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孟论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孟论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孟论学》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篇:【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孟论学》同步练习(含答案)QQ个人图书馆 孔孟论学一、基础识记 1.默写:⑴学而不思则罔。

⑵不不,不不。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⑵受学重文,孰不顺成?()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4.孔子,名,字,时期国人,学派的创始人,大家,大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字,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步难行。

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50字)QQ个人图书馆 QQ个人图书馆 二、理解运用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暴()奕()诲()鸿鹄()缴().....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通“”,意思:⑵有为者辟若掘井“”通“”,意思: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通“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意思: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通“”,意思: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E、曰:非然也9.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C、以至仁伐至不仁D、何其血之流杵也....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11.翻译: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QQ个人图书馆 QQ个人图书馆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达:通达,应用。

②奚:何处,哪里。

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

④审问: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致疑致疑:提出疑难问题B、舍问,其奚决焉?决:判断,解决...C、问焉以破其疑焉:他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正:正确..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

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

”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Q个人图书馆 QQ个人图书馆 参考答案:1.⑴思而不学则殆。

⑵愤启悱发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左右逢源一暴十寒专心致志3.⑴D ⑵A4.丘仲尼春秋鲁儒思想教育《论语》柯子舆儒《孟子》5.(思想积极,言之有理即可。

)6.pù yì huì hú zhuó7.⑴“暴”通“曝”,意思:晒⑵“辟”通“譬”,意思:比如⑶“奕”通“弈”,意思:围棋⑷“知”通“智”,意思:聪明⑸“原”通“源”,意思:水源 8.C 9.B 10.D11.⑴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所讲的。

⑵这是因为(不专心学习的)这个人的智力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人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 12.D 13.⑴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提出)疑难问题,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⑵这就叫做互相提出疑问,共同深入探讨,使道理明确起来。

14.⑴广泛请教(可以向“贤于己””等于己”“不如己”的人请教),各有所获;突出强调了问的重要性(或“问”的价值)。

⑵问焉以资砌磋。

15.略QQ个人图书馆 第二篇: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孟论学》第一、二课时教案知识和技能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运用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理解积累由本文衍生出来的成语;4.认识学习的意义,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理解孔孟言论所阐明的道理;2.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六年级时我们学过《〈论语〉八则》,其中哪些是论学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孔孟论学》。

回忆,交流。

朗读课文。

以《〈论语〉八则》引入本文的学习,唤醒学生的记忆,为学习本文作准备。

二、介绍作者及论著孔子及《论语》检查预习: 1.生字词:不逾矩罔殆篑一日暴之2.指导朗读注音语句的停顿。

回忆、交流。

介绍作者及论著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

疏通生字词与断句,为学习本文打好基础。

三、疏通文字、初步理解1.孔子论学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2.从文中归纳出两个成语。

反复朗读。

交流并明确:1.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2.第二则论述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相得益彰。

3.第三则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勤奋虚心地学习,不懂就问。

包括要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4.第四则:论述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半途而废。

要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终能成功。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孔孟论学《孔孟论学》孔子、孟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一般语气和节奏,感知每则语录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明确学习中思考的重要作用,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2.难点:孟子的语录。

【课文提示】1.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奉为圣人。

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

首开私立学校的先河,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

它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自汉以来,儒学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又是先秦文学语言的总集。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的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它们都是儒家经典。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

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正音正字】论(语)lún 罔wǎnɡ 殆dài 譬pì 篑kuì 暴pù 弈yì 鹄hú 弗fú 杵chǔ 【积累词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仁人无敌于天下【朗读课文】【课文简析】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