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研究,主要体现在大量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上,如《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生态旅游:规划者•和管理者们的参考文献注解》、《生态旅游介绍》等,并将“岛屿理论”、“环境容量”和“游憩地等级理论”等引入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主要参照和借鉴旅游规划的一般程序和管理原则进行。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旅游管理组织一一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NPS)出版的《设施和项目设计的综合指导手册》提出了包拈•自然和文化资源、景区设计、建筑设计、能源管理、水供应、废水处理和设备维护等在内的可持续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

此后澳大利亚也出版了类似的文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的低环境影响设施设汁。

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点。

Gunn在1988年提出了国家公园旅游分区模式,即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旅游服务社区。

这一模式提出后被普遍采用。

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自然环境区、集中游憩区、野生游憩区和野生保护区等4个。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的生态旅游规划项目是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进行的。

在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伯里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墨西哥5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后,于1990年出版了《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了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实践,突出强调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和特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加拿大要求游客在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同时要自觉保护它们;充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从事•切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

内外生态旅游研究1.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

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对厄瓜多尔等5个国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于1990 年出版《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地区乃至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6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在所确定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行动纲领和方案的优先领域中,都体现出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

199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 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以确认。

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儿十种之多,主要有《旅游研究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旅彳亍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 )及《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等,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旅游管理》1993年第2期还推出了生态旅游专辑。

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

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儿部:Lindberg 等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

此书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來的250种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学术论文。

《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是由生态旅游协会(TES)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

Martha Honey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Lindberg等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是揭示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的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Martha.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收益分配。

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Monteverde的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收益。

从1990年以來,生态旅游协会(TES)主席Megan Epler Wood -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

还有像Reid、Ziffer等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

主要的组织机构有:生态旅游协会(TES)、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TNC)、国际保护组织(CI)、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旅游人类学委员会(IUAES)等,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生态旅游协会。

从1991年以來就与华盛顿大学(GWU)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尽管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正从描述性研究向更为严格的理论化研究迈进,但目前大量研究工作和实践尚处于经验阶段。

很多学者还在致力于理清生态旅游、可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真正含义的问题上。

如加拿大环境顾问委员会(CEAC)主席Scace、Farrell等、Boo和Cater等从不同角度、立场给生态旅游下过不同的定义。

在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上的分歧,导致对生态旅游类型划分上的多样化特点。

Linberg一方面分为中坚的(hard-core)和专注的(dedicated)生态旅游,一方面乂划分为主流的(mainstream)或临时的(casual ) 生态旅游。

澳大利亚昆士兰(Queensland)生态旅游战略划分为自助型生态旅游大众型生态旅游。

Orams划分生态旅游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两种。

主动型生态旅游是指有着更为严格标准的生态旅游。

它的开展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代表着强调资源基础得以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式。

相比之下,被动型生态旅游则是仅仅以维持资源现状,不对自然或人文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弱可持续旅游模式。

此外还有人把生态旅游分为大众化和替代性的生态旅游。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局(ANPS)在生态旅游划分时,根据资源开发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强度不同,釆用0、5级的6级分类系统。

综上所述,国外对生态旅游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两个标准。

一是参与的生态旅游者的数量,二是生态旅游者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比较偏重后者。

同时,这两方面乂是相互关联的。

一般而言,游客数量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明显。

笔者比较倾向于把生态旅游划分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的分类。

这样更利于我们把握生态旅游的实质,也有利于分析生态旅游者的活动特征,进而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进行协调和控制。

体现生态旅游部分思想的旅游规划早于生态旅游本身的历史,主要表现是旅游规划引入生态学的思想。

80年代中期提出了基于社区之上生态发展的理念,认为生态旅游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人民对生态旅游的态度和生态旅游机会的可得性。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研究,主要体现在大量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上,如《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生态旅游:规划者和管理者们的参考文献注解》、《生态旅游介绍》等,并将“岛屿理论”、“环境容量”和“游憩地等级理论”等引入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主要参照和借鉴旅游规划的一般程序和管理原则进行。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旅游管理组织一一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NPS)出版的《设施和项目设计的综合指导手册》提出了包括自然和文化资源、景区设计、建筑设计、能源管理、水供应、废水处理和设备维护等在内的可持续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

此后澳大利亚也出版了类似的文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的低环境影响设施设计。

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点。

Gunn在1988年提出了国家公园旅游分区模式,即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旅游服务社区。

这一模式提出后被普遍釆用。

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自然环境区、集中游憩区、野生游憩区和野生保护区等4个。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的生态旅游规划项目是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进行的。

在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伯里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墨西哥5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后,于1990年出版了《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此后,越來越多的国家进行了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实践,突出强调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和特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加拿大要求游客在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同时要自觉保护它们;充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从事一切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

澳大利亚政府自从90年代以來就一直很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生态旅游战略。

要求经营者必须确保生态旅游地生态的完整性;提高自然资源(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支持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所雇佣导游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等。

政府对于生态旅游的优先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有的州还制定了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瑞典、英国和荷兰等国家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强调尊重地方文化传统,注重社区参与,增加当地人管理旅游业的权力。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如肯尼亚、赞比亚等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国家,政府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方式,将社区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紧密地结合起來,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加勒比海沿岸各国从90年代初开始实施区域性的生态旅游战略,定期举行生态旅游会议,调整传统海滨胜地旅游内容与方式,以适应改善环境的要求。

2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兴起于90年代初。

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 1995年1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

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调整、补充方案中,列出“承徳市生态旅游”、“井冈山生态旅游与次原始森林保护” 等作为实施项目。

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生态旅游成为被广为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1999年云南大学主办了全国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

回顾国内在生态旅游研究领域所作的诸多研究,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关于生态旅游的分类,人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