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湖润紫竹文化生态庄园项目备案报告书巢湖市湖润紫竹生态庄园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六月目录一、项目概要二、项目编制依据三、项目建设背景四、项目建设必要性五、项目建设可行性六、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计划七、环境保护八、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九、项目效益分析十、结论巢湖市湖润紫竹文化生态庄园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巢湖市湖润紫竹文化生态庄园2、项目建设地址:巢湖市居巢区烔炀镇3、项目法人代表:史向辉4、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5、项目建设单位:巢湖市湖润紫竹生态庄园有限公司6、项目区基本情况:烔炀镇地处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位于合肥和巢湖两城市中间地带,距合肥、巢湖各30公里,距周边大中城市上海、南京、芜湖只有几小时车程,区位优越,交通便捷,105省到和淮南铁路穿境而过,是“传奇将军”李克农的故乡。
烔炀镇是千年商贸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资源丰富,自古就是“耕有余粮,湖涌三珍”的鱼米之乡。
全镇总面积159.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6.8万人口,辖15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城镇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人,流动人口8000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854元,是巢湖西部区域城乡农副产品交流的集散地,农副产品年交易额达3亿元。
二、项目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公园设计规范》《烔炀镇土地利用规划》《烔炀镇总体规划》其它相关规划与规范三、项目建设背景(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人均GPD达3万元。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旅业不再是少数人的时尚,已是大众消费需求。
旅游业含游、娱、购、食、住、行六大要素,是一个上下产业关联度大,牵涉行业多的综合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内需市场作用巨大。
因此说旅游业是个新型企业,朝阳产业,方兴未艾,前景极其广阔。
(二)安徽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作出开发巢湖大旅游的战略部署,努力打造“南黄山、北巢湖”安徽旅游新格局。
合肥市和巢湖市积极行动,联手行动,掀起了大巢湖旅游圈建设的新高潮。
近几年来,合肥、巢湖两市投入巨资,引进外资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着力打造“一道两城”重点工程,即滨湖旅游观光大道,合肥滨新城,巢湖滨湖新城。
碧桂园,省高速、合工大、地中海,金秦集团等一批重量级单位入驻巢湖,建设度假村,开辟新景区,新办大学城,巢湖已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不久,这里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旅游目的地。
(三)湖润紫竹文化生态庄园,选址在烔炀河口,这里是当代音乐大师李焕之先生当年采风、居住地,是创作经典民歌《巢湖好》的诞生地。
度假村位居巢湖之滨,烔炀河之畔。
北连烔炀古镇,南邻名人(李克农)故居,依岗傍水,风水宝地。
在这里可举目观湖,侧耳听涛。
置身园区,犹如滨海,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这里地形独特,有山岗、有池塘、有河流,有湿地,岗地起伏,错落有置。
水塘清澈,分外妖娆,建园造景可塑性极强。
(四)湖润紫竹文化生态庄园以打造文化名人和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生态园区。
其创意思想:第一、李焕之先生是原国家文联副主席,音乐家协会主席,当代著名音乐家。
1963年他与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一行到烔炀采风,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长达三月之久。
在采风创作中,李焕之先生以烔炀民弦律原素,创作了经典传世之作《巢湖好》。
这是一个十分宝贵而又难得的人文资源,应当重视发掘和利用。
利用名人效应,可以大大提升度假村文化品位。
第二,从目前国家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巢湖民歌已申报国家,被批准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庄园项目与非遗保护对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化,个性化的度假休闲基地,可避免与其它度假村建设模式的重复,可以增强看点、卖点,具有重要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
根据上述创意思想,在园区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应以项目地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地域文化和文化名人为内涵,注重特色,彰显个性,科学合理地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地打造高端度假休闲基地及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办,使之成为巢湖旅游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光彩夺目的明珠。
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一是顺应巢湖发展的需要。
如何“促进区域发展”是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省会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顺应区域发展大势,着眼安徽加速崛起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丰富提升,省会经济圈是全省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
烔炀镇作为省城合肥近邻,省会经济圈的构建为烔炀镇的经济大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烔炀镇应主动积极地与合肥联手,大力推进滨湖旅游带建设,打造好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围绕“打好巢湖牌、做好水文章”,大力开发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等诸多项目;该项目的提出正是顺应了当前巢湖市如何融入省会经济圈的对策,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发展对接。
二是烔炀镇改革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烔炀镇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镇党委、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建成以105省道为依托,规划面积为8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
到烔炀镇投资建设的客商和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开放的烔炀镇急需一处可供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洽谈生意的旅游胜地。
三是烔炀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产业。
该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周边乡镇的交通、餐饮以及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致富的需要。
五、项目建设可行性(一)项目建设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
烔炀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该镇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论证,认为该项目自然条件独特,开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该项目濒临巢湖,水资源丰富,是乘舟游览、潜水游泳的理想之地。
(三)105省道和巢湖至省城合肥的滨湖旅游观光大道穿境而过,为到烔炀镇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游客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务。
(四)基础条件较好。
现有东山农家乐林场基础设施、电力设施,为度假村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均在烔炀镇修建的信息传输塔,保障了项目区通讯畅通。
(五)该项目远离城镇、工厂,无任何污染,空气清新,气温适宜,是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计划(一)建设内容项目内容概况:本项目占地约260亩,水面100亩,其中建设用地50亩,总建筑面积为13800平方米。
建有运动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和园林花卉展示区、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展示区、庭院式度假区、会务接待中心、生态餐厅、综合楼;同时配套有供游客娱乐垂钓区、观光采摘区、观赏植物区、无公害蔬菜水果区;设有2处多功能停车场(兼演艺广场等);在农庄多处设有供休息纳凉的凉亭、长廊。
本项目开发的宗旨是结合巢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滨湖休闲度假为基础,建成集旅游、参与娱乐、休闲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旅游休闲庄园。
主要建设内容分为以下七大板块:度假休闲区1、综合楼。
内设: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健身、美容、会务、购物等功能。
2、贵宾楼(部长楼)。
内设:会见室、小型会议室、餐厅、商务套房、休闲健身房。
3、中心停车场、按停车150辆规划建设。
焕之文化园1、李焕之先生全身塑像。
2、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员雕塑群3、文化墙(照壁)。
正面:以巢湖风光为背景,以《巢湖好》为主题大型浮雕。
背面:巢湖民歌记述(起源、发展、影响、意义、重点人物介绍等)。
4、民歌演唱厅暨非物质文化(民歌)展览厅(兼作音乐厅、影视厅),建筑面积约800m2。
水景观赏区1、整治园区内水塘(清淤护坡等)。
2、塘中建有荷花茶厅。
3、沿水岸修道路,绿化、建亭、台、水榭、垂钓台等。
4、在水塘外,河道旁建游船码头。
园林观光区重点打造春、夏、秋、冬四景。
1、以水塘为基础,打造桃红柳绿春景及荷塘月色夏景。
2、以园区道路为基础,栽植月桂,打造丹桂洒金秋景。
3、开辟30亩梅园,打造梅香雪海冬景,使园区内常年花木葱笼,四季如春,令游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4、园区内适当安放置石、小品。
农耕体验区农耕体验区以自采、自摘、自用的形式,让都市人体验农耕及农家生活。
庭院度假区适合于高端客户(VIP)。
度假村配套设施园区度假村配套设施有:大门、围墙、道路、路牌、供水、供电、网络、通讯、有线电视、灯饰、音响,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设备和管理用房。
(二)实施计划该项目计划用三年半时间建成,自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其中用半年时间筹划准备,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用三年时间建设度假用房、营造景点等。
七、环境保护生态庄园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提出防治措施,并达到技术可行、布局合理、对环境的危害影响最小。
(一)环境保护原则本项目内的环境保护规划要与烔炀镇的文化氛围、生态、田园风光的总体环境相适应,注重与本地文化的结合与融洽,忌生硬楔入,不伦不类。
在开发利用巢湖水资源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并维护整个区域的完整性,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原则,遵循继承——开发——维护——改善生态环境——再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庄园内各设施严禁向周边水体排入未经防治污染处理的废水废物,保护水体资源不受污染是该项目良性开发运转及长期生存的前提条件。
(二)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措施:项目及周围水资源保护,防止污染;植树造林,防沙固土;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禁止挖泥采石,防止沙尘颗粒物污染空气;保护生物资源,严禁滥捕滥猎滥伐;统一规划建设,杜绝项目及周边滥建设。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各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污染防治法》、ISO2001质量管理体系等。
主要措施:加强法制宣传和生态意识教育;加强对植物的防病防虫措施管理;在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有损生态环境。
(三)废物处理方法及达标要求废水污水处理:配套建立废水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区域内的所有生活污水采取分片集中处理,分片收集处理达标之后排放入规定区域,严禁未经处理直接对外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