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

休克是一种复杂、危急的综合征,主要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而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
量休克,多见于外伤骨折患者。

一、什么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发生严重出血,引起
有效循环血容量突发性减少,使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造成器官功能受损
和组织细胞代谢紊乱、缺氧性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指24h内
出血量≥1个血容量或3h内出血量≥0.5个血容量。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通常伴有
低血压、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是开放性骨折、重度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若不能及时有效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会增加死亡率,而实施急救护理是
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生存力的保障。

因此,开展高效、有效、安全的急救护理
对抢救患者尤为关键。

尽管临床医疗服务和救治技术成熟,但急诊科急救护理干预仍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减少创伤性失血性休
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现代医学仍需努力的方向,
下文就来讨论一下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二、急救诊断和病情评估
1.患者病因和病史
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需要清楚患者发生休克的病因、受伤机制,并尝试唤醒
患者或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意识是否清晰。

若患者意识清晰,需知晓患者是否具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基
础病史和用药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外科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过了解患者疾病史、手术史、治疗史,并与后续合理用药治疗。

2.患者体征和症状
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必须快、准、狠,才能快速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救治,有
效止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皮肤湿冷、创伤位置、出血量,
预判患者伤后意识状况,并检测患者收缩压、脉压差、心率、中心静脉压、脉搏、呼吸频率等体征指标。

三、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医院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
功率、预后和生存质量。

对此,在开展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患者
病情变化快、病理复杂,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快速反应、稳定操作,
减少失误和延误。

急救护理团队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急救医生预判患者伤情,急救护理
人员接收到急救医生的指示后,立即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

针对心脏停止
患者,开展心肺复苏,多名护理人员相互配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检查患者
受伤部位、大小和出血量,对持续出血患者,采用无菌纱布包扎止血或敷料加压
包扎,每隔30min松开3-5min,预防长时间包扎而阻断肢体血液循环引起肢体坏死。

针对昏迷患者,注意清理口鼻咽部的分泌物、呕吐物,预防进入气道而引起
梗阻,引发窒息。

若患者存在呼吸骤停或呼吸频率降低情况,快速气管插管给氧。

针对出现开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患者,配合急救医生进行固定,制动,为了避
免患者出现烦躁、躁动,可注射镇静剂。

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路,补液和血容量,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避免在患肢上穿刺,给予500-1000ml平衡液静脉输注,输注速度为先快后慢。

在院前转运过程中,与院内急诊科抢救团队实时连线,汇报患者的情况,便
于院内抢救团队预先准备好分诊室、影像科室、抢救室,开放绿色通道。

四、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急救护理
在转至院内过程中,急救护理人员需固定患者的头部、身体和骨折处,减少
转运引起的震荡,送至分诊处预检后,启动绿色通道,30s内送至抢救区进行抢救。

进入抢救区后,启动创伤失血性休克一体化流程管理,医护配合,急诊抢救
组长与护理组织分工,分配多名护士分别负责生命体征监测、体液出入量记录、
联系相关科室、术前准备、抢救物品准备工作,各项护理工作同步进行,紧密衔接,用时控制在10min。

考虑到急诊科缺少经验丰富的创伤外科权威医生,急救
过程中需提前预约和联系,分配经验丰富医生与护士共同完成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

分配1名护理人员快速补液、输血,启动紧急输血程序,3min内完成抽血,
5min送检,提前5min前往输血科取血,5min内完成输血。

输血后,可建立多条
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

分配1名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判断其
是否出现呼吸反常情况,检查是否出现肋骨骨折、肺挫伤、脾破裂等情况,将患
者头偏一侧,清理口腔异物,避免呕吐误吸。

若患者呼吸急促,外周血氧饱和度差,遵医嘱调整氧气量。

对出现肢体严重撕脱伤、血管损伤、出血多的患者,医
生和护士相互协助,立即清创、包扎、止血固定。

3级护士通知多科紧急会诊,
5min内放射科、骨科等学科进行会诊讨论治疗方案。

会诊后继续加压止血,加丁
字托固定。

做好术前准备,更换干净病人服,动态跟踪患者血液检验结果,整理
病历资料,提前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缩短手术时间,实现创伤救治“黄金1h”,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存活率。

由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转
运至手术室前,要快速做好转运准备,评估转运风险,启动转运风险评估程序,
3min内完成评估,准备好急救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等,开启转梯,缩短转运时间。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救治时间的延长,
死亡风险也随之提高。

患者在1h内得到有效救治,可大大降低死亡率,若伤后
8h进行救治,死亡率可提高至75%。

因此,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过程中,争取时间、稳定生命体征是急救护理的重要注意事项。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与医生
相互协作、配合,使各环节衔接流畅,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通常伴有许多并发症,在院前、院内和转运急救护理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补液扩容。

院前快速完成伤情评估,争取时间止血、抗休克,院内开启绿色
通道与一体化流程管理,分工明确,多项护理同步进行,包括建立静脉通路、多
学科会诊、输血补液、管道护理等护理流程,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患者急诊
科停留时间和手术准备时间,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中急救护理团队应协调同步开展急
救护理工作,医护协作,由急救医生准确预判患者伤情,护理人员遵医嘱快速止
血扩容、稳定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院内急救护理需开展一体化流程管理,缩
短患者急诊科停滞时间,尽快手术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