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Cr12Mn5Ni4Mo3AL不锈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0Cr12Mn5Ni4Mo3AL不锈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第4章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的相及组织的影响4.1固溶温度对6.Fe数量及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4.1.1对6.Fe的影响将试样分别在950℃、1000℃、1050℃及1100℃的盐炉中进行加热,保温40分钟后于空气中冷却,然后经.78℃冷处理及520。

C回火,磨制后的会相试样用氯化铁盐酸水溶液腐蚀剂进行腐蚀,在400倍下观察金相组织,结果表明:无论950℃,还是1100℃固溶处理的试样,均难以发现6.Fe的存在。

这4个温度下处理的试样,只能在个别地方能观察到极少量的6.Fe存在(见图4-1),数量不足1%。

其原因可能是冶炼时成份控制的偏差累积造成的,即扩大r相区合金元素如Ni、Mn等总量偏上限,而缩小r相区的合金元素如Cr、Mo、A1等的总量则偏下限,就可能出现固溶处理后6-Fe量少于成分设计的预定值。

6.Fe的细小分散,不会对钢的强度带来明显影响。

图4-11100*C闺溶处理后存在的6.Fe(箭头所指)Fig.4-lThe6-Feof1100"(2solutiontreatmentr81TOWpoint)堕查堡呈三查兰三堡堡圭兰堡丝兰4.1.2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此钢在不同场合下使用时对奥氏体晶粒度的要求应有所区别,如果用于300℃以下时奥氏体晶粒应细小为好;当使用温度为400℃~500℃或更高时,长时间工作的零件会产生蠕变,这时要求奥氏体晶粒应粗大些,且晶粒大小应均匀一致,这是因为晶界在温度较高且长时间受力下工作易产生滑动而导致宏观变形。

通过950。

C、1000℃、1050℃及1100℃×40分钟固溶处理对晶粒大小的观察表明:950℃已开始晶粒不均匀长大,1000℃时很不均匀,大小差别较大(图4—2);1050℃时,小晶粒逐渐消失,晶粒趋于均匀(图4.3),1100℃时基本形成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约为4级,少量为5级。

一般推荐的固溶处理温度为1050℃,晶粒大小为5~6级。

1000℃时则为6~7级。

图401000。

C固溶处理对奥氏体晶粒度大小的影响Fig.4-2Theinfluenceof1000*CsolutionollthesizeofAusteniticgraindegree图4-31050。

C吲溶处理对奥氏体晶粒度大小的影响Fig.4-3Theinfluenceof1050"Csolution0nthesizeofAusteniticgraindegree4.2不同冷处理温度对马氏体转变量的影响冷处理是0Crl2Mn5Ni4M03Al钢重要的处理工艺,因为该钢的M;点略低于0℃,室温下为100%奥氏体加极少量6一Fe(CI—Fe)。

而Me点为.90。

C,一般推荐冷处理的温度为.78℃,不能使奥氏体完全发生转变,而有很少量的残留。

x.射线半定量为8.5%。

图4-4为经1000℃×40分钟固溶处理、一78。

C×4小时冷处理及520℃×2小时时效处理后的会相组织相片。

图4.5为经1050℃×40分钟固溶处理、.78℃×4小时冷处理及520℃×2小时时效处理后的金相组织相片。

图4-6为经1100℃×40分钟固溶处理、一78℃×4小时冷处理及520℃×2小时时效处理后的金相组织相片。

从图4-4金相照片可以看出,马氏体比较细小,残余奥氏体呈小块状;从图4—5金相照片可以看出,马氏体片较图4-4粗大,残余奥氏体块也较大,足以构成软点;从图4-6会相照片可以看出,马氏体更粗大些,残余奥氏体量也更多,并呈串状。

三者残余奥氏体量虽然总量小多(约3%~5%,金相法估计),但固溶温度低者少,反之则较多,图4.41000。

C崮溶处理经一784C冷处理(520x2小时时效)后对残余奥氏体的影响Fig.4-4Theinfluenceof1000"CsolutiontreatmentOBtheremainingAusteniticof·78"Ccoldtreatmenttemperature图4—51050。

|C吲溶处理经.78℃冷处理(520x2小时时效)后对残余奥氏体的影响Fig.4·5Theinfluenceofl050"CsolutiontreatmentontheremainingAusteniticof-78。

Ccoldtreatmenttemperature图4-6】】oo℃同溶处理经-78℃冷处理(520x2小时时效)后对残余奥氏体的影响Fig.4-6Theinfluenceofll00"CsolutiontreatmentontheremamingAustenitieof·78"Ccoldtreatmenttcmperature图4—7-40℃冷处理对残余奥氏体的影响(1050℃×40Min)Fig.4—7Theinfluenceof-40"CcoldtreatmentonremainingAustenitic哈尔滨理丁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图4-8.20℃冷处理对残余奥氏体的影响(1050"CX40Min)Fig,4-8Theinfluenceof一20"CcoldtreatmentonremainingAustenitic形貌呈块状,不及分散分布者优越。

图4.7为固溶处理温度1050℃经一40℃冷处理后的金相照片,图4-8为吲溶处理温度1050℃经.20℃冷处理后的金相照片,由图4,7、图4.8与图4-4、图4.5、图4-6相比,可见.40℃和.20℃冷处理后残余奥氏体较多,块大且连成片,这将导致软硬不均。

因而为保证整体各部位性能均匀一致,宜采用-78℃冷处理。

如欲获得不同的强度和硬度时,只宜通过采用不同的时效温度来调整,不宜采用不同的冷处理温度来得到。

4.3时效温度对金相组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了5个时效温度,即430℃、480℃、520℃、560℃及590℃。

会相观察表明,经1050℃×40分钟固溶处理及.78。

C×4小时冷处理后,不同温度时效后的令相组织看不出明显差别,图4-9系经520℃时效后的会相照图4-9520"C时效后的金相组织(1050"C×40min『占|溶+.78"C×4h冷处理)Fig.4-9Metallographyorganizationof520"Cageingtemperature图4.10590"C时效后的金相组织(10500C×40min固溶+-78"C×4h冷处理)Fig.4-10Metallographyorganizationof590"Cageing6.1微观组织分析第6章微观分析从图4.9、图4.10金相照片可以看出,不同时效温度处理后金相组织看不出明显差别,为此,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

将1050℃X40分钟+.78℃×4小时+不同温度时效的3种(480℃、520℃及590℃时效)试样截取薄膜,做成薄膜透射试样,在TEM下进行观察。

结果指出,基本组织均为板条状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组成。

马氏体成板条状且变形后残余奥氏体就在两板条成薄片存在,由于马氏体切变时体积尺寸增加,不仅本身受压,就是残留的奥氏体也受到压力,因而不仅马氏体具有较高的位错密度,残余的奥氏体也有较高的位错密度,在时效过程中攀移成层错(图6.1)。

这只在少数区域才能看到。

此外也有成块状的。

图6-l1050"C固溶处理加冷处理及时效后基体的TEM照片(箭头所指为残余奥氏体)Fig.6-1TheTEMphotoofagedbodywith1050"Csolutionandcoldtreatment(arrowpointremainingAustenitie)哈尔滨理丁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当不同温度时效时马氏体中要沉淀析出金属间化合物NiAl,使硬度由HRC41上升至HRC48~50。

480℃×2小时的时效时硬度接近峰值,TEM观察指出,此时尚未观察到明显的第二相沉淀析出。

只在马氏体的亚晶块的亚晶界上看到有少许的析出物。

硬度的提高依赖于时效过程的GPII区,放大6万倍难以观察到他的存在(图6—2)。

在520℃×2小时时效后则可观察到明显的第二相析出物,他们优先在亚晶界上形核和长大,同时在高密度位错缠结区内也同时沉淀析出,颗粒尺寸已达0.015II,放大至6万倍时也已能明显判别(图6.3)。

当时效温度提高至590℃X2小时时,第二组沉淀物已粗化聚集在亚晶界上,只有少量高密度位错缠结区的析出物尚未完全聚集长大(图6.4),此时的硬度己下降至HRC40以下,亚晶长大,位错大部分消失,部分攀移城墙,明显处于严重过时效阶段。

图6-24809C时效处理的TEM照片TheTEMphotoof480"CagedtreatmentFig.6—2为了对比还观察了1100℃及1000℃固溶处理加一78℃×4小时冷处理时效处理的试样。

与1050℃固溶处理加冷处理加520℃时效者相比,l100℃处理者,第二相沉淀析出物增多、尺寸变大。

这是因为固溶处理温度提高后奥氏体哈尔滨理丁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图6-3520"12时效处理的TEM照片Fig.6—3TheTEMphotoof520"Cagedtreatment图6.4590"C时效处理的TEM照片Fig,.6-4TheTEMphotoof590"Cagedtreatment晶粒尺寸增大,合金化更充分,成份更均匀,因而时效倾向也更大,故相同时哈尔滨理丁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效条件下,析出物更多、尺寸粗化(图6.5)。

与图6—5相反,1000℃固溶者因温度低,奥氏体晶粒小,合金化欠充分,时效倾向变小,因而相同时效条件下较1050℃固溶处理者第二相析出物更细小弥散(见图6-6)。

由TEM观察可知,第二相金属间化合物NiAI析出物的部位、尺寸大小与弥散度不仅与时效温度有关,而且还与固溶温度有关。

因而欲获得最佳的性能,不仅要考虑时效温度还应考虑固溶温度,使固溶温度与时效温度良好的配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即优良的力学性能。

由于6.Fe含量不多,透射电镜下难以找到,图6—7为其在TEM下的形貌,一个大的晶块系由隐约可见的许多亚晶组成。

在加热、冷却、加热过程中,位错沿亚晶界攀移成尺寸较宽的位错墙。

这些位错墙又被6.Fe中存在的异类合金元素或杂质原子所钉扎,增加了衍射衬度,故明显可见。

这些位错墙不仅存在于亚晶界,亚晶内也同时存在(见图6.7)。

图6-51100"(2固溶加冷处理加520"C时效处理的TEM照片Fig.6-5TheTEMphotoof1100。

Csolutiontreatmentandcoldtreatmentand520℃agedtreatment哈尔滨理丁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图6-61000"C固溶加冷处理加5206C时效处理的TEM照片Fig.6-6TheTEMphotoofl000℃solutiontreatmentandcoldtreatmentand520℃agedtreatment图6.76.Fe的TEM的形貌(520℃时效处理)Fig.6-7TheTEMphotoof6-Fe(5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