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说明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说明

目录一.设计说明 (1)1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设计依据 (1)1.3.设计范围及分工 (1)1.4主要工程量 (1)2工程投资与技术经济指标 (1)3通信管道段落 (2)3.1路由选定原则 (2)3.2管道路由及保护 (2)4通信管道设计 (3)4.1管道平面设计 (3)4.1.1管道平面位置 (3)4.1.2人(手)孔型式及设置 (4)4.1.3管道容量 (5)4.1.4管道段长 (5)4.1.5管材选用 (5)4.2管道剖面设计 (5)4.2.1管道埋深 (5)4.2.2管道坡度 (6)4.3管道断面设计 (6)4.3.1管道基础 (6)4.3.2人(手)孔基础和上覆 (6)4.3.3管道的包封 (6)4.4通信管道的施工 (6)4.4.1挖土方 (6)4.4.2回填土方 (7)4.4.3管道敷设 (8)4.4.4人(手)孔建筑 (8)4.4.5混凝土浇筑要求 (9)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0)一.设计说明1概述1.1工程概况1.2设计依据(1)(2)《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50374-2006)。

(4)(5)1.3.设计范围及分工(1)管道平面设计。

(2)管道断面设计。

1.4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表表1.4.12工程投资与技术经济指标。

通信管道工程投资及单位工程造价表表2.13通信管道段落3.1路由选定原则通信管道为光缆线路进出城区的重要途径,考虑到确保光缆传输的安全,再配合现有要求及未来发展规划,管道路由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通信管道宜建在城市主要道路、新建道路和住宅小区,对于城市郊区的主要公路也应建设通信管道。

(2)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公用通信管道相连接。

(3)管道路由要充分考虑分路建设的可能,做到既满足规划期内通信需求,又不失管道网的灵活性。

(4)管道路由应选择地上、地下障碍物较少的定型道路上。

不宜在规划未定,道路土壤尚未夯实、流沙及其它土质尚不稳定的地方建筑管道。

(5)应尽量避开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6)进出局站的通信管道应尽可能考虑不同路由,即将进出局站管道路由分开建设,为进出局站通信线路提供不同的路由选择。

3.2管道路由及保护(1)路由及管孔情况说明(2)保护措施说明管道设计路由及管孔位置等详细情况,见管道施工图。

建设规模详见表3.2。

管道建设规模表表3.24通信管道设计4.1管道平面设计4.1.1管道平面位置(1)管道一般应建筑在人行道下,亦可建在慢车道下,但不宜建在快车道下,穿越公路时建在快车道下。

(2)管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

(3)管道不宜建筑在埋深较大的其它管线附近。

(4)人(手)孔内不得有其他管线穿越。

(5)高等级公路上通信管道建筑位置选择次序是:中央分隔带下、路肩及边坡和路侧隔离栅以内。

(6)通信管道应避免与燃气管道、高压电力电缆在道路同侧进行,不可避免时,通信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指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4.1.1规定。

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表(单位:m) 表4.1.1注:①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②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③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有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管道应作包封2m;④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4.1.2人(手)孔型式及设置(1)从管道工程建设实际出发,管道手孔选用1991年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信电缆管道图集》的通信管道砖砌手孔(SK1~SK4);人孔程式按原邮电部颁YDJ-101《通信管道人孔和管块组群图集》规定的标准型砖砌人孔系列中的小号人孔、中号人孔及大号人孔考虑。

一般原则是:1孔管道选用SK1,2~3孔管道选用SK2,4~6孔管道选用SK3,7~12孔管道选用小号直通人孔,13~24孔管道选用中号人孔,25~48孔管道选用大号人孔;分支、转弯处可考虑大一程式的人(手)孔。

(2)为确保安全,人(手)孔井盖抗拉强度不应低于117.68MPa,表面应有防腐处理。

(3)人(手)孔的位置宜设置在设计的光(电)缆分支点或引上点处、管线拐弯点上、道路交叉路口、桥梁两侧、穿越铁道两侧和较宽的道路两侧等,并注意与其它相邻管线保持一定的距离。

(4)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或绿化地带上。

(5)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正门前、货物堆场和低洼积水处。

本工程中手孔设计原则上采用1#手孔及2#手孔。

4.1.3管道容量(1)考虑到管道建设的特殊性,为避免多次挖掘马路,一般来讲,管孔需要量宜和这条路由上远期(5~10年)需敷设的光缆条数相适应,且应留有一定的备用管孔。

(2)本工程管道容量:4.1.4管道段长管道段长按人(手)孔位置而定,主要应与光、电缆的标准制造长度和光、电缆布放状态时的最大允许拉力相适应及线路分支点、引上点、叉路口、光、电缆接入点等因素确定。

塑料管道铺设时受到地形限制或躲避障碍物时可铺设弯管道,管材只能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自然弧度,严禁加热弯曲,塑料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10m,弯管道的段长应小于直线管道最大段长。

同一段管道不应有反向弯曲(即“S”形弯)且弯曲部分的中心夹角不应小于90°的弯管道(即“U”形弯)。

本工程管道段长一般控制在50m左右。

4.1.5管材选用管道的管径应根据布放光缆的外径适配要求并结合市场上现有管材的规格确定。

4.2管道剖面设计4.2.1管道埋深(1)通信管道的埋深(管顶至路面)在人行道上不宜小于0.6m,在车行道上不宜小于0.7m。

各种路面至管道顶最小埋深不宜低于表4.2.1的要求。

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表(单位:m)表4.2.1(2)管道引入人(手)孔、通道的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其管顶距人(手)孔上覆、盖板底应不小于30cm,管底距人(手)孔、通道基础顶面应不小于40cm。

(3)引上管引入人(手)孔及通道时,应在管道引入窗口以外的墙壁上,不得与管道又叠置。

引上管进入人(手)孔、通道,宜在上覆、盖板下20~40cm范围内。

(4)考虑管道埋深时,下列情况应作相应的调整或进行特殊设计:①城市规划对今后道路扩建、改建后路面高程有变动情况时。

②与其他地下管线交越时的间距不符合相关规定时。

4.2.2管道坡度管道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渗入管内的地下水流向人(手)孔。

管道坡度应为3‰~4‰,不得小于2.5‰;如道路本身有坡度,可利用地势获得坡度。

管道坡度通常有一字坡和人字坡两种,不得有“U”弯。

在不影响坡度和埋深等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使人(手)孔内不同方向管道相对位置(标高)尽可能接近,相对管孔高差不宜大于50cm。

4.3管道断面设计4.3.1管道基础本工程管道路由所在位置土质较稳固,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混凝土基础为主;对土质松软不稳定的地段,应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管道基础进入人(手)孔或建筑物窗口时,需按照规定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和人(手)孔或建筑物相连,钢筋混凝土基础长度应不小于2m。

通信管道基础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无断裂、无波浪等,混凝土表面不起皮、不粉化。

4.3.2人(手)孔基础和上覆人孔基础采用15cm #150混凝土基础,人孔上覆采用钢筋混凝土浇制(15cm #150)。

手孔基础采用10cm#150混凝土基础。

人(手)孔应建混凝土基础,当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增设渣石地基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本工程人(手)孔基础采用15cm#150混凝土基础。

4.3.3管道的包封本工程在铺设塑料管管道时,管道基础采用150#混凝土,并对管道全程采用150#混凝土进行全包封。

基础和包封厚度一般要求如下:(1)人行道:基础厚度为8cm;侧包厚度为8cm;顶包厚度为10cm。

(2)快、慢车道:基础厚度为8 cm;侧包厚度为8cm;顶包厚度为10cm。

(3)过路钢管的敷设方式:埋深一般为60cm,基础为150#8cm厚混凝土基础,在钢管接头处进行顶侧对称包封:150#8cm厚,长度为60cm混凝土包封。

(4)绿化带及田野中:管道基础和包封可适当降低用100#5cm厚混凝土。

(5)管道进行包封时,要用模板进行固定。

4.4通信管道的施工4.4.1挖土方(1)根据建设单位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以管背距路面0.6m为基准(净空高度)。

如管道沟挖深超过1m则上底挖宽增加0.2m。

(2)堆土的范围应符合市政、市容、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要求。

(3)沟边距房屋外缘不宜小于1.5m,沟边距堆土坡角边缘不宜小于0.4m。

(4)挖掘通信管道沟(坑)时,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将水排放后进行挖掘工作。

(5)通信管道施工中,遇到不稳定土壤或有腐蚀性的土壤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待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后方可施工。

(6)管道施工开挖时,遇到地下已有其他管线平行或者垂直距离接近时,如间隔不符合标准或危及其他设施安全时,应向建设单位反映,在未取得建设单位和产权单位同意时,不得继续施工。

(7)挖掘沟(坑)如发现埋藏物,特别是文物、古墓等,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负责保护现场,与有关部门联系,在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施工单位严禁在该地段内继续作业。

(8)通信管道工程的沟(坑)挖成后,凡遇被水冲泡的,必须重新进行人工地基处理,否则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9)遇下列地段应支撑护土板。

a、横穿车行道的管道沟。

b、沟(坑)的土壤是松软的回填土、瓦砾、砂土、级配砂石层等。

c、沟(坑)土质松软且其深度低于地下水位的。

d、因施工现场条件所限,无法采用放坡法施工而需要支撑护土板的地段,或与其他管线平行较长且相距较小的地段等。

(10)挖掘通信管道沟(坑)的施工现场,应设置红白相间的临时护栏或醒目的标志;对夜间可能有车辆或行人跨越的路段要设置红色照明灯。

4.4.2回填土方(1)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应在管道或人(手)孔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并经24小时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

(2)回填土前,应将沟(坑)内、坑内遗留的草帘和木料等杂物清除出去,如有积水和淤泥,也必须清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

(3)在管道两侧和顶部30cm范围内,不应有直径大于5cm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回填沟内;在人(手)孔壁四周的回填土内,不应有直径大于10cm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回填沟内。

(4)管道两侧回填土时,应同时在两侧轮流相间进行,每回填土15cm厚,用木夯夯实;在管道顶部30cm以上的回填土,每回填30cm可用打夯机夯实。

人(手)孔墙外每回填30cm用打夯机夯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