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粥文化

中国的粥文化

中国的粥文化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美食大国。

在中国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

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如果说文人喜欢夸张,对于粥的描述免不了多一些泛美之词,那么你再读一读这首《南粤粥疗歌》,就知道平民对粥的朴实诠释了——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圃肉。

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

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

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随着信息的流通,市场的开放,中国的粥文化已被全世界广泛接纳和认可。

韩国汉城的松竹粥铺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店面虽旧,却总是门庭若市,蘑菇牡蛎粥一碗6000韩元,菜粥一碗5000韩元、鲍鱼粥一碗竟售价1.2万韩元,光是蛋粥所需的鸡蛋一天就要用300多个!近年来,粥在日本也广受欢迎。

过去日本人只有在生病时才喝粥,如今粥已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许多女性把粥当成理想的夜宵和早餐主食,超市还出现了十分畅销的真空包装粥。

今天,即使是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巨头,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在美式的铺子里卖起了中国的粥。

尽管如此,粥仍是中国人的最爱,粥只有立足中国才能拥有更深厚的土壤和更广阔的空间。

吃多了大鱼大肉,那朴实的稀粥,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情思。

粥适合于各种年龄、体质的人。

一碗热粥,两碟小菜,平常到了极点,却令很多人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明代诗人张方贤在他的《煮粥诗》中说
到:“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这真是粥的写照。

想一想,在生病时、疲惫时,粥是抚慰人心的一种爱物。

它那淡而悠长的味道,常是游子在异乡温馨的牵挂。

中国人爱喝粥,可能就是喜欢喝粥时的那
一份宁静、那一份温情吧。

记得孩提时奶奶经常煮白粥,那可是香飘几条巷的白粥。

奶奶有时会加些果仁,有时会放螃蟹,有时还加点鲜奶,那股香味至今仍在我的记忆深处。

奶奶常常说,在百样补品中五谷杂粮为首选,粥水被视
为“养命仙汤”。

在这个夏天,粥水系列菜式不约而同地从都市的周边冒出来,香味沁人,别具风味。

清甜中带有淡淡的米香,这浓香绵稠的粥水真的是人间美物。

广东人会根据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火候做成各式各样的粥,如用明火煮的加进白果和百合的白粥,能清热降火;用猛火生滚的各类肉粥,低油低脂、原汁原味、口感清新,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追求;你还可以往粥水内加些鲜豆浆,用它烫鱼片、猪肝片、牛肉片、滑鸡、螺片、肉丸、蚝仔……这样做出来的粥都非常的鲜香爽口。

艇仔粥,是用鱼片、海蜇、炸花生、叉烧、浮皮、虾米、姜、葱、菜丝等为原料,乃粥品中用料较多的一种,香鲜爽滑,风味独特,极受顾客欢迎。

如果你想要坐着小船吃到真正的“艇仔粥”,那在“唐荔园”就可以实现了。

在那里,一座座别致的小亭子点缀于湖畔,亭内的酸枝椅重现了西关风情,而亭外的小舟就是唐荔园专门为了还原荔枝湾畔艇仔粥的旧貌而专门安排的。

岸边还有一只稍大一些的船,是师傅专门煮艇仔粥用的。

以前在广州做燕窝的食肆,大多走的都是贵价路线,如今它以平易近人的价格走向大众,于是,“豪门夜燕”就应运而生,这里的燕窝粥采用上好燕窝制作而成,燕窝如椰丝般白净,软滑而有弹性、晶莹透亮、夹起来软而不断,粥底以老鸡、瘦肉、鲜虾、鲍鱼煲成,但粥底要较平时所吃的稀,加入了燕窝就恰好合适。

粥款有咸蛋鱼松、鲍参翅肚官燕、鲍鱼蟹皇血燕、花胶瑶柱血燕等几种。

餐厅里的燕窝粥,都是另用一小盅盛着跟随粥上桌的,方便食客验明正身。

只要闻闻它有没有一股隐隐的蛋白清香,就可以知道它是否真正的燕窝了。

价位从48元到几百元不等,可谓是丰俭由人。

还有,在“强记鸡粥”,非常好吃的三皇粥、
鸡皇粥、强记艇仔粥和鲜虾蚝仔粥,都是非常值得一试的。

老广州人都会知道及第粥,在这里,你还能吃到经过改良的及第肠粉,里面包的馅非常的爽口。

在广东有这么一首《南粤粥疗歌》,读过之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广东人这么爱喝粥了。

“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圃肉。

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

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

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食粥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自古有春食荠菜粥、夏食绿豆粥、秋食莲藕粥、冬食腊八粥之说,颇有四时食补之道。

喝粥清热解毒、解腥化腻、滋补身体,对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山珍海味食之无味的现代人来说,时不时喝一顿清淡美味、营养兼备的粥,更是一大享受。

上下已有三千年历史的潮州砂锅粥,以独特的海鲜风味见长,是粥中的一大分支。

食粥不但可以调节胃口,增进食欲,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

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说,早晨空腹吃粥最好,其次是晚餐吃粥。

粥最好热吃,出点汗通利血脉,这样才能收益。

也有人主张:“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饿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

”。

滋补养生粥方大纲
补阳类:韭菜粥、虾米粥、肉桂粥、狗肉粥、鹿角胶粥、麻雀粥、苁蓉羊肉粥、羊脊骨粥等。

补阴类:肉粥、骨头粥、黄精粥、龟肉核桃仁粥、百合粥、天门冬粥、玉竹粥、燕窝粥、蟹肉莲藕粥、海参粥、沙参玉竹粥、地黄枣仁粥、甘蔗粥等。

补气类: 南瓜粥、鹅肉粥、野鸡粥、芋头粥、黄芪粥、榛子粥、糯米粥、栗子粥、人参粥、扁豆粟米粥、肥鸽糯米粥、珠玉二宝粥、泥鳅粥等。

补血类:菠菜粥、藕粉粥、墨鱼粥、当归粥、桑椹粥、木耳山楂粥、养血粥、牛乳粥、赤豆花生粥、芍药花粥、糯米阿胶粥、山药桂圆粥、牡蛎粥等。

气血双补类:羊肉粥、豆浆粥、木耳粥、花生粥、薏米红枣粥、鸡汁米粥、人参鸡粥、参芪地黄粥、牛百叶粥。

补脾养胃类: 皮蛋粥、桂花粥、石斛粥、吴茱萸粥、山药米仁粥、白术猪肚粥、人参茯苓粥、胡萝卜麦米粥、干姜暖胃粥、山楂粥、茯苓粉粥、苹果粥、猪脾粥、牛脾粥、鸡内金粥、野鸭粥、糯米花生粥、小米粥、良姜粥、花椒粥、刀豆香菇粥、谷皮糠粥、苹果羊肉粥、茴香粥、浮小麦粥、高粱米粥、无花果粥、蚕豆粥、豌豆粥、腐竹白果粥、柚皮粥、梅花粥、玫瑰花粥、佛手柑粥、甘松粥、鲤鱼粥、鲫鱼粥、鲢鱼粥等。

补心养肺类: 小麦米粥、肺粥、梨粥、杏仁粥、松仁粥、莴苣粥、冬虫夏草粥、桂圆粥、麦冬门粥、山药蛋黄粥、酸枣仁粥、莲子桂圆粥、远志莲子粥等。

补肝肾类: 甲鱼粥、羊肾粥、雀儿粥、肾粥、肝粥、山萸肉粥、熟地粥、荠菜粥、枸杞子粥、菟丝子粥、淡菜粥、芹菜粥、人参哈蚧粥等。

延年益寿类: 神仙粥、萝卜粥、甘薯粥、玉米粥、山药粥、补虚正气粥、仙人粥等 7款。

美容美发类: 油菜花粥、扁豆化粥、合欢化粥、蹄粥、何首乌粥、双豆百合粥、胡桃粥、菊花粥、荷花粥、虾仁龟芪粥、酥蜜粥等。

益智类: 鹧鸪粥、芝麻粥、人参莲肉粥、柏子仁粥、鱿鱼粥等。

祛暑类: 荷叶粥、麦片粥、绿豆粥、藿香粥、睡莲花粥、刺梨汁粥、金银花三鲜粥等 7款。

理血类: 益母草汁粥、丁香粥、月季花粥、槐花粥、月季凌霄粥、牡丹花粥、玫瑰樱桃粥、山茶花粥、安胎鲤鱼粥、鸡冠花粥、木槿花粥、水蛭粥、酒酿粥等。

解表类: 菊花粥、薄荷粥、冬笋粥、生姜粥、葱白粥、鸡肉葱白粥、葛根粥、玉兰花粥、荆芥粥、淡豆豉粥、菊苗粥、牛蒡子粥等。

清热类: 茄子粥、夏枯草粥、丝瓜粥、海带粥、荠菜粥、生芦根粥、蒲公英粥、蒲公英玉米粥、蒲公英黑豆粥、蒲公英橄榄粥、扶桑花粥、苦
菜粥、香椿粥、芙蓉粥、天花粉粥、茵陈粥、银桔粥、栀子仁粥、马齿苋粥、番茄粥、金银花粥、迎春花粥、莼菜粥、夜来香花粥等。

止咳平喘类: 罗汉果粥、枇杷叶粥、川贝母粥、三仁鸡子粥、竹沥粥、蘑菇粥、真君粥、枇杷叶生姜粥等。

渗湿利水类: 冬瓜粥、大麦粥、田鸡粥、车前子粥、桂心粥、冬瓜赤豆粥、姜萎粥等 7款。

泻下类: 香蕉粥、蜂蜜粥、牵牛子粥、紫苏麻仁粥、郁李仁粥、郁李仁薏米粥、松子仁粥等。

粥有治病和健身之功效,特作“粥谣”如下:
要使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贫血气不足,粥加桂元肉.头昏又多汗,煮粥加薏仁。

润肺又止咳,百合粥能克。

清暑解热毒,多喝绿豆粥。

乌发且补肾,粥加核桃仁。

若要降血压,粥里荷叶加。

滋阴润肺好,粥放银耳巧。

健脾助消化,山楂粥顶呱。

多梦又健忘,煮粥加蛋黄。

利尿消肿治脚气,赤豆稀粥胜补剂。

伤风感冒闹肚痛,生姜煮粥显效应。

止泻健脾补五脏,粥中宜把扁豆放。

要想身体常康乐,科学喝粥乐呵呵。

民间流传的健康粥歌,“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防治脚气病,米糖煮粥饮;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