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44分)1.(4分)某地理爱好者于冬至日测得P 地部分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如图。
读图完成1-2 题。
1.P 地的地理坐标最可能是()A.(31°N,105°E)B.(31°N,120°E)C.(36.5°N,120°E)D.(36.5°N,105°E)2.关于P 地此日可见的现象比较可信的是()A.河流结冰且较厚B.太阳在西北方向日落C.清晨大雾弥漫D.沙漠被白雪覆盖2.(6分)露点温度表示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
下图为”某日8 时我国及周边区域的地面天气简图”。
据此完成3-5 题。
3.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在()A.1月下旬B.7 月下旬C.10 月下旬D.12 月下旬4.该日即将迎来降雨的测站最可能位于()A.北京B.南京C.广州D.乌鲁木齐5.图中台风自南向北于10 日15 点登陆台湾岛,11 日3 点离开台湾岛,则11 日6 点台湾岛的主要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3.(4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有()A. 位于南半球B. 甲地南岸比北岸侵蚀严重C. 甲河段径流量大,水能丰富D. 湖泊上游河段径流量变化比下游大7.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可能为()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常绿阔叶林D. 落叶阔叶林4.(4分)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被称为石球谷。
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
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以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
读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完成8-9 题。
8.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作用强B.风化作用强C.冰川作用强D.海浪作用强9.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①碎屑物在沉积过程中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③地壳抬升,风化侵蚀④其他物质围绕核层层凝聚⑤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核A.①→⑤→④→③B.①→⑤→③→④C.②→③→⑤→④D.②→⑤→④→③5.(4分)气象学上通常把五天定为1候。
下图为1979—2010年我国110°E~120°E区域候降水与候平均降水差值分布图(图中数值单位:毫米/天),负值表示候降水低于候平均降水,正值表示候降水大于候平均降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25~35候相比,导致25°N~30°N在40~50候时降水发生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 反气旋B. 台风C. 冷锋D. 准静止锋11.20~25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N降水值为全年最小 B. 40°N处因降水较少,易发生旱灾C. 32°N处降水先增多后减少D. 降水由25°N向南北两侧递减6.(4分)下图为中国、德国、俄罗斯、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预测图。
各个国家曲线的起点为该国人口负增长的第 1 年,每条曲线的终点均测算至2099 年。
读图,完成12-13 题。
12.若仅按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A.德国的总人口先减后增B.中国在2040 年出现负增长率最大值C.俄罗斯总人口先增后减D.日本在2070 年出现负增长率最大值13.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长期为负,会导致()A.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B.养老负担减轻C.工业自动化水平降低 D.劳动力缺口大7.(6分)“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说出了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特征。
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多间北房在最东一间开门,房屋形似口袋;其北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字型大土坯炕,叫作“万字炕”;烟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上的房西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相连。
下图为满族传统民居平面示意图及其烟囱景观图。
据此完成14-16 题。
14.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A.隔热效果好B.材料来源多C.坚固耐侵蚀D.建造速度快15.“口袋房”形式的民居主要优势是()A.抵御野兽侵袭B.增加室内光照C.冬季防风保温D.外形奇特美观16.“口袋房”的烟囱安装在地面上的主要原因是()A.防止发生火灾B.减小施工难度C.增强取暖效果D.降低烟囱高度8.(4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
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以离子形式吸附在其他矿物上,含量在0.05~0.3%左右,可用电解质淋洗出来,价值高,储量少。
)储采比已由20 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
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
读“世界主要稀土生产国储量和占比表”,据此完成17-18 题。
国家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其他储量(万吨)5200 1900 1300 520 110比重(﹪)50 20 13 5 1 1117.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开采困难的主要原因是()A.储量较小B.伴生矿多C.位置偏僻D.技术落后18.中国稀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①地形复杂,技术难度大②储量小、人均占有量低③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过度开采,资源破坏严重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4分)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利用电力使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地铁、轻轨以及有轨电车。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功能也由单一的交通换乘地带,转变为兼有购物、娱乐、集会等综合社会活动产生的场所(下图)。
据此完成19-20 题。
19.现代轨道交通不仅能够有效疏散人流和产业流,还能对城市空间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会()A.使城市空间结构紧凑 B.导致人口向农村地区迁移C.延缓职住分离的趋势 D.加快郊区商业中心的形成20.图中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不同,可以推断甲处()A.大气环境质量最优B.换乘线路数量最多C.常住人口密度最大D.消费人群分布最广10.(4分)经济重心是指在区域经济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均衡。
下图为公元元年以来全球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示意。
据此完成21-22 题。
21.据图可知,1960 年至2010 年全球经济重心()A.始终位于欧亚大陆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移动速度先快后慢D.移动距离约6660km22.近些年全球经济重心仍在不断位移,其最大经济牵引力量可能来自()A.北美B.西欧C.东亚D.南美二、单选题(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4分)11.(14分)23. 2020年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完成组网,这()A.会加快地理信息小镇发展B.与地理信息小镇的发展没有关系C.只影响小镇车辆的导航系统D.标志着数字地球的成功实现三、综合题(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42分)12.(20分)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 年 9 月 18 日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一周年。
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
新中国成立以来,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开挖梯田一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三个阶段。
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河口-龙门段输沙量、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变化图”。
(1)指出1995-2015 年区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说明治沟造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3)水资源是该地区振兴乡村经济的限制性因素,请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13.(18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部,拉巴特是其首都。
图9为摩洛哥及直布罗陀海峡位置图,图10为拉巴特和阿加迪尔气候资料图。
(1)直布罗陀海峡是世界重要的航线通道,简要分析在该海域航行的不利自然条件。
(6分)(2)分析拉巴特和阿加迪尔气温的共同特点并比较两地降水的异同及成因。
(6分)(3)分析摩洛哥东(南)部、西(北)部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6分)14.(4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克兰面积60.37万平方千米,人口仅约4200万人,常规能源供应设施老化。
2017年,乌克兰政府制定了“能源战略”,确定到2035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份额从4%提高到25%。
为达成“能源战略”的目标,乌克兰一方面注重发展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另一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民众在屋顶加装光伏电板,这一举措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
中国某企业曾经在本国西北地区承建多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该企业和乌克兰展开合作,在乌克兰投资建设装机容量200MW的大型光伏电站。
该项目实际投资额的60%来自中国,所使用的大部分设备为“中国制造”。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该企业派驻多批技术人员,并大量雇佣乌克兰当地劳动力。
虽然有多个大型光伏电站投产,屋顶光伏电板加装规模也不断扩大,但仍出现“弃电”和地区性、时段性缺电并存的现象。
下图示意中国企业承建的光伏电站位置。
(1)分别说明中国企业在本国西北地区和乌克兰建设光伏电站成本较高的因素。
(2)说明乌克兰该光伏电站大部分组件从中国采购的优势。
(3)分析乌克兰民众对加装屋顶光伏电板积极性高涨的原因。
(4)为促进光伏发电的有效利用,请就大型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电板的协同运营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44分)1.(4分)【答案】AC2.(6分)【答案】CBB3.(4分)【答案】DB4.(4分)【答案】BA5.(4分)【答案】AB6.(4分)【答案】DD7.(6分)【答案】BCA8.(4分)【答案】BD9.(4分)【答案】DD10.(4分)【答案】BC二、单选题(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4分)11.(14分)【答案】A三、综合题(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42分)12.(20分)【答案】(1)变化特点:均为(波动)下降。
原因: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提高;通过打坝淤地等措施使局部坡度降低;水库(坝)增多,径流流速降低,下渗增强,水土流失减轻。
(2)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交通条件等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沟谷造地,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增加,利于增加产量;农业结构改善,农业增收明显。
(3)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高耗水工农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培育耐旱作物;发展喷灌、滴灌、地膜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上中下游合理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