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影像医学专业用)前言神经病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它课程的学习。
神经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首先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等基础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其次又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联系。
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而其它系统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因此,神经病学与基础、临床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法和神经科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原则,熟悉神经病学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贾建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6版配套使用,适用于临床、影像等专业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本大纲指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普通熟悉及一般了解的内容。
理论课总学时为30学时。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占40%。
各章的参考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0.5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损的定位诊断自学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4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1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0.5第七章头痛 1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6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1第十二章运动障碍疾病 1.5第十三章癫痫 1.5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2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2第十六章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自学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第十八章神经系统遗传性病自学第十九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自学第二十章睡眠障碍 1第二十一章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1 合计30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熟悉神经病学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与各临床学科的关系、发展方向,熟悉神经病学的目标、特征、实践和发展;了解如何学习神经病学。
教学内容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2、神经病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
3、神经病学的目标、特征。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损的定位诊断自学内容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的要求掌握意识障碍的含义、临床分类;熟悉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和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了解脑死亡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掌握记忆障碍和痴呆的概念, 熟悉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和计算力障碍的估评方法。
掌握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的概念、分类与临床表现;熟悉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在定位诊断中的意义;了解一些特殊类型的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
熟悉头痛的的概念和常见头痛的鉴别诊断。
掌握晕厥的临床分类及临床特点,熟悉痫性发作的基本概念及临床特点,了解痫性发作与晕厥的鉴别要点。
掌握系统性眩晕、非系统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极其鉴别诊断,熟悉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的区别,混合性耳聋与功能性耳聋的临床特点,了解耳鸣的临床意义。
掌握视野缺损的各种类型及临床意义,掌握各种类型眼肌麻痹的表现及临床意义;熟悉视力障碍、瞳孔调节障碍的临床表现;了解不同病变所致的眼底改变。
熟悉耳聋、耳鸣他听觉过敏的概念。
熟悉前庭周围性眼球震颤和中枢性眼球震颤的鉴别。
掌握瘫痪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定位诊断。
掌握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熟悉神经元性肌肉萎缩和肌源性肌肉萎缩的特点。
熟悉感觉的临床分类、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定位意义;了解感觉障碍的病变性质。
掌握共济失调的分类,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表现,熟悉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表现,了解大脑性共济失调和前庭性共济失调的特点。
熟悉步态异常的种类和各种步态异常和特点与临床意义。
熟悉不自主运动的临床症状,熟悉各种步态异常和特点与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含义、临床分类;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和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脑死亡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2,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和痴呆的概念, 视空间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和计算力障碍的估评方法。
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的概念、分类与临床表现;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在定位诊断中的意义;一些特殊类型的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
3,头痛:头痛的的概念和常见头痛的鉴别诊断。
4,痫性发作和晕厥:晕厥的临床分类及临床特点,痫性发作的基本概念及临床特点,痫性发作与晕厥的鉴别要点。
5,眩晕:系统性眩晕、非系统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及其鉴别诊断,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的区别,混合性耳聋与功能性耳聋的临床特点;耳鸣的临床意义。
6,视觉障碍:视野缺损的各种类型及临床意义,各种类型眼肌麻痹的表现及临床意义;视力障碍、瞳孔调节障碍的临床表现;了解不同病变所致的眼底改变。
7,听觉障碍:耳聋、耳鸣他听觉过敏的概念。
8,眼球震颤:前庭周围性眼球震颤和中枢性眼球震颤的鉴别。
9,瘫痪:瘫痪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定位诊断。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10,肌肉萎缩:神经元性肌肉萎缩和肌源性肌肉萎缩的特点。
11,躯体感觉障碍:感觉的临床分类、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定位意义;感觉障碍的病变性质。
12,共济失调:共济失调的分类,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表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表现,大脑性共济失调和前庭性共济失调的特点13,步态异常:步态异常的种类和各种步态异常和特点与临床意义。
14,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的临床症状,各种步态异常和特点与临床意义。
15,尿便障碍:自学内容。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目的要求掌握意识障碍、脑神经、运动系统、反射功能和脑膜刺激征的检查;熟悉精神状态、高级皮质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教学内容1,病史采集:自学内容2,体格检查:意识障碍、脑神经、运动系统、反射功能和脑膜刺激征的检查;精神状态、高级皮质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目的要求掌握腰椎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腰椎穿刺的并发症,了解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生理变化;掌握腰椎穿刺的操作要点。
熟悉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的临床运用。
了解常见大脑疾病的影像学鉴别。
熟悉肌电图的临床运用适应征。
熟悉基因诊断的原理和临床运用前景。
教学内容1,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腰椎穿刺的并发症,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生理变化;掌握腰椎穿刺的操作要点。
2,神经影像学检查: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的临床运用;常见大脑疾病的影像学鉴别。
3,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的临床运用适应征。
4,经颅超声血流图检查:自学内容5,放射性同位素检查:自学内容6,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自学内容7,基因诊断:基因诊断的原理和临床运用前景。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目的要求掌握定位诊断的方法;熟悉临床思维方法;了解定性诊断的概念。
教学内容1,定位诊断:掌握定位诊断的方法。
2,定性诊断:了解定性诊断的概念。
3:临床思维:临床思维的的各种方法。
第七章头痛目的要求掌握偏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了解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掌握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了解紧张性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偏头痛:偏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丛集性头痛:自学内容3,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低颅压性头痛:自学内容第八章脑血管疾病目的要求熟悉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熟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了解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了解预后。
掌握脑血栓形成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了解病理生理。
掌握脑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了解辅助检查;掌握腔隙性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了解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掌握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了解病理和预后。
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了解病理及预后。
熟悉脑血管疾病的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掌握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意义;了解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掌握血管性痴呆的概念;熟悉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和亚型;熟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教学内容1,概述: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了解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脑梗死的病理生理。
脑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辅助检查;腔隙性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4,脑出血: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治疗。
5,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6,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意义;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7,其他动脉性疾病:自学内容8,脑静脉血栓形成:自学内容9,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概念;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和亚型;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的要求掌握运动神经元病的分类和诊断;熟悉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了解该病的病理和治疗。
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熟悉该病的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常见痴呆类疾病的鉴别诊断。
掌握多系统萎缩的分类和诊断;熟悉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了解该病的病理和治疗。
教学内容1,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的分类和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和治疗。
2,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该病的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
3,额颞叶痴呆:自学内容。
4,路易体痴呆:自学内容。
5,痴呆的鉴别诊断:常见痴呆类疾病的鉴别诊断。
6,多系统萎缩:多系统萎缩的分类和诊断;多系统萎缩的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多系统萎缩的病理和治疗。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目的要求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