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D )。
A.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B.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C.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D.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不可用以下哪条表述?( D )A.是一门公共必修课B.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C.是一门理论课程 D.是一门专业课3. 关于道德和法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B.二者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手段C.二者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更广泛4. 一个人要安身立命、成长成才、贡献社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不断实现人的社会化。
A.政治化B.社会化 C.理想化 D.现实化5.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要求是( D )。
A.热爱祖国 B.德才兼备C.全面发展D.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人才素质的灵魂是( A )。
A.德B.智 C.体 D.美7.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C )。
A.理想远大B.勇于创新 C.德才兼备 D.视野开阔8.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是( C )。
A.坐而论道 B.闭门思过 C.躬行实践 D.合理宣泄9.“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呵!”这说明了( C )A.人才成长的道路 B.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C.个人修养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曲折的实践过程D.修养的境界是一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强调了,进行自我修养要( C )A.认真读书,求得真知 B.躬行实践,知行统一C.常思己过,有则改之 D.学习榜样,积极进权11.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 D )。
A.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B.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D.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12.当代中国大学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 D )。
A.完成祖国统一的责任和任务B.防止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C.增强国防科技水平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 B )已经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
A.德才兼备、以才为先B.德才兼备、以德为先C.德才兼备、不分先后 D.智体兼备、以智为先14.以( B )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A.服务人民B.团结互助C.崇尚科学D.艰苦奋斗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言教育大学生在学习上要发扬( A )的优良学风。
A.勤奋 B.严谨C.求实D.创新16.马克思说:“作为确定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里,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指的是( A )。
A.人生责任 B.人生境界 C.人生存在 D.人生信仰17.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B.二者都主要靠社会舆论进行调节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D.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18.刘少奇曾指出:“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这句话强调了( A )A.自我修养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身体力行B.进行自我修养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C.自我修养的完美境界的实现是相对的和无止境的D.自我修养需要经常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和行为规范来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19.素质是从事某种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自身基础和内在条件,它是( C )。
A.先天的遗产 B.后天的培养C.先天的遗产和后天的培养 D.学习的能力20.关于法律和国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
A.国家需要法律 B.法律先于国家而产生C.法律不一定从属于国家 D.法律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21.下列关于“慎独”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B )。
A.“慎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B.“慎”是谨慎,“独”是独处,不与人交往C.“慎独”不仅是一种修养功夫,更是一种人生境界D.“慎独”能避免社会生活中的双重人格和两面行为22.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B )。
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道德风尚C.对外开放程度D.传统文化积淀23.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即为( A )。
A.道德品质 B.道德思想C.道德情感 D.道德意识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ABCD)。
A.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B.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D.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中国梦是( ABC)。
A.历史的 B.现实的 C.未来的 D.虚拟的。
3. 中国梦是( BCD)。
A.全世界的 B.国家的 C.民族的 D.每一个中国人的。
4.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做( ABC)的时代新人。
A.有理想 B.有本领 C.有担当 D.有作为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显著特点有( ABCD )。
A.思想性 B.政治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ABCD )的一门课程。
A.世界观B.人生和价值观C.道德观D.法治观7.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 ABC )的重要手段。
A.思想行为B.协调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D.全面发展8.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法治素养D.职业素养9.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 B.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C.法律维护思想道德的权威 D.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10.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在( ABCD )的结果。
A.学习中升华B.内省中完善C.自律中养成D.实践中锤炼11.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BD )。
A.学习要求的变化 B.生活环境的变化C.家庭要求的变化 D.社会活动的变化12、大学适应期会出现的矛盾主要有( ACD )。
A.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B.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C.人际环境带来的苦恼 D.自主意识与独立能力的矛盾13.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要从下列哪些方面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ABD )A.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B.虚心求教细心体察C.知行统一,脚踏实地D.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14.道德修养过程中应采取( ABCD )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A.学思并重 B.省察克治 C.慎独自律 D.知行统一15.现代人才的素质规格包括( ABCD )A.思想道德素质 B.专业素质 C.文化素质 D.身心素质16.《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段话对我们进行道德修养的启示有( ABCD )。
A.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近处做起B.自知之明,解剖自己,意志坚强,控制自己C.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去做,一次一次地经常去做D.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17.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包括(ABC)A.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B.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实际C.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D.联系身边的榜样人物18.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与人才素质的关系是 ( ABCD )。
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B.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C.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D.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19.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有(ABC)A.认真读书,求得真知B.躬行实践,知行统一C.常思已过,有则改之D.为我所用,自我满足20.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正确方法是 ( ABCD )。
A.注重学习科学理论B.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C.注重联系实际D.注重学以致用三、判断题1.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
(对)2.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对)3.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4. 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人生勇气、意志与毅力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对)5.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对)6.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对)7. 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对)8. 思想道德和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后者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不是。
(错)9.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对)10. 新时代的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对)11.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对)12. 新时代大学生素质和本领的强弱,并不影响着民族复兴的进程。
(错)13. 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各种能力。
(错)14.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对)15.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可以将思想道德有机融入法律体系,使法律具有鲜明道德导向,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对)1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对)17.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