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第8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第8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第8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列句子完成以下两题 (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上述句子全出自唐人作品的一组是()A.①③④⑦⑨ B.①③⑤⑦⑨ C.③④⑦⑨⑩ D.③④⑤⑨⑩(2)上述句子出自不同作品,对这些作品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古诗绝句词律诗A ①④⑨⑩②③⑥⑧⑤⑦B ①⑤②⑨⑩③⑥⑧④⑦C ①⑦⑨⑩②③⑥⑧④⑥D ①⑦⑨⑩②⑥⑧③④⑤2,寻寻觅觅, 。

梧桐更兼细雨,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想当年, , 。

《永遇乐》3,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4,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5,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小船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6,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

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

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的消逝。

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7,下列词人按豪放派和婉约派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李煜②柳永③苏轼④秦观⑤李清照⑥辛弃疾⑦姜夔A.①③⑥⑦/②④⑤ B.③④⑥⑦/①②⑤C.③⑥⑦/①②④⑤ D.③⑥/①②④⑤⑦8,帘卷西风,_______ _ ___。

9,阅读李清照《渔家傲》一词,完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对这首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是说,在云天相接的空中,弥漫着一片晨雾,银河将要转向黎明,好像有无数的船只在河上飞驶。

B.“我报路长嗟日暮”是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无可奈何的慨叹,词人想到人间道路漫长无涯,想到自己人生的桑榆晚景,内心十分悲凉。

C.“学诗漫有惊人句”由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化用而来。

D.“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语意,表示自己希望像大鹏那样高飞远举。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作者通过记梦境展开丰富想象,抒发自己徒有才学,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B.上片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一个奇特的梦境,并巧设天帝的问讯以引起下文,下片以答对的形式表明词人奋力追求理想的强烈愿望。

C.这首词押仄声韵,读起来铿锵有力,好似苏轼的“大江东去”。

D.全词气势豪迈,感情奔放,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完全突破了词人的婉约风格。

10,莫等闲,_____ _ ____。

11,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词人送行情人的心理的描写。

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渺的江面,更不舍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

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渺江面,更不舍分离。

C.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

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

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

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江面,更不舍离开情人。

12,李清照的《醉花阴》,回答问题。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张先的《一丛花》与李清照的《醉花阴》都是写女性内心愁苦孤独的佳作,两首词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词的哪一点?并说出理由。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①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光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

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14,简述最近给你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并选择角度立意为文。

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5,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尘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

B.“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

C.“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风物依旧而人事已非。

“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写出了诗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

“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愁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

B.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楚动人。

C.全词富于想象,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

D.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

答案1, 1)A (2)C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3, D4, D5, 1)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2)我同意这种看法。

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6, B8, 人比黄花瘦9, 1、B 2、A10,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11, D12, 示例一:更喜欢《一丛花》中的“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一句,这一句放在开篇,渲染了浓郁的离愁别恨,“伤高怀远几时穷”,让人体会到这是经历了长时间、多少次的伤高怀远之后,萦绕在胸中的感情的倾泻,接着“无物似情浓”是对“几时穷”的回答,突出真挚的爱情无他物能比。

这两句统摄全篇,点明了本词的内容--伤高怀远。

示例二:更喜欢《醉花阴》中的含蓄而又浓郁的抒情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佳节又重阳”,让人想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把自己思念之情点染出来了;“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写自己玉枕难眠纱厨(纱帐)独寝,半夜感觉到凉气袭人,这是时令的变化,更是人寂寞心情的反映。

13, (1)不同。

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

武诗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

(2)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

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

构思新奇,把谪居伤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

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

15, 1.B 2.B(提示:写愁)。

相关主题