校验记录表格式表003。
四、水泥试模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制的或使用中的水泥试模的校验。
1、概述水泥试模系用于按GB/T17671-1999成型水泥强度试块专用的,其制造质量应符合规定。
2、技术要求2.1 试模与可装卸的三联模由隔板、端板、底座组成,隔板和端板应有编号,组装后内壁各接触面应互相垂直,其有效尺寸:2.2 模壁内应无残损、砂眼、生锈等缺陷。
3、校验用计量器具游标卡尺:量程300mm;精度0.02mm。
4、校验方法4.1 外观:用肉眼检查模内应无残损、砂眼、生锈等缺陷。
隔板和端板应对号组装,隔板与底板接触应无间隙。
4.2 模的每条隔板和端板用直角尺测量是否垂直。
4.3 每条模的长、宽、高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条各测两个点。
5、校验结果评定校验结果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合格者方可使用。
6、校验周期:一年。
7、附录:校验记录表格式表004。
五、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校验方法本方法适于新购的和使用中的各种混凝土、砂浆试模的校验。
1、概述用于规定制作混凝土及砂浆试件的试模分类、基本规格及技术要求。
2、技术要求2.1 组成模腔的各平面应刨光,其不平度100mm应不大于0.05mm。
2.2 承压面与相邻面应垂直。
2.3 试模的内部尺寸试验尺寸(mm)边长100×100×100 100±0.2mm150×150×150 150±0.5mm200×200×200 200±1.0mm100×100×300 100±0.2mm 300±1.0mm 100×100×400 100±0.2mm 400±1.2mm 150×150×550 150±0.5mm 550±1.5mm 150×150×515 150±0.5mm 515±1.5mm φ150×150 φ150±0.5mm 150±0.5mm 70.7×70.7×70.7 70.7±0.2mm3、校验用计量器具3.1 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3.2 塞尺3.3 钢直尺:量程500mm,分度值1mm4.1 用直角尺测量各种模型内部各相邻面是否垂直。
4.2 用钢直尺和塞尺在各种模型的两个垂直的方向上量测模型内部表面的不平度,取算术平均值。
4.3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种模型内部的尺寸,在每个方向上选择三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 mm。
5、校验结果处理校验结果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合格者方可使用。
6、校验周期:一年。
7、附录:校验记录表格式表005。
六、密度筒校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新购的或使用中的密度筒的校验。
1、概述密度筒是用于粗细集料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密度测定的专门仪器。
2、技术要求除砂子密度筒的容积为1L外,石子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密度筒的容积随集料最大粒径而定,计有5L,10L,15L,20L共四种,它们的公称尺寸及允许误差见下表:3、校验用计量器具3.1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3.2钢直尺:量程500mm,分度值1mm。
3.3台称:量程50kg,分度值20g。
3.4电子天平:量程15kg,分度值0.5g。
4.1 用游标卡尺和钢直尺量测密度筒的内径和净高,各测三次取平均值。
4.2 密度筒容积的校正石子密度筒的校正——以20±5℃的饮用水装满质量为g1的密度筒,擦干筒外壁水分后称量(g2),按下式计算密度筒的容积:V=(g2-g1)× C式中,C为水的密度,设为1L/kg。
砂子密度筒的校正——以20±5℃的饮用水装满质量为g1的密度筒,用玻璃板紧贴筒口滑移,如有水泡,则向筒内添水排除之,擦干筒外壁水分后称量(g2),按上式计算密度筒的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