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行或有事项准则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06-00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面临的诸如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票据贴现、债务担保等“或有事项”越来越多。
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我国目前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适应能力和法制意识普遍较差,这就决定了或有事项的发生率及可能性比西方国家要大得多。
或有事项作为一种潜在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因相应损失的最终出现使企业陷入困境,导致被兼并破产的案例不在少数。
因此,正确防范、处理、合理披露或有事项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和管理层的重视。
关键词或有事项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披露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会计准则构成的全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其中针对或有事项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我国有关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会计政策中对大部分或有事项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会计实务工作中能够对或有事项加以处理和披露基本局限在未决诉讼、债务担保、产品质量
保证等个别问题上,实务操作上缺乏统一的会计规范约束,因此随意性很强。
一、或有事项确认标准不明确
为了准确的确认或有事项的相关问题,新准则对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划分,分别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极小可能。
其中,“基本确定”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很可能”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可能”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极小可能”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而对于这种概率区间的划分有着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经济事项中是很难严格用量化的指标来体现,特别是对处于临界值左右的情形,如对于可能性为50%和51%两个事项,很容易受主观影响,产生偏差。
但是根据现行的准则规定,对于可能性为50%和51%两个事项会做出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
这种简单地将概率作为严格区分或有事项不同性质的做法,容易使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 ①概率是一种数学语言,它在会计中无法得到合理和充分地反映。
因为可能性的分类、量化、设计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从本质上说,这样分类是不够精确的。
因此,在或有事项处理中应该充分考虑或有事项处理中的原则,如“谨慎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重要性原则”等。
只有综合权衡各原则,对或有事项的具体性质和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判断,才能更全面地反映风险信息。
②当某一事项的概率处在临界值时,这一临界值容易被企业的经营者所操纵。
概率容易产生规避性。
如前文所述的50%和51%两个事项,根据现行的或有事项准则将做出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前者不仅需要确认为负债同时还要加以披露,而后者仅仅需要披露。
由于确认事项会进入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影响,而披露事项仅仅在附注中加以揭示,不会对财务报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不同判断和相应处理对企业的风险揭示程度是不同的。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或有事项的这种概率划分进行合理的改进,尽可能地减少模糊的概念的出现,更大程度上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以及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二、或有事项的计量依据不客观、预计负债的确认不合理
《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要求确认为准备(即我国的预计负偾)的金额应是资产负债表日履行现实义务所要求支出的最佳估计。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规定:预计负偾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
所需支出存在—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的均值确定。
在其他情况下,最佳估计数应当分别处理,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日的,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期望值来确定。
在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中预计负债一栏时,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对预计负债的披露和提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但是预计负债的确认仍不够充分,个别公司对已逾期担保或已判决的诉讼
并未确认预计负债,这些预计负债的提取也不够恰当,而且大部分披露预计负债的公司对其提取的基数和比例未作充分的说明。
三、或有事项披露不充分、不规范
或有事项的披露分散在年报的几个部分,没有按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的或有事项一栏集中披露。
大部分企业没有披露或有负债可能对公司产生的财务和经营上的影响,把判断的任务,留给了信息使用者。
普遍没有对或有负债进行处理、确认。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如果很有可能发生支付义务,且金额可以计量的话,应该在“预计负债”科目下确认,进行账务处理并披露。
虽然有些项目已满足确认的条件,但没有公司在报表上确认或有负债。
有些公司甚至隐藏或有事项的披露,以逃避投资者的目光。
参考文献:
[1]马涛,柏桐.新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特征及其确认与计量.科技信息.2008(34).
[2]牛腾飞.浅谈年报中或有事项的审计认识.财会学
习.2008(2).
[3]阎红莉.或有事项的确认与处理若干问题探讨.西部财
会.2008(5).
[4]孙建东.新会计准则下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及建议.商业会计.2008(10).
[5]张秀丽.〈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预计负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