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 02、工程概况................................................. 1..2.1结构形式........................................................... 1..2.2回填概述........................................................... 1..3、施工准备................................................. 1..3.1材料准备.......................................................... 1..3.2使用机具准备........................................................ 2.3.3技术准备............................................................ 2.3.4作业条件.......................................................... .3..4、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3.4.1工艺流程.......................................................... .3..4.2回填天然砂石施工工艺............................................... 3.4.3回填2:8灰土施工工艺............................................... 4.4.4冬期施工注意事项....................................................5.5、质量保证.................................................. 6.6、安全文明................................................ .7..7、成品保护措施............................................. 7..1、编制依据1.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结构图纸,及有关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工程洽商记录 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1.5《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6《施工组织设计》(GB50202-2002 (GB50300-2001 (JGJ104-97) (GBJ201-83)2、工程概况2.1结构形式地上通过防震缝将结构分成四部分:A 、B 楼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 心筒,楼面为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基础为平板筏基; C 、D 楼结构类型为钢 筋混凝土框架,楼面为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部分屋面梁为钢桁架,基础为平 板筏基;四季花园屋顶采用张弦梁结构;基础为平板筏基。
2.2回填概述2.3.1 本工程坑底标高大部分为 -20.257m 局部有-23.657m 、-22.557m 和 -21.957m 。
边坡顶标高为土 0.000m,边坡放至-9.00m ,约按1: 0.3放坡;局部放 至-3.000m,也按1: 0.3放坡,但现场基坑肥槽尺寸较小,基坑护壁桩距结构外 墙间距最大处为800mm 且间距尺寸大小不一,所以建筑物基坑北、西、南侧肥 槽—9.00m 以下回填天然砂石,且天然砂石回填至护壁桩压梁,东侧肥槽—3.00m 以下回填天然砂石;护壁桩压梁以上部位按设计要求回填 2:8灰土。
基坑回填断 面示意图见下页示意图。
2.3.2为了边坡的稳定安全,并保证地下结构的顺利00行,回填土工程随着 地下室外墙拆模、做完防水层和防水层保护板后就开始陆续 步进行。
3、施工准备3.1材料准备结构外墙亠 两层4+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 50厚聚苯防水保护板 _ 500宽2: 8灰土回填 _ 素土回填_ 喷锚护坡— 地下一层 2: 8 地下二层 、树叶、 地下三层3.1.1材料供应:天然砂石:直接在砂石料场采购,再运输到 灰土:采购粘土和石灰粉后在现场拌制。
3.1.2天然砂石:优先采用粗砂、砾砂和碎石。
材料中不得含有草 塑料袋等有机物及垃圾;碎石粒径不大于 15cm 发现构外Cm 的石 灰土:灰土为含砂率低的粘土和石灰粉c 两性沥灰防水应用磨细” I 灰块也不 坡桩=L15m 基底标咼 3.1.3灰土:灰土为含砂率低的粘土和石灰粉c 改性沥+3厚SBS 使用前应过筛,要求石灰粒径不大于 5mm 不得含有 分;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坡 合规定。
粉, 过多水率应符'水肥槽回填断面图3.1.4含水量: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质量:土在夯实碾压时过湿,会出现软弹现象(俗称“橡皮土” ),此时土的密度并不会增加;对很干的土进行夯实时显然也不能把土充分压实。
因此在夯实前须先做击实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最少夯实遍数和土壤干密度。
土料含水量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3.1.5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即压实系数入c=0.953.1.6在土方回填前应委托实验室做出击实试验,从而确定2:8灰土的最大干密度p dmax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遍数。
回填土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控制在-4 %〜+2%范围内。
3.2使用机具准备3.3技术准备3.3.1要熟悉图纸,了解掌握回填土施工工艺,按图纸和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材料、机具、人员进场施工。
3.3.2按施工方案和技术规程对操作者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下达技术作业指导书、书面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认真做好回填材料进场验收检验工作。
3.3.3回填2: 8灰土前现场取土做击实标准试验,确定回填最大干密度和 土的最优含水量。
3.4作业条件3.4.1清理肥槽内的垃圾、有机物、淤泥、浮土、建筑垃圾等,排出坑内的 积水,并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3.4.2回填前,对填方基底和已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作出相 关记录,办好隐检手续。
3.4.3回填天然砂石前,应将砂石中的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物及垃圾 清出,大于15cm 的石头挑出;回填灰土前,检验灰土的含水率(15%C pW 30%。
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如果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等方法 降低。
当土的含水量较小时,可采用增加压实遍数的方法解决。
如土 料过干,应预先洒水润湿。
3.4.4施工前,抄好水平标高,通过外墙或护坡做好标记,以此来控制回填 土厚度。
4、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4.1工艺流程基槽底部清理—外墙防水验收—5cm 聚苯板做外墙防水保护层施工完 成—检验回填材料质量 —每25cm 高分层铺土、耙平 —夯打密实 —试验 合格—验收基槽回填采用人工回填,回填天然砂石部分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压实;回填 2: 8灰土部分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局部因肥槽过于狭窄,采用木夯人工夯实。
4.2回填天然砂石施工工艺4.2.1回填前先验收地下室外墙防水并完成防水保护板的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4.2.2外墙防水保护层是在120厚的砖 胎模上放置50厚聚苯板的形式铺设,随铺随 填,进行回填土施工,下土及夯土时注意对 防水保护层的保护(必要时设置临时保护层 板),避免施工机具对聚苯板的破坏。
4.2.3天然砂石首先吊运至指定位置(若在结构顶板,但注意堆放荷载必须小于3KN/m )放好,再通过串筒向下回填铺土 (见 右图),串筒底与回填面间距不大于 3m 或者用人工向护壁桩壁方向铲土,使砂石贴着护壁自由向下落地 ( 这样也可以有效 地保护聚苯板 ) ,但严禁使用吊料盒直接向肥槽内倾倒砂土。
4.2.4 在串筒向下溜土的时候,安排工人用铁锹或木耙及时向左右铺土, 每 次铺土护壁桩cn 厚聚苯板BS 防水卷材 构外墙 结构底板120厚砖胎模 筒下料图厚度为25cm。
425铺土达到25cm厚后,停止向下送土,使用平板振动器平拖振动压实,一般往返3-4 遍;对于槽宽不满足使用平板振动器的位置,由人工木夯压实,一夯压半夯,按次序进行,坚决不得漏夯,杜绝水夯。
4.2.6 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浅基坑标高后,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
4.2.7 由于基坑周边长,采取分段填夯(分段顺序按照砼浇筑顺序进行填夯,具体根据现场施工的工作面定),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碾迹重叠0.5〜1m不得在墙角、柱墩处接缝,上下相邻两层回填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cm,接缝处的回填土更应充分夯实。
4.3 回填 2:8 灰土施工工艺4.3.1 回填前先验收地下室外墙防水并完成防水保护板的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4.3.2 回填前拆除地下室外架,在基坑上口与首层结构间搭设跳板,并在基坑上边缘搭设1 米高防护围栏。
4.3.3外墙防水保护层使用5cm厚聚苯板材料铺设,随铺随填,进行回填土施工,下土及夯土时注意对防水保护层的保护(必要时设置临时保护层板),避免施工机具对聚苯板的破坏。
4.3.4拌制完2 : 8回填土,施工时用手推车推至基坑边,在指定倒土点进行下料。
4.3.5回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虚厚度为25cm填土的标高控制线在护坡上放出。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并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4.3.6 对于蛙式机打夯,夯打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每层夯打不少于3-4 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夯行路线应由四边向中。
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夯前对夯土应初步平整,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并且严禁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4.3.7 由于基坑周边长,采取分段填夯(分段顺序按照砼浇筑顺序进行填夯,具体根据现场施工的工作面定),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碾迹重叠0.5〜im不得在墙角、柱墩处接缝,上下相邻两层回填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cm,接缝处的回填土更应充分夯实。
4.3.8 肥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当肥槽里有穿外墙的水电管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边同时进行,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肥槽回填夯实时在离开防水层保护层10cm的范围内采用人工木夯夯实,以防止影响防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