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先进事迹材料三篇(篇一)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30多名工人的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男,1983年出生,****人,现任**市**家具厂董事长,先后被评为**镇2009年度致富带头人、2010年度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家具厂解决了当地3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其中有17名为共青团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2010年3月,该厂被共青团随县委员会评为“青年文明号”。
全心全意创事业“梅花香自苦寒来”,**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由于家庭的不幸,他8岁时,母亲意外去世,12岁那年,父亲也追随母亲撒手离去,留下年迈的爷爷以及他们姐弟四人,作为家里的长子,**毅然将家庭的重担挑了起来,异常艰苦的童年生活造就了他坚强不屈、勇于担当的性格。
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
2009年,**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市**镇,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没有胆怯,自小养成的不屈的性格让他坚持了下去,为了节约资金,他自己当起了工厂建设的包工头;为了拥有成熟的技术,他从广东招来了一批老部下同他一起创业;为了调查市场,他独自游走30多个城镇……终于,摆在眼前的困难一个一个被他攻破,事业也逐渐上了轨道。
二、充实的打工生涯奠定了他创业的物质、精神基础。
16岁那年,刚初中毕业的**怀揣着问亲戚借的200元钱只身一人南下深圳打工,由于他的勤奋好学,2001年便在广东从事家具生产并担任技工一职;2005年,被怡丰工业集团旗下的丽高家具厂聘为开发设计部主管;2006年,年仅23岁的他已是惠州金点家具厂的厂长……丰富的打工生涯让他拥有了一流的家具生产技术和丰富的销售经验,也让他有了回乡创业的信心和经济基础。
回乡后的**知道,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
他看准了家乡的家具市场资金回笼快,市场前景好,于是坚定不移的做起了家具生产、销售工作。
厂房盖好以后,他带领着自己的老部下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十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回到家乡,就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带领着**家具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大方美观的家具,**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队伍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家具生产厂家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勇担当在**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
**镇是**市的一个偏远乡镇,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回乡创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的努力下,2010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用,仅**家具厂就招收了3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自担任**家具厂董事长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
**家具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和**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
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
创业中的**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常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的不断努力下,2010年,**家具厂年销售额达到了350万元,并定下了2011年突破600万元的目标。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
**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
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篇二)**:大学生3000元开自行车租车行赚60万元投资3000元开自行车租车行盈利60万元,**工业大学的**俨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神话”,毕业季启幕,校园里的每一场创业分享会都不想错过他。
主管学院创业工作的谭蔚老师笑言“他已是声名远扬”。
实现200倍收益的创业故事在大学校园里的确够“传奇”,只因在人海中多关注了一眼“单车”, **的大学4年就打上了“单车迷”烙印——2012年开自行车租车行,2014年转向创办自行车资讯互动网站。
相比拥有自行车固定资产的租车行,创办网站简直“烧钱”——从线上研发、线下活动到公司大小事宜、员工薪水,流水的花销,一旦不成功都将化为乌有的风险让**“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历经艰辛,**更愿意说,“这一次,才终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3000元起步的创业神话**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父亲开了一家当地最大的面粉厂。
从小耳濡目染,**一直心怀创业梦,跨入大学校园,他暗暗给自己定下了目标:首先要顺利毕业,其次是在大学里开家公司,毕业前开上一辆比亚迪“f0”。
这款车当时的售价是2.99万元,“不想依靠家里,为了凑足这笔钱我总得干点什么”。
学习艺术设计的**最早也动过开家广告公司或装修公司的念头,但思前想后,“有太多类似的公司了,打开市场太不容易”。
对创业的关注让他把握了先机。
大一到安徽黄山写生时,喜欢户外骑行的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地提供自行车租赁的店很少,而且租金很高。
回到武汉,**开始在学校周边转悠,“高校密集的武汉有广阔的自行车租赁市场,却缺少好的租车服务公司”,他为自己的发现欣喜不已。
“我们开一家租车行吧。
”**在寝室“卧谈会”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室友们纷纷叫好,可最后敢于筹钱实干的只有**一个人。
他从家里借了3000元,买了10辆普通自行车,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店面,通过张贴小广告吸引顾客前来,每辆车每天租金15元。
最初,他每天早上6点钟就匆忙赶去车行,晚上小店关门再回宿舍往往已经到了门禁时间。
就这样,仅仅一个月时间,他就把3000元的本金全部挣了回来。
“这个生意可做!”摸到门道的**开始雇同学帮忙,除去工资和房租,他把其他的钱全部用来扩大车行规模。
处于上升期的市场给了**一个成长的空间。
自行车数量从20辆到100辆,再到300辆,档次也从最初的一两百元一辆提高到后来几千元一辆的都有。
自行车被盗的现象在高校校园里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几千元一辆的高档自行车。
“再好的防盗措施也挡不住偷车贼的惦记。
”**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我把所有自行车的锁都下掉了,这样做不仅节约了给自行车安防盗锁的成本,而且因为没有锁,租车人就会做到车不离人,也防止了被盗现象。
”从此,**再也没有丢过一辆车。
为了提高租车行的知名度,**积极和各高校的社团开展合作,为社团的户外活动免费提供自行车。
**的业务渐渐越做越大,还增添了露营设备租赁等业务,除去人力成本和车辆维修清洗费用等,他不仅还清了家里支持的费用,还拥有了一批固定资产。
在谭蔚老师眼中,这是校园里一位难得的“眼界开阔者”,“他和其他学生创业者不同的是,他不是为了玩玩票,赚点零花钱换个苹果手机,是把创业当作事业在做。
”单纯的租车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逐渐显露,易被复制的租车模式让**开始思考后续的发展。
后来,他尝试向更专业的户外骑行业务发展,提供帐篷等露营设备租赁,把盈利重心放到专业爱好者的身上。
大三那年,**已拥有了150辆山地车,附带出租的帐篷等露营设备达30套,在武昌、洪山等10余所高校设立了租车点,2013年租赁业务带来的销售收入超过30万元。
长途骑行带来的创意与释放张腾是**的班长,也是他在班上最好的朋友。
在张腾眼里,**积极向上、具有掌控能力。
实际上,创业的每一天,**都身处高压状态,但无论如何他总能给身边人带来“积极、乐观、好脾气”的印象。
掌控情绪,**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一段长途骑行,一路上静到只能和自己对话”。
每逢不堪重负时,他都会投入一段长途骑行,在释放压力中思考未来。
从武汉到咸宁、宜昌、长沙甚至老家**,他在一路的骑行中迸发了关键的创意。
比如在单车租赁之外增加露营的项目,还有,就是创办“单车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