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预案演练[全文5篇]

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预案演练[全文5篇]

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预案演练[全文5篇]第一篇: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预案演练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演练时间:2013.4.11 参加人员:所有护理人员及值班医生指挥:×××护士长演练场景及记录场景:12床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演练记录:1、责任护士×××巡视观察12床患者输血时发现患者胸闷、恶心呕吐、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剧疼等,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生理盐水维持输液通路,保留血袋及输血器。

2、值班护士×××立即通知×××护士长、值班医生。

3、值班医生查看病人。

4、责任护士×××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

同时责任护士王贺给患者心电监护及测量体温、责任护士刘冬艳给患者吸氧。

5、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

同时伴有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责任护士鲍春花立即给予建第二路静脉通道,并遵医嘱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血压稳定时呋塞米60mg静推。

6、护士×××给予患者保暖及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及家属,稳定患者情绪。

6、护士×××做好抢救记录,核对、检查、封存血袋和输血管道,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

填写溶血反应报告卡,报护士长、科主任、上报输血科。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床边交接。

8、科内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总结本次演练总体反应及时、指挥有条不紊、各组人员能各就其位、分工明确、不混乱、各组人员配合较好。

存在问题1、有些护士不严肃,与护士认为只是演练有关。

2、熟练程度稍有欠缺。

改进措施1、将存在的问题立即反馈给个人,及时整改。

2、护士长将演练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在科室会议上反馈。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意识。

记录人: ×××抢救流程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关闭输血通道,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报告医生↓给氧,遵医嘱用药↓保留未输完的血袋和输液管道↓寒颤时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监测尿量,做血红蛋白测定↓填写溶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做好抢救记录治疗重点:①抗休克:静脉输入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同型新鲜全血以纠正休克,改善肾血流灌注;:②保护肾功能,血压稳定时静脉输注20%甘露醇(0.5~1g/kg)或呋塞米(速尿)40~60mg,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1次,直到血红蛋白尿基本消失为止;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250ml以碱化尿液,促进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③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④防治DIC(弥漫性血管内溶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

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病理状态,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综合征。

⑤如果输入的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时可考虑换血治疗;⑥发生少尿、无尿时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第二篇: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预案演练西电集团医院普通外科输血反应的应急演练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医生、护理人员对患者发生输血溶血反应应急处理能力。

二、参加人员:组长:闫国诚主任(总指挥)副组长:吴宏、杨玲云参演人员:王建军赵雪雅王娜。

三、演练内容背景:普外科15床张三诊断为:脾破裂术后。

因患者大量失血,急诊手术后给予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输血治疗时患者发生输血反应。

四、演练场景及记录2016年10月28日 19:00演练开始。

演练地点:普通外科病房。

演练场景:(场景)2016年10月2819:00责任护士赵雪雅巡视观察15床患者输血时发现患者胸闷、恶心呕吐、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剧疼等,立即停止输血。

呼叫值班护士王娜,立即推取急救车,回到病房为患者更换输液器,输生理盐水维持输液通路,保留血袋及输血器。

19:01 值班护士王娜立即通知护士长、值班医生王建军。

19:02 值班医生王建军查看病人,立即采取相应紧急处理。

19:02 责任护士王娜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

同时护士赵雪雅给患者心电监护及测量体温、吸氧。

19:10 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护士赵雪雅立即给予建第二路静脉通道,并遵医嘱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血压稳定时呋塞米60mg静推。

19:02 护士赵雪雅给予患者保暖及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及家属,稳定患者情绪。

并做好抢救记录,核对、检查、封存血袋和输血管道,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

19:20 患者病情平稳,王建军医生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不良事件报告卡,向科主任汇报,上报输血科、医务科、护理部。

五、闫国诚主任宣布演练结束。

演练结束后所有参演人员及科室在岗人员到普外科医生办公室集合,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评估。

第三篇: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预案演练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演练时间:2017.07.10 参加人员:所有护理人员及值班医生指挥:杜振华护士长演练场景及记录场景:12床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演练记录:1、责任护士徐萍巡视观察12床患者输血时发现患者胸闷、恶心呕吐、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剧疼等,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生理盐水维持输液通路,保留血袋及输血器。

2、值班护士衣桂蕾立即通知杜振华护士长、殷宪义值班医生。

3、殷宪义值班医生查看病人。

4、责任护士徐萍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

同时责任护士张平给患者心电监护及测量体温、责任护士颜利群给患者吸氧。

5、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

同时伴有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责任护士衣桂蕾立即给予建第二路静脉通道,并遵医嘱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血压稳定时呋塞米60mg静推。

6、护士长杜振华给予患者保暖及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及家属,稳 1定患者情绪。

6、护士徐萍做好抢救记录,核对、检查、封存血袋和输血管道,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

填写溶血反应报告卡,报护士长、科主任、上报输血科。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床边交接。

8、科内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总结:本次演练总体反应及时、指挥有条不紊、各组人员能各就其位、分工明确、不混乱、各组人员配合较好。

存在问题1、有些护士不严肃,与护士认为只是演练有关。

2、熟练程度稍有欠缺。

改进措施:1、将存在的问题立即反馈给个人,及时整改。

2、护士长将演练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在科室会议上反馈。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意识。

记录人: 殷宪义抢救流程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关闭输血通道,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报告医生↓给氧,遵医嘱用药↓保留未输完的血袋和输液管道↓寒颤时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监测尿量,做血红蛋白测定↓填写溶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做好抢救记录治疗重点:①抗休克:静脉输入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同型新鲜全血以纠正休克,改善肾血流灌注;:②保护肾功能,血压稳定时静脉输注20%甘露醇(0.5~1g/kg)或呋塞米(速尿)40~60mg,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1次,直到血红蛋白尿基本消失为止;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250ml以碱化尿液,促进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③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④防治DIC(弥漫性血管内溶血)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

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病理状态,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综合征。

⑤如果输入的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时可考虑换血治疗;⑥发生少尿、无尿时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第四篇:溶血反应预案输血溶血反应的应急演练时间:2013.4.11参加人员:所有护理人员及值班医生指挥:×××护士长演练场景及记录场景:12床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演练记录:1、责任护士×××巡视观察12床患者输血时发现患者胸闷、恶心呕吐、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剧疼等,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生理盐水维持输液通路,保留血袋及输血器。

2、值班护士×××立即通知×××护士长、值班医生。

3、值班医生查看病人。

4、责任护士×××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

同时责任护士王贺给患者心电监护及测量体温、责任护士刘冬艳给患者吸氧。

5、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

同时伴有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责任护士鲍春花立即给予建第二路静脉通道,并遵医嘱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血压稳定时呋塞米60mg静推。

6、护士×××给予患者保暖及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及家属,稳定患者情绪。

7、护士×××做好抢救记录,核对、检查、封存血袋和输血管道,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

填写溶血反应报告卡,报护士长、科主任、上报输血科。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床边交接。

9、科内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总结本次演练总体反应及时、指挥有条不紊、各组人员能各就其位、分工明确、不混乱、各组人员配合较好。

存在问题1、有些护士不严肃,与护士认为只是演练有关。

2、熟练程度稍有欠缺。

改进措施1、将存在的问题立即反馈给个人,及时整改。

2、护士长将演练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在科室会议上反馈。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意识。

第五篇:输血溶血反应的原因和护理设施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权威医学考试辅导平台输血溶血反应的原因和护理设施输血溶血反应原因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与病人AB0血型不符而造成的溶血。

一般反应迅速,症状发生快,后果也较严重。

2)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解变质,如血液贮存过久、血液保存时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到剧烈震荡、血液被污染等;另外,血液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加入对pH有影响的药物等,均可致血液中红细胞被大量破坏。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阴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不会发生溶血反应,仅在血清中产生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的血液时,才会发生溶血反应。

因此,Rh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且反应较慢,症状较轻。

也较少发生。

输血溶血反应护理措施1)预防:加强责任心,认真作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认真履行操作规程,做好输血前的核对工作,以避免发生差错;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的要求,以防血液变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