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特色小吃

上海特色小吃

1四喜烤麸材料:干烤麸、泡好的花生、腐竹、黄花菜、鲜香菇、黑木耳、八角,桂皮、葱姜适量、冰糖(冰糖要稍微比做红烧菜多些)、老抽、盐适量做法:1、干烤麸用冷水泡开,攥干水份,切成1cm见方的小块备用2、泡好的花生去皮;泡好的腐竹切段;干黄花菜泡好攥干水份;鲜香菇洗净切块;黑木耳泡好撕碎(以上几种也不必都有,我是因为打扫存货才都加上的)3、八角,桂皮,葱姜适量;冰糖(冰糖要稍微比做红烧菜多些);老抽,盐适量4、锅内烧热油,葱姜炒香,下入所有主料以及冰糖和适量老抽5、快速翻炒至冰糖融化,材料上色均匀6、倒入与材料齐平的温水,加盐和八角,桂皮;烧开后中火炖至汤汁浓稠,大火收一下汁,洒上香油和葱末即可食用!2春风松月楼素菜包春风松月楼素菜包素菜包是上海城隍庙春风松月楼素菜馆的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面粉250克矮脚青菜750克油面筋25克冬笋300克水发冬菇15克五香豆腐干1块碎老酵25克白糖50克发酵粉5克精盐5克花生油25克麻油5克水菱粉碱、酱色、味精、姜末各少许制作方法:1.将青菜去老叶洗净,放入沸水中汆一下,捞出用冷水冲凉,斩碎,挤去水分。

将冬菇去梗洗净,冬笋去壳。

然后将油面筋、冬菇、冬笋、豆腐干分别切成小丁,连同斩碎的青菜放在盛器内,加糖、盐、味精、姜末、酱油、水菱粉拌成菜馅。

2.将面粉倒入面盆内,放入老酵和适量清水(冬季用80℃左右的热水,夏季用冷水,春秋用50℃左右的温水),拌揉成光滑不沾手的面团,盖上布使它发酵,发酵时间一般春、秋节季需2小时,夏季1小时,冬季4小时。

发酵好后,取出切开,切断面出现许多蜂窝状的小孔,且有弹性时,即将面团放在面板上,加入适量碱水(碱与水的比例为2∶3),边加边揉至酸碱中和适度,再加进发酵粉,并继续将面团揉透。

然后将发酵面团搓成长条,再揪成面剂(每只面剂重约35克左右),一只只按扁,再擀成中间稍厚边缘较薄的菜包皮,用一张皮包菜馅约30克,并在收口处捏出20个左右的褶裥,即成生菜包。

3.在笼屉内铺上湿布,布上排好菜包,用大火沸水蒸熟,有弹性时(约需10分钟)即成。

3猫耳朵面材料:面粉、温水、一点盐、橄榄油。

做法:1、和面用温水+一点盐,揉好了醒一会,再揉揉再醒下。

2、分成100g左右的面团,撮成长条,刷上橄榄油盘好。

3、醒一会儿,就可以切成一公分的小段。

4、用大手指一压。

5、一推,一个猫耳朵面就出来了;两只手可以同时操作。

4桂花条头糕原料:糯米粉 400克、糖桂花4勺、开水180—200ML做法:1、糖桂花2勺+开水和面2、取一面团先搓成长条再压扁,然后用擀面棍擀成2mm厚,宽8cm左右的长方形薄面片3、在面片中下方放上豆沙4、卷起面胚成圆柱形,接口处压实用刀切去多余的面片5、再切成8cm左右长圆条放笼屉,蒸锅里水烧开放上笼屉大火蒸3分钟左右即可 来源饭菜网,转载请注明出处5粢毛团粢毛团的制作材料:糯米粉1500克,籼米粉750克,糯米250克,豆沙(或鲜肉)馅1000克。

粢毛团的介绍:上海著名的糕团点心。

因制成熟团裹包糯米后,形似白毛而得名。

现在是上海盛行的家常点心。

粢毛团的特色:色白晶莹,粒韧皮糯,细腻香甜。

粢毛团的制作方法:1.将糯米淘净,用清水浸泡24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2.盆内加入糯米粉、籼米粉、水拌匀揉透,搓成条,摘成每个约25克的坯子,捏成锅状,包入馅料,捏拢收口,团成球形,外面滚上糯米即成粢毛团生坯。

3.生坯入笼,上锅蒸约20分钟,出笼即成。

粢毛团的制作要领:1.粉团要揉匀饧透,揉至表面光滑不粘手为宜;2.制作的生坯要大小一致,外形要美观。

6鲜肉猫耳朵面粉、水、鲜肉末、食盐、酱油、葱、姜做法:1、将面粉、水调制成水调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2、将和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用刀切成小丁3、将切好的小丁用大拇指搓成具有小窝状的面圪塔4、把鲜肉末包进去,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注意面和水的比例!7油汆排骨年糕油汆排骨年糕的制作材料:大排骨1000克,水磨小年糕500克(约20条),熟猪油500克(约耗25克),酱油、白糖各350克,味精1.5克,葱花25克,姜末5克,料酒50克。

油汆排骨年糕的介绍:上海最著名的传统名点。

有两种制法:一种是上海小常州排骨年糕,排骨用调味品腌渍,直接入油酱汁锅汆制而成,色泽深红。

此种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盛行于30年代,至今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另一种是上海鲜得来排骨年糕,排骨用调味品腌渍,挂上淀粉,入油锅炸熟取出,食用时蘸甜面酱。

下面介绍小常州排骨年糕的制法。

油汆排骨年糕的特色:色泽深红,鲜嫩味美。

教您油汆排骨年糕怎么做,如何做油汆排骨年糕1.将排骨剁成100克一块的块,用刀面平拍几下,再用刀在沿边间隔切三刀(须切断筋,以免油汆时卷起),然后放入盆内,加酱油100克、料酒10克、葱花5克、姜末1.5克拌匀。

8葱烤大排猪大排适量辅料:淀粉适量调料:酱油适量鸡精适量料酒适量白糖适量植物油适量水适量把大排洗干净,用料酒和盐腌制10分钟左右。

把大排两面都沾上淀粉备用把葱洗干净后切成小段备用。

锅中放入适量油,加热到7成热后放入大排,把大排两面都煎至微黄色即可把葱放入锅中爆香,加入煎好的大排,同时放入水,酱油,淀粉和糖用中火收汁。

注意要不停的将大排翻转。

汁收干之后起锅即可。

9鱼肉吐司鱼肉吐司的制作材料:咸大面包1个,花生油1000克(约耗250克),鱼肉200克,猪五花肉200克,鸡蛋2个,精盐10克,料酒10克,白糖2.5克,味精2克,洋葱100克。

鱼肉吐司的介绍:上海大众化名点。

最早由番菜馆(外国西莱馆)经营,20世纪20年代初期成为大众化点心,很受顾客欢迎。

鱼肉吐司的特色: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鲜咸味香。

鱼肉吐司的制作方法:1.先将面包切成1厘米厚的片,再对角切成三角形片。

2.猪肉洗净剁成末,鱼肉剁成末,洋葱切成小米粒状。

将肉未、鱼末拌匀,加料酒、精盐和适量的水搅拌,再加洋葱、白糖、味精、鸡蛋拌匀成馅料。

将馅料涂在面包片上即成吐司坯。

3.锅内加花生油,烧至六七成热时,放人吐司坯,炸至两面呈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即成。

鱼肉吐司的制作要领:1.肉末、鱼末加水搅拌时要分次加入,边加入边朝一个方间搅打起筋;2.油炸时不宜用旺火,以免焦煳。

10香菇海苔团原料:米饭、波力海苔、鲜香菇适量、绿芥末、沙拉酱少量。

做法:1、蘑菇洗净切碎丁,海苔随意抓随。

2、锅中放入少许油烧热,放入切好的蘑菇丁,翻炒熟盛出。

3、将米饭、海苔碎、炒好的蘑菇丁混合,搅拌均匀,然后一个个团成丸子,用芥末酱或沙拉酱佐食。

11糍饭糕材料:糯米、大米各150克,盐或糖少许。

做法:1、糯米洗净浸泡4个小时,大米洗净浸泡半个小时。

2、泡好的糯米和大米混合,一起倒入电饭锅煮熟(用泡米水煮)。

3、煮好的饭稍降温,用擀面杖的一头将米饭捣烂一些,撒入少许盐或糖,拌匀。

4、保鲜盒或饭盒内壁和底部薄薄涂一层油,将米饭倒入,用力压紧实,一定要压紧。

5、放入冰箱冷藏两小时。

6、冷却后,将米饭从饭盒中倒扣出,切成方块。

7、油烧至5成热,将米饭块倒入炸至表面金黄。

提示:1、保鲜盒中涂油的做法,是为了尽量不用保鲜膜,环保一点点。

2、炸的时候,锅中不要一次性放入太多的米饭块,最好留有较大空间,否则糯米遇热易互相粘连。

3、甜吃、咸吃随自己口味,我喜欢吃的时候蘸白糖。

12上海春卷上海春卷原料配方:面粉1公斤瘦猪肉400克嫩韭芽1.5公斤虾皮100克豆油250克精盐、香油(麻油)、菱粉、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1.制面团:将面粉倒入面盆内,加点精盐,加清水,边加边搅,搅至不粘手为止。

和皮面要求软稀一点,抓起时呈欲坠状。

2.制馅:猪肉切丝,放入小的锅内煸炒至七成熟时,要放入切成段的韭菜,剁碎的虾皮和菱粉,调成薄糊,再一起炒,将熟时投入味精、香油,炒成稠糊状馅供备用。

3.烙春卷皮:将平底锅烧烫,用油擦一下,右手抓面团,在锅中心抹转后拎起,在锅板上留下碗口大小的圆形薄皮,烙干,翻身再烙,然后取出备用。

4.制面糊:用少量生面加水搅成面糊,作粘皮用。

5.成型:将春卷皮铺平,中间放馅糊,两头迭好,卷成枕形,用面糊粘住即成。

6.炸制:油烧至7~8成熟时半春卷下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滤去余油,即可装盘食用。

13水晶蛋糕水晶蛋糕的介绍:上海著名的特色小吃点心。

它是20世纪40年代由上海杏花楼等一些广东菜馆烹制的特色甜点心,吃口松软,香甜可口,很受食客欢迎。

几十年来一直盛行沪上,现在已成为上海风味名点。

------以下信息由饭菜网通过网站收集提供水晶蛋糕的特色:色泽洁白,松软甜香。

水晶蛋糕的制作材料:面粉400克,鸡蛋、白糖各500克。

教您水晶蛋糕怎么做,如何做水晶蛋糕1.将鸡蛋磕入盆内打散,加白糖搅打成蛋泡糊,再倒入面粉搅拌匀即成蛋糕生坯。

2.取牛皮纸一张,铺在蒸笼内,周围用木条围成方格,然后倒入蛋糕生坯,用小板刮平,盖上盖,上锅蒸约20分钟即成。

饭菜网()小贴士-----水晶蛋糕的制作要领:1.鸡蛋液加白糖搅打时,要朝一个方向搅打,中间不宜改变方向,打至起泡呈奶黄色、体积涨大至2倍时为佳;2.入笼用旺火沸水蒸制。

------以上信息由饭菜网通过网站收集提供14上海冷面鸡蛋面适量辅料:盐适量生抽适量花生酱适量鸡蛋面煮开就捞起来,不要过自来水,有条件的话过一遍凉白开或者净水,处理完之后用少许熟油、少许盐、鸡精干拌一下待用绿豆芽摘去头和尾部待用,青红椒少许切丝,黄瓜切丝待用,然后绿豆芽加青红椒丝快速在少许油锅里面快炒调味出锅待用花生酱用温水调和待用吃的时候把豆芽浇头浇上去,黄瓜丝、再放生抽、少许醋、花生酱即可15绿豆芽蒸拌冷面绿豆芽蒸拌冷面是用生面条经蒸、煮、晾凉,以酱油、醋、芝麻酱等调料和焯过的绿豆芽拌制而成。

过去,上海市场供应的冷面,大都是将面条煮熟后,用冷水冲凉而成。

1952年"四如春"点心店采取将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的办法加工成冷面。

既符合卫生要求,又使面质硬韧滑爽,颇受顾客欢迎。

目前各式浇头的蒸拌冷面,已成为上海街头到处可见的夏令小吃。

蒸拌冷面的制作材料:精粉小阔面条500克,绿豆芽75克,嫩酱姜25克,芝麻酱50克,酱油50克,醋25克,白糖3克,味精5克,葱10克,芝麻油20克,花生油40克,辣椒油15克。

蒸拌冷面的介绍:上海著名的夏季小吃。

三伏天吃冷面,始于魏晋时期,唐宋时期盛行。

唐代《唐六典》中就有"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的记载,"冷淘"就是冷面。

清末在上海普遍盛行吃绿豆芽拌冷面,1950年以后,上海采用蒸后煮制的方法做冷面,面条软润炎滑,清洁卫生,故名"蒸拌冷面"。

蒸拌冷面的特色:黄、白、粉红几色相映,面条软、韧、爽、滑,麻香微酸辣。

食时若佐以咖喱牛肉汤,则味道更佳。

教您蒸拌冷面怎么做,如何做蒸拌冷面1.将生面条抖松放入笼内蒸约10分钟,待面条外表已熟、色泽嫩白时,即可出笼挑松,用电扇吹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