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粘剂与涂料_试卷和答案

胶粘剂与涂料_试卷和答案

《胶粘剂与涂料》试卷
B卷
一、名词解释(15
分)吸附胶接理论:
API:
润湿性:甲阶
酚醛树脂:热
熔胶粘剂:
二、判断改错题(20分,每题2分)
1.常用木材胶粘剂的耐老化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固性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醋酸乙烯乳液、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
2.环氧树脂本身是线型结构的热塑性分子,其固化是通过加入固化剂来实现的。

()
3.脲醛树脂最常用的固化剂为氢氧化钠,其浓度通常为10%,用量通常为树脂液总量的5%。

()
4.EEA 是乙酸乙烯 -N- 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缩写。

()
5.在甲醛系列树脂合成过程中,甲醛的官能度为1,苯酚的官能度为1,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3。

()
6.正常情况下,胶液固体含量越低,温度越低,粘度越高。

()
7.合成PVAc最常用的引发剂为硫酸铵。

()
8.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量不变,而热塑性树脂硬化过程中,分子量增大。

()
9.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

()
10.氯化铵法是测定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标准方法。

()
三、填空题(17分)
1.粗糙度系数R可用来表示木材表面的粗糙情况,R值的减小,意味着有效胶接面。

(1分)
2.胶接破坏的四种类型:;;;。

(2分)
3.降低涂料表面张力的途径有:;;。

(1.5分)
4.脲醛树脂胶接制品所释放的甲醛来源于:;;。

(1.5分)
5.涂料的组成成份有:;;;。

(2分)
6.一般情况下,胶液对被胶接物的表面有良好的润湿,所形成的接触角就,胶接强度就高。

(1分)
7.生产水溶性酚醛树脂最常用的催化剂为;生产醇溶性酚醛树脂最常用的催化剂为。

(2分)
8.目前,制胶车间的工艺流程有三种:、和。

(1.5分)
9.氯丁橡胶胶粘剂中加酚醛树脂的目的旨在:。

(2分)
10.甲醛溶液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原理为。

( 2.5分)
四、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影响胶接强度的因素。

2.简述胶粘剂硬化与固化的区别。

3.简述苯酚与甲醛摩尔比对酚醛树脂的形成和性能的影响。

4.简介PVAc乳液的形成机理。

5.简述涂料的性能。

五、论述题(18分)
1.论述影响脲醛树脂性能质量的因素。

(9分)
2.试述降低脲醛树脂胶接制品甲醛释放的途径。

(9分)
六、计算题(10分)
某脲醛树脂合成配方:甲醛一次投入,尿素(浓度为98%)均分两次加入,甲醛水溶液(浓度为37%)共430克首先加入,第一次尿素加入后,甲醛与尿素F/U摩尔比为2/1,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第二次尿素,使最终摩尔比为 1.5/1,试计算第一次所投尿素量和第二次所投尿素量。

(甲醛分子量为30.03,尿素分子量为60.06。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胶粘剂与涂料》试卷B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5分)
吸附胶接理论:它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此理论认为,胶接作用是胶粘剂分子与被胶接物分子在界面层上相互吸附产生的;胶接作用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物理吸附则是胶接作用的普遍性原因。

API:即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粘剂,为非甲醛类胶粘剂之一。

它是以水性高分子(通常为聚乙烯醇:PVA)、乳胶(通常为苯乙烯-丁二烯乳胶等)、填料(常用碳酸钙粉末)为主要成分的主剂,和以多官能度异氰酸酯化合物(通常为P-MDI)为主要成分的交联剂所构成。

润湿性:是指固体对液体的亲和性,一般用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来表示,一般情况下,两者间的接触角越小,固体就容易被液体湿润(润湿性好),其胶接强度就越高。

润湿性与
胶粘剂的性质、被胶接材料表面的结构与状态及胶接过程中的工作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甲阶酚醛树脂:它是一种可熔、易溶的酚类树脂,含有一定量的活性羟甲基,是各种不同聚合度(分子量)树脂的混合物,线型,加热或加促进剂可使缩聚反应加速,最终形成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树脂。

木材工业用酚醛树脂胶粘剂是甲阶酚醛树脂。

热熔胶粘剂:是一种无溶剂的热塑性胶,通过加热熔化,把熔融的热熔胶涂布在被粘物上冷却即固化,从而把被粘物胶合在一起。

(或是一种无溶剂的热塑性胶,是通过加热熔融,冷却固化来实现胶接的)。

二、判断改错题(20分,每题2分)
1. 常用木材胶粘剂的耐老化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固性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醋酸乙烯乳液、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
改为: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固性酚醛树脂、聚醋酸乙烯乳液、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

2.环氧树脂本身是线型结构的热塑性分子,其固化是通过加入固化剂来实现的。

(√)
3.脲醛树脂最常用的固化剂为氢氧化钠,其浓度通常为10%,用量通常为树脂液总量的5% 。

(×)
改为:脲醛树脂最常用的固化剂为氯化铵,其浓度通常为20%,用量通常为树脂液总量的0.2-1.5% 。

4. EEA 是乙酸乙烯 -N- 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缩写。

(×)
改为:VNA是酸酸乙烯-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缩写。

或改为:EEA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树脂的缩写。

5. 在甲醛系列树脂合成过程中,甲醛的官能度为 1 ,苯酚的官能度为 1 ,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3。

(×)
改为:甲醛的官能度为2,苯酚的官能度为3,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6。

6. 正常情况下,胶液固体含量越低,温度越低,粘度越高。

(×)
改为:胶液固体含量越低,温度越高,粘度越低。

或改为:胶液固体含量越高,温度越低,粘度越高。

7. 合成PVAc最常用的引发剂为硫酸铵。

(×)
改为:合成PVAc最常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8. 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量不变,而热塑性树脂硬化过程中,分子量增大。

( ×)
改为: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量增大,而热塑性树脂硬化过程中,分子量不变。

9. 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

(√)
10.氯化铵法是测定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标准方法。

(√)
三、填空题(17分)
1.粗糙度系数R可用来表示木材表面的粗糙情况,R值的减小,意味着有效胶接面越小。

(1分)
2.胶接破坏的四种类型:被胶接物破坏;内聚破坏;胶接界面破坏;混合破坏。

(2
分)
3.降低涂料表面张力的途径有:选用表面张力低的溶剂;降低成膜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使用表面活性剂。

( 1.5分)
4.脲醛树脂胶接制品所释放的甲醛来源于:UF树脂中的游离甲醛;树脂固化中分解的甲醛;木材等被胶接材料所释放的甲醛。

(1.5分)
5.涂料的组成成份有:成膜物质;着色材料;溶剂;助剂。

(2分)
6.一般情况下,胶液对被胶接物的表面有良好的润湿,所形成的接触角就越小(或小),胶接强度就高。

(1分)
7.生产水溶性酚醛树脂最常用的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或NaOH);生产醇溶性酚醛树脂最常用的催化剂为氨水(或NH 4 OH)。

(2分)
8.目前,制胶车间的工艺流程有三种:间歇法、预缩合间歇法和连续法。

(1.5分)
9.氯丁橡胶胶粘剂中加酚醛树脂的目的旨在:增加胶的极性、提高胶接强度和耐热性。

(2
分)
10.甲醛溶液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原理为甲醛溶液试样与过量的中性亚硫酸钠溶液作用,生成与甲醛等当量的氢氧化钠,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氢氧化钠,所消耗硫酸的当量数即为甲醛的当量数(或HCHO + Na 2 SO 3 + H 2 O → CH 2 SO 3 Na + NaOH,2NaOH + H 2 SO 4 → Na 2 SO 4 + 2H 2 O)。

( 2.5分)
四、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 简述影响胶接强度的因素。

答(主要要点):①被胶接物的表面状态;②弱界面层;③内应力;④交联度;⑤极性;⑥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⑦胶粘剂的固化;⑧胶层厚度;⑨木材比重、纤维方向、抽提成分。

2. 简述胶粘剂硬化与固化的区别。

答(主要要点):硬化是指胶粘剂通过干燥、结晶等物理过程而变硬的现象,这是一个物理过程,一般热塑性树脂是通过硬化来实现胶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