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翡翠知识

翡翠知识

于战国时宋玉之《招魂》,即“翡帏翠帐”及《淮南子·人间训》的“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

翡指红色,翠指绿色。

“翡翠”作为现代特指硬玉枣翡翠的名称则大概开始于清代初期,因为从考古成果看,从来没有发现过清朝以前的翡翠玉石制品,而只有从清代开始,大量的翡翠制品才流行起来。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所谓翡翠,实质上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并伴有角闪石、钠长石、透辉石、磁铁矿和绿泥石等的混合物。

这些组成矿物晶体极小,并杂乱地交织在一起,好象用毛制成的毡子一样,矿物学上称毡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翡翠非常坚韧,同时翡翠的硬度为7,即比钢还坚硬。

由于翡翠这种又硬又结实的特征,使得由它制成的首饰非常经久耐用,不易损坏。

作为主要成分的硬玉,化学成分NaAl(SiO3)2,单斜晶系。

翡翠作为多晶质结合体,其原石常呈巨砾和卵石产出,比重330-336,折射率166,油脂至玻璃光泽,颜色变化大,有白、绿、红、紫红、紫、橙、黄、褐、黑等。

但其最珍贵者为绿色(翠)其次为紫(紫罗兰)和红色(翡)。

5.2.2 翡翠的评价1.翡翠的质量评价依据影响翡翠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颜色、质地(结构)、透明度(水头)、裂隙、杂质和加工工艺等,这些便是进行翡翠经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下列分别作简要介绍。

(1)颜色: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色调也各异(彩照35、36),但以白色者为最多,以绿色者为最贵,俗话说:“家有万斤翡翠,贵在凝绿一方”。

按传统习惯,翡翠的色泽要求可归结为“正、阳、浓、和”四个字。

正:即要求颜色艳绿、纯正,不能在绿中有蓝的感觉。

阳:即要求颜色的鲜艳明亮。

浓:指颜色的饱和度,要求翡翠的翠绿色越浓越好。

和:是指整块翡翠同一颜色的均匀程度,优质翡翠要求同一颜色浓艳、均匀。

一般说来,按正、阳、浓、和标准,高级的翠绿色可分为四级,它们的共同点是不带任何蓝色,而只能带有黄色。

它们是:(1)祖母绿,为深浓的正绿,不带任何黄色;(2)翠绿,中等深度的正绿,不带任何黄色;(3)苹果绿,象绿苹果似的艳绿,略带黄色;(4)秧苗绿,带有明显黄色的嫩绿,亦称黄阳绿,有一种活泼感,或显生命活力。

除上述的高级绿外,还有其它的绿,常见的有墨绿、油绿、蓝绿、水绿、瓜皮绿等,都属于欠佳的绿,具有这类绿的翡翠,其价格比高级绿者低得多。

除绿色外,红色和紫色的翡翠也受人欢迎,红色者以血红为最佳,紫色者则以深艳紫为最贵,但这类颜色者极少见,大都较浅,并偏浅。

(2)质地:翡翠的质地亦称“地子“、”地张“或“底”等,矿物上称结构。

主要与组成翡翠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有关。

我们知道,组成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硬玉解理发育,当其颗粒较大,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就会看到光从解理面反射而出现的大小不同的片状闪光,并隐约地显示出翡翠内的许多细小矿物颗粒,俗称“翠性”,在珠宝界也形象地将它叫做“苍蝇翅”及“沙星”。

由于其它绿色玉石没有翠性,因此,翠性就成为识别翡翠的重要标志。

但真正好的翡翠要求组成矿物的颗粒越细越好,组成矿物太小,是看不见翠性的。

组成矿物颗粒越小,翡翠越透明,底越好。

为了形容翡翠的质地,所用名字可多达数十种,如玻璃地、水地、蛋清地、稀饭地、芋头地、细白地、干地、花白地、香灰地和狗屎地等,而且因地区、习惯而异。

质量最佳的是玻璃地,其组成矿物非常细,翡翠透彻明亮如玻璃;其次是水地,指翡翠透明如水;再次是蛋清地,指其地像生鸡蛋清一样,虽基本透明,但已略显浑浊,但这已是市场少见之上品了;稀饭地,指其颗粒较粗,用肉眼亦可看见,透明度一般,这类质地的翡翠市场上十分常见,尤其在挂件和玉器工艺品市场。

(3)水头:即透明度。

它取决于翡翠中除硬玉外的其它矿物的含量、各种矿物晶粒粗细、形状及排列方式。

透明度越好,水头越足。

翡翠的水头如何,一般可凭肉眼对其作出初步估计,珠宝界称作“几分水”。

一分水指3mm厚的翡翠呈半透明,二分水指6mm厚的翡翠呈半透明。

有二分水的翡翠,可以认为是上上等质量了。

(4)净度:和其它宝石一样,净度是翡翠价值评价的一大要素。

翡翠的瑕疵,主要有白色和黑色两种,白色者主要呈粒状及块状,一般称“石话”、“水泡”等,主要是一些钠长石矿物或集合体,具明显石花的翡翠,质量较低。

黑色瑕疵也主要是一些矿物或集合体,主要的有闪石和磁铁矿,黑色瑕疵对翡翠价值的影响也较大。

(5)裂纹:俗称绺,绺对翡翠质量的影响也极大。

绺有两种,一种是由外界冲击造成的裂纹;另一种是晶体间裂纹,前者对质量影响更大,但具有晶间裂纹的翡翠质量也较差。

(6)工艺质量:优质翡翠,可制成贵重的首饰,其具体质量除上述因素外,还取决于厚薄、比例、圆度和抛光程度。

对一般的翡翠雕件来说,更需要考虑工艺水平,高质量的翡翠工艺品,其工艺应是因材施艺、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善用巧色(彩照37、38)。

值得指出的是,翡翠的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上述要素的色、水和质地往往是一个综合性要素,俗称种。

种的划分有许多种方案,常见的有:(1)老坑种:这是最好的种,其表现为颜色符合阳、正、浓、和要求,浓艳、均匀、明亮;质地细腻;水头好(彩照39、40)。

假若是玻璃地,加上浓、阳、正、和的颜色,将是翡翠颜色质感更好,鲜艳夺目,次品种称之为老坑玻璃种。

这是翡翠的极品,非常稀罕,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价格十分昂贵,原料一般需要100万-300万元人民币/公两。

(2)有种无色:指质地细腻,水头足,但颜色少,色淡或无色。

此类翡翠若块体较大,一般都做成手镯。

手镯表现清澈透明,水清地好,佩戴在手上给人冰清玉洁之感,若人喜爱,深得广大女士喜爱,价格也较高。

(3)芙蓉种:就像芙蓉花,香味清淡而悠远。

芙蓉种颜色一般为淡绿色,肉眼看,其色较纯正而不邪,不带黄色调,半透明或微透明,玉质较细腻,在10倍放大镜下感觉有颗粒,但找不到界线,质相当于蛋清地。

整体有些类似于岫玉(彩照41)。

芙蓉种产量较大,属中高档次。

档次虽然不是很高,但芙蓉种上出现深绿色的脉,被称为“芙蓉种青根”,这又是相当名贵的高档品了,在八十年代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由这个翡翠种磨成的手镯,竟卖到了200万港币。

(4)干青种:此种玉料玉质较粗,矿物颗粒形态是短柱状,在显微镜下为全晶质半圆形粒状结构,色绿纯正,但透明度差,市场上较易见,属中档品。

(5)豆种:翡翠“十有九豆”,充分说明其常见,其表现十组成矿物颗粒较粗,肉眼易见,水头较差,颜色带绿者称“豆绿”,带青者称“豆青”。

这个种,产量极大,质量较差,属低档品。

(6)金丝种:此种色好,绿色较鲜,且绿色呈丝状断断续续平行排列,玉质温润、柔嫩,肉眼仅见个别纤维状矿物,水头足。

根据绿色的丝路条纹生长方向进一步分为:顺丝翠、乱丛翠、丝片翠、墨丝翠。

此种翡翠除墨丝翠外,都属中高档品,价格也较高。

(7)白地青:肉眼观察,其底洁白如雪,绿色鲜艳耐看,绿色一般不规则,呈斑状或团块状出现,在10倍放大镜下,其质地比较细腻,往往呈纤维状结构,大多水头较差。

此种主要适合于磨制手镯、雕件、挂牌,属中低档品。

(8)花青种:是缅甸翡翠中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为绿色分布为呈脉状,分布较密集或较疏落,颜色可深也可浅。

底色可为淡绿色或无色,质地可粗可细。

按质地可进一步细分,如豆花花青、马牙花青、油底花青等。

这种翡翠市场上十分常见,多用于做小挂件,属中、低档品。

(9)油青种:肉眼观察,绿色较暗,颜色不纯,掺有灰色调或蓝色调,给人一种很沉闷的感觉。

油青种的水头一般较好,玉质细腻,玻璃光泽,但表面光好似带油性,放大镜下可见纤维状变晶结构。

颜色可由浅至深,若色深时,被称为“瓜皮油青”;若色浅时,被称为“鲜油青”。

油青在市场上较易见,亦属中低档品,戒面一般每颗几十到几百元左右。

(10)马牙种:质地粗,玉石中矿物包裹体呈白色粒状,透明度差,俗话说;“水分不够或水头短”。

肉眼看上去有点象瓷器一样。

在10倍放大镜下,能够清楚地看到绿色中有很细地一丝丝白条。

马牙种虽然绿色较深,但不够均匀,且分布不规则,马牙种很少做戒面,多做挂牌、指环等,市场多见,价格较低。

(11)翡:是翡翠中呈红色和黄色的品种(彩照42、43)。

这种颜色曾被认为是翡翠经陪葬后,浸透人血所致。

这完全是误解,其实这只是翡翠的次生颜色,即翡翠原石在风化作用下经铁矿物浸染而形成的颜色。

亮红翡很少见,可遇而不可求,价格很高,例如苏富比拍卖会上曾拍卖过一个极好的亮红色红翡雕件,价格高达380万港币。

黄翡多见,产量多,不太为人们所喜爱,价格极低,几元到几十元即可买到。

(12)春:指翡翠中显紫色的品种。

紫色一般都较淡,好象紫罗兰花的颜色,也称紫罗兰色(彩照44、45)。

根据紫色的色调不同,可进一步分成粉紫枣紫中带粉色;茄紫枣紫中带有茄子般的绛红色;蓝紫枣紫中带蓝。

这个种的翡翠一般做雕件价格一般,若紫色较深、质地细腻、水头好,则是十分难求的高档品,成品价值上万至十多万。

(13)蓝花种:颜色绿中发蓝,呈绿蓝色,这实际上是透闪石化和阳起石化的外观表现:该种色邪不正,水头差,质地一般,内部有大量脏黑,属低档玉料。

(14)脏种:是翡翠中的劣质品种,包括芋头地、狗屎地和香灰地等。

肉眼观察,不透明、质地较粗、矿物颗粒大。

10倍放大镜下,内部杂质较多,具石花、石脑,色极不正,杂黄、褐、灰等色。

市场常见,属极低档次。

什么是翡翠答:从岩石学角度来看,翡翠是一种岩石?它是由硬玉(Jadeite)为主要矿物成分的辉石(Pyroxene)族矿物和角闪石(Amphibole)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是一种硬玉岩或绿辉石岩。

翡翠是商业名称,具有历史性和专属性,从岩石学角度来定义翡翠应为:具有工艺价值和商业价值,达到宝石级的硬玉岩或绿辉石岩什么是翡翠A货?答:过去市场上并没有A、B、C货的概念,因为当时销售的翡翠都是天然翡翠,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不法商人利用非物理方法处理低档次翡翠以牟求暴利,才有了A、B、C货的分别,我们销售的翡翠均为翡翠A货,由自己买料加工成成品进行销售,保证了产品的天然性。

A、B、C货的具体说明:A货是指以天然翡翠原石为原料,在成品加工过程中只通过机械加工手段(物理方法)例如切割,打磨,雕刻,抛光等制成的翡翠产品.B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底灰黑而脏、水差的原料进行化学方法(例如用酸性溶液浸泡)处理,去除杂质杂色制成的产品。

这种翡翠由于破坏了原有的物理结构, 在二、三年内逐渐失去光泽,满身裂纹。

市场上一些销售商称之为“优化”或B类翡翠。

C货是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的中下等原料.不同之处为,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人工添加外来染料方法加色(炝色)使原来无色、绿较浅淡或绿较散的翡翠改变颜色,但人工加入了颜色的翡翠.遇到较高的温度就会脱色。

每一块翡翠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作为一个翡翠爱好者,在您购买到心仪的翡翠以后,应当学会鉴赏翡翠,一般情况下,鉴赏要根据一下几个方面:可观性:一块好的翡翠首先要有美丽的外表,圆润的外型配合翡翠的神秘,相信摇曳在你胸前的将是无比的幸运.适佩性:作为翡翠挂件,鉴赏翡翠离不开对翡翠主人的依赖,翡翠的大小、颜色、佩带方式对鉴赏非常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