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一新教授《训诂学概论》读后

方一新教授《训诂学概论》读后

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89期)方一新教授《训诂学概论》读后蒋宗许 胡俊俊(西南科技大学 文艺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方一新先生《训诂学概论》是全国高校古委会规划重点项目,其编纂背景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高校古委会委托北大裘锡圭、杨忠先生主编一套《古文献学知识丛书》作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教材。

这套书立足于古文献专业,同时也考虑诸如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和宗教等学科研究生的参考,此外也兼顾从事文史工作以及广大文史爱好者的需要。

这套教材共十一种,《概论》即其中之一(2008年3月第一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笔者以为,《概论》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益多师更出新原杭州大学本是朴学重镇,一新先生精进于这样一个学殖深邃的环境之中,自然一日千里,年甫弱冠,即已捷登治学殿堂,在《概论》撰写前,已有多种著作如《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笺识》等问世且获得学界一致的好评。

这些积累自然有利于厚积薄发。

《概论》共分九章三十四节,九章依次是“训诂和训诂学”,“训诂学的功用”,“训诂著作”上、中、下,“训诂的条例和术语”,“考释词义的方法”,“学习研究训诂学的原则”,“训诂学的继承与发展”。

从总体布局已不难看出,《概论》兼顾古今,源流并重,训诂的相关理论、历史、现状、未来的展望尽皆纳入规制。

当然,前此的一些训诂教材也有类似的格局,但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则发现《概论》的匠心独具,如在第二章“指导古文学习”一节中,《概论》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怎样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一、掌握正确的词义训释原则,二、合理利用注解,三、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在“指导古文献校理”一节中,《概论》从古籍整理的五个方面(标点、校勘、注释、翻译及辨伪)举例说明了训诂学的功用,翔实周至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指导辞书编纂”一节中,以《大词典》、《辞源》为主,从三个方面举述语文辞书中还需要完善的问题:一、词条或义项失收,二、释义不确,三、源流失考。

古代的训诂实践,主要体现在古书注解、语文辞书和其他训诂专著这三大类型的著作上。

训诂起源于古书注解,《概论》“为避免泛泛而谈,增加感性认识,在每一时期下,都举出一种著名的古注予以重点介绍。

故每一节都有两方面的内容,即该时期的注解情况和代表性著作。

”分期分别介绍了《毛诗故训传》、《郑笺》,《春秋经传集解》,《春秋左传正义》,《四书章句集注》,《资治通鉴注》,《墨子间诂》。

以上各书都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训诂水平,《概论》一一对他们的成就和不足做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介。

这样一来,每一历史时段训诂概貌得以展现,而代表著作的介绍则一斑而现全豹,时代的成就和训诂特色明朗了然。

2010年第4期89随着训诂实践的增多,训诂资料的积累,汇集训诂资料的专著——语文类字典辞书也就随之产生。

《概论》在第四、五两章中,精要地介绍了字书系列的著作,词典系列的著作,包括原著的基本内容、体例、学术地位以及后世重要注本,给读者展示了千姿百态的训诂大千世界。

其间最为亮点的是“解释俚言俗语的著作”和“考据类训诂著作”,前者介绍服虔《通俗文》、何承天《纂文》、陈士元《俚言解》、翟灏《通俗编》、钱大昕《恒言录》及郝懿行《证俗文》、《晋宋书故》,后者推扬颜之推《颜氏家训》、颜师古《匡谬正俗》、王观国《学林》、袁文《瓮牖闲评》、李治《敬斋古今黈》、焦竑《焦氏笔乘》、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及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这些著作对于学习和研究训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却多为其它训诂教材所忽略或语焉不详,《概论》中肯地分析了各自的价值和瑕疵,为读者开启了新的门户。

二、刊落繁华见真淳一门学科的认知,当然首先是概念的问题。

关于训诂、训诂学的定义,可谓言人人殊,《概论》精炼众说,归纳为:“虽然最初的‘训诂’、‘诂训’等是指解释古语或对古语的解释,但随着古书注解方法和语文研究的发展,训诂的内容就变得更加广泛了。

举凡训释字词、串讲句意、分析篇章结构,以致对古书中的语法修辞、典故制度等内容的说明,都属于训诂的范围。

”(3页)“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学问。

它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零散的、感性的训诂现象作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揭示规律,阐述义例,总结方法手段,用以指导训诂实践。

”(8页)对训诂、训诂学的定义、范围、功用的解释要言不烦,平实而又精到。

讲训诂历史时《概论》采取重点介绍的方式,每一种训诂著作的剖析如已有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尽量参稽,而后加上自己的心得浓缩入书,给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认知信息。

我们试以朱熹为例。

关于宋代的训诂情况,因为理学的纠葛一向有所忽视,虽然大多训诂教材都少不得提到朱熹的四部书,但也终觉泛泛,《概论》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例,在介绍全书的基础上,又以《论孟集注》为主,对此书予以了高度评价。

总结其特点为“注释不主一家,常引不同解释;注释时释词、串讲、评点相结合,错落有致;注音、释词、析句,时有可取”。

肯定其两点治学态度:“一是不迷信原文,二是不强作解人。

”对其美中不足也做了客观批评。

每立一说皆辅以令人信服的若干例子,使结论毫无凿空之感。

通过作者的分析评价,我们对朱熹的训诂成就有了更直观而贴近的认识,自然对宋学的评价也会更平正公允。

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概论》总是能明辨是非,给读者以正确引导,如辨析“声训”“反训”的得失等无不精到客观,令人信服。

对于近现代新训诂学的兴起,《概论》进行了简要而明晰的勾勒,大师们的著述,治学的基本特点,成就与不足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章黄学派训诂理论框架的构建,王力先生在训诂理论方面的创新,王国维先生等在研究材料和方法上的突破等。

对于张相、蒋礼鸿等在近代汉语领域的突出成就以及近几十年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也作了概略的介绍。

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鸟瞰,使后学既有典型可以瞻依,也有门径可资率循。

三 春风广被天下士清儒张之洞云:“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

”我们觉得,这话可谓金玉良言,清儒之所以在治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有扎实的“小学”功底。

而近几十年来,人们似乎对于小学这一治学利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忽视,学术的成就自然也就离清人相距甚远。

要匡正现今的学术的浮躁,则需要认真补小学的课。

笔者以为,《概论》是一本教材,也是一本小学基90古汉语研究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础书,入门书,即更名为“小学导读”亦不为过,例如《概论》对许多小学书都作了精彩无似的导读,如《说文》先介绍许慎的师承,著述概况,接着是卷帙、体例、贡献、缺憾、版本,再而介绍后世的研究情况诸如《说文》四大家,丁福保的《说文解字诂林》(并简要介绍此书的内容,体例,版本)。

又因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成就最高且最切实用的著作,于是以三千余字的篇幅详细介绍段玉裁的学术渊源,注解的成书经过,其书的主要内容,考求词义的方法,最好的版本。

通过《概论》的梳理,我们对于《说文》和段注便有了全面而明晰的认知。

总之,《概论》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关于治学的心得,凡阅读此书者无不开卷有益,识大识小各得其所,岂仅仅是文史类的学人。

四 细把金针度与人我们以为,高等学校的教材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把教与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知识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固然要反映在教材中。

但更重要的是,一本好的高校教材,编者需要站在本学科的前沿,在教材中反映出本学科的研究概况,进而揭示本学科的研究空间,为受教育者开拓进取导航。

《概论》一书在治学方法、门径的传授上高屋建瓴,我们试以第二章为说。

第二章分三节,先是“古文学习”,继而“文献校理”,再而“辞书编纂”,不用说,三节之间本身便考虑了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

每节下分细目,根据不同内容细目下再分小目。

章节之间、细目小目之间无不体现作者梯航后学的良苦用心。

尤其是大量的具体的书证,从不同的门类,不同的视角引导读者去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论述训诂学“指导古文学习”下“合理利用注解”问题时,作者举一例:《三国志》卷二九《魏志•华佗传》:“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记载了汉末名医华佗因症施治的事。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注解说:“⑴共止:一起停止下来,指同时来就诊。

止:站住,停下来。

⑵所苦:痛苦的情况。

……⑹并起:一同起来,即都已病愈能行动自如了。

”这一段话三注皆误,《概论》细加驳正,丰富的材料,辨析的过程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初学者可由此取径。

(见28页)至于第七章“词义考释的方法”,第九章“训诂学的继承和发展”,那更是胜义纷陈,堪称津梁。

篇幅所限,我们只好割爱而不论了。

但愿读者潜心涵泳,有得于心,进而在训诂学的天地中驰骋遨游。

末了,还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作者精进日新,以厚重的著作,一流的治学态度向为学界称扬。

之所以如此,是作者从来心仪的是清代学者的谨严,我们且引《概论》第九章中的一段话为此文作结,既可见作者治学的心路历程,也可以此自警:清代学者的学风和治学态度是独树一帜的,这是他们取得度越前人的卓越成就的根本条件和前提。

清代学者特别是乾嘉以来众多大师的治学态度,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实事求是”。

【作者简介】蒋宗许,男,四川德阳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古及近代汉语研究。

胡俊俊,男,四川崇州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语言文字专业在读硕士生。

【责任校对:林子】2010年第4期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