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音乐平台竞品分析报告:QQ音乐vs网易云音乐

移动音乐平台竞品分析报告:QQ音乐vs网易云音乐

(4 )云音乐个人主页依然是以歌单为主。想了解一个人性格,看他/她都在听、喜欢听什么歌就可 以得出个大概。而听歌排行的这个功能更是满足了人的窥探欲,基于对方最近一周听歌的情况,已 经能推测出对方最近的心情是怎样的了。这个功能主要针对熟人朋友之间,也是一种有效的加强社 交关系的功能。而收藏了对方喜欢/创建的歌单之后,该歌单也会实时更新,这一点很赞,Q Q音乐 没有。
全网共计主动下架未经授权音乐作品220余万首。在线音乐市场重新洗牌,购买大量歌曲版权成为 一项巨大的成本,很多二线音乐平台被逼退出竞争。
5. 版权市场
因此,扩大曲库规模则成为平台吸引用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今年7月,腾讯与中国音乐集 团CMC(旗下有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宣布业务合并,成为中国新音乐集团,并由腾讯控股。新 集团的版权音乐在整体版权音乐占比达90%,而网易云音乐占70%,阿里音乐(虾米音乐、阿里星 球(原天天动听))则只占不足20%。
(7)当然QQ音乐也有其特色。相比云音乐主打歌单,QQ音乐则采用 多元推荐,MV、现场、 电台、歌单、热单等都有独立的版块,给用户多样化的选择。QQ音乐的个性化设置 也是一种 体现,A PP皮肤、播放器、弹幕气泡等都有自定义样式设置,而个人页的口味偏好,也有集中直观 美观的偏好数据分析和一张虚拟个人音乐CD的制作。音乐播放页也有弹幕和K歌入口。一句话 总结,Q Q 音乐就是致力于打造全面、好玩的移动音乐平台 。
纵观整个市场,在版权规范化后,付费市场的规模增长率激增,用户的付费习惯逐渐养成。
7. 衍生消费 过去一年内,4 7%用户曾观看过在线音乐会,53%用户使用过K歌功能,57%用户使用专业设备 听歌。可见,除了在线音乐服务,还有很多涉及到的业务值得各大巨头去挖掘。
三、竞品分析
1. 竞品信息
2. 发展历程(图源艾瑞咨询)
时听歌是一个 比较高频的用户行为,跑步时听到合适的音乐也是跑步者的一个强需求,有合适的音乐,跑步者会 跑得更久、更舒畅,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都能产生更好的锻炼效果。云音乐的跑步FM是以跑步者的 当前步速来推荐音乐,经过计算的推荐精准度肯定会大大提高,而同时离线缓存包也能一定程度上 解决跑步时没WiFi或者没信号的情况。
(8)云音乐过于强调歌单,弱化了基于歌手和专辑的索引。部分用户(包括我)听歌比较喜 欢Loop歌手或者某些特别喜欢的专辑,我以前用Apple Music或Q Q音乐,(自己听过或添加过的 )歌手/专辑页入口都很浅,而云音乐只有下载歌曲列表中才有歌曲/专辑/歌手 的分类tap,“最近 播放”和“我的歌手”都不是针对自己收听历史所建立的列表。这就给人一种曲库不专业、不系统的 感觉。
(2)而云音乐的动态广场形式是朋友圈跟微博的结合,选择音乐、上传图片、写文字,能创造出 有趣、有互动性、有价值的内容(以心情、抒情、生活记录、较私人的想法等内容为主),对于一 条动态,除了点赞评论,也有转发的功能,也有话题的概念。而且推荐的陌生人的动态都是根据自 己喜欢的歌、风格等推荐的,也有查看“附近的人”和同城 的概念。这两点都是建立兴趣社交关系比 较重要的因素。
一、市场分析
1. 音乐产业定义
可见,移动音乐平台产业只占整个音乐产业的很小的一部分。 2. 市场规模
2015年全年,全球数字音乐的规模为67亿美元,增长率约为10%。其中下载服务占比4 5%,流媒体 服务占比4 3%。
3. 用户规模
2015年底,中国整体网民规模为6.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6.2亿,在 整体网民规模占比约为90%。四个数值也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结合多个页面可以发现,Q Q 音乐的字体、图标大小、元素占据的空间都比云音乐大一点。相比 之下,云音乐的布局看上去虽然更加紧凑,但也更简洁,反而显得没那么臃肿,而且能在画面内浏 览到更多的信息。两款A PP对主题色的把控都不错,Q Q 音乐是 时尚亮绿色 ,云音乐是有格调、有 气质的红黑搭配。
云音乐的每日歌曲推荐处于视觉中心,标出当天日期的数字,像一个日历,让用户很有冲动去“翻 一翻”。有不少用户,每天早上起来就惦记着今天的推荐歌曲,会充满期待地打开A PP,结果一般也 会达到甚至超出预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增加用户粘性。而云音乐把发现音乐设为首页,用户每 次打开A PP,推荐歌单、音乐、M V 等都可能有变化,用户每次打开A PP都可能会有惊喜的新发现 ,从而促使用户活跃度的提升。
对于这一点我可能没解释清楚,我说一个使用场景:我(用户)想听某个歌手的特定的一些歌,我 只能新建歌单,我想收藏一个很棒的专辑(比如某部电影的OST ),我也只能新建一个歌单,歌单 会越来越多,但其中很多都没必要做成歌单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明白我的意思。
6. UI/UE设计
(1)首页
云音乐的首页是“发现”,Q Q音乐的首页应该是“我的”版块(这个是我重启手机之后第一次打开时的 首页,平时操作,你最后是在哪个模块停留,结束A PP的进程后再打开,还是会回到该模块的 页面),首页可以说是飘忽不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会给用户带来疑虑和不安全感,体验不出A PP的 功能主次。
5. 互动行为 主要行为依然为听歌、搜歌、下载歌曲这3种。评论转发的使用行为不多,但其中的大部分用户都希 望以音乐为交流手段,得到更多回应和共鸣。由此可见,音乐+社交的模式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 需要优质的音乐内容的支持,激发用户的互动欲望。
6. 付费意愿 超过7成用户表示曾经付费或愿意付费,可接受区间11-20元占最多,也与当前多数音乐平台的包月 服务费用相近。
2. 使用频率 近8成用户每天都收听音乐,9成用户每天收听时长为半小时以上。音乐对于用户来说,已经成为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内容偏好 以华语音乐为主,对海外音乐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4. 使用场景 用户对音乐的需求比较多元,可以说是随时随地都希望能享受到音乐,而较多的使用场景是在用户 独处、需要放松或节奏感的时候。
5. 功能结构对比(大家不必仔细看,看我下面解读就好了~) Q Q 音乐
网易云音乐
(1)Q Q 音乐中与好友有关的功能的入口比云音乐的起码要深一层,而且不明显。用户之间没有私 信功能,用户之间的连接性非常弱,而且所谓的动态广场也都只是自己分享音乐、歌单的记录,没 有发布的入口,可见Q Q 音乐暂时还没打算音乐社交。
在线音乐产业链中的几个主要角色:内容提供商、版权服务商、服务提供商、终端到用户、监管 机构。其中越来越多内容提供商直接与服务提供商合作,主要体现为许多独立音乐人都选择在某一 音乐平台独家发布新歌新专辑,平台方也有建立独立音乐人的招募、培养平台。
二、用户分析
1. 用户属性 男女比例为4 5:55,而在年龄分层中,85后占比最多,中年用户比例也不低,可见音乐在用户的年 龄上的接受门槛比较低,其多元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
可见云音乐针对跑步这个使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还是挺完善的。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使用场景,在竞 品中把这个场景“垄断”了,将会给云音乐带来相当可观的用户量和活跃度。
(6)云音乐的音乐云盘也是一个黑科技,从PC端上传本地音乐文件,还能自动关联到平台上的歌 ,播放时进入那首歌的播放页。就算是平台上没有的歌,这个功能也解决了用户想随时听一些因版 权问题或是冷门歌曲的需求,针对的用户一般是较高端的音乐爱好者,但可能会有助长盗版的嫌 疑。
3. 产品定位
Q Q 音乐
基本上是以粉丝为切入点打造听看玩唱的音乐生态。典型用户一般是在PC时代习惯于Q Q 音乐的老 用户以及追求音乐多元化、娱乐化功能的用户。盈利方式除了传统的会员收入、音乐付费、广告等 ,还发展出比较有特色的音乐O 2O 业务,如在线音乐会等。
网易云音乐
主打UGC歌单和音乐社交,鼓励探索音乐、分享音乐,让越来越多冷门、小众的优质音乐进入用户 的视野中,提高用户的音乐品味,也有“听见好时光”这样的情怀Slo gan。用户以年轻人为主,追求 优质纯粹的听歌体验,也追求音乐品味和“逼格”,敢于并乐于分享、交流音乐,以及也有部分是有 一定知识基础和鉴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
而在线音乐用户的规模则达到了5亿人。在线音乐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网络 视频的第五大互联网应用。
而渗透率,在线音乐超过7成,移动音乐增长迅速。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网民从PC端转移到移动 端享受音乐服务。
4. 政策影响
2015年“剑网”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
要求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推动主要网络音乐服务商就音乐作品转授权积极洽谈版权合作。 通过监管,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数字音乐市场版权规范化。
6. 产业链
2015年全年,音乐产业的产值达到3000亿元,图中的核心层包括数字音乐产业、音乐演出产业、音 乐图书出版、唱片产业及音乐版权,关联层包括音乐教育培训产业、专业音响产业及乐器产业,拓 展层包括卡拉O K市场、广播电视音乐市场、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产业。 在线音乐企业的盈利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包括基于用户付费的下载、收听、流量包、 会员、数字专辑购买收入等,也包括广告、在线直播、游戏联运、O 2O 、衍生商品售卖收入等。 而如今在线音乐平台的几个领头企业,腾讯、网易、阿里都开始从核心层往整个音乐产业链进行业 务拓展。
移动音乐平台竞品分析报告:Q Q 音乐vs网易云音乐
两款产品的定位差异比较明显,都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但有一点是两者都需要不断完 善的,那就是给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音乐,建立完整、系统、专业的乐库,依靠数据分析提 高内容推荐的准确率,提升不同场景中的听歌体验,让用户爱上音乐。
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数据及图源均为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研究报告》,只涉及本人粗 略的总结和解读,为后文铺垫,而且图较多,如果看过报告或者没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跳到第三 部分。重点还是放在竞品分析上。
Q Q 音乐
Q Q 音乐在在线音乐产业的成长期加入市场,当时盗版和免费下载盛行,以PC端为主,前有酷狗、 后有虾米等对手,竞争非常激烈,当时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从Q Q 那边导流过来,获得大量的用户 。至今,Q Q 音乐已经覆盖了8亿用户,日活跃用户也有1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